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张志忠(张志忠故居介绍)干货分享


总第1733期
文 |张志忠图|网络版权©️归原作者《青少年诗报》编者按:什么オ是长诗、大诗?诗歌要怎样才能走出文字游戏的怪圈?诗歌如何对历史进行审美,如何对人性进行透

张志忠(张志忠故居介绍)干货分享

 

总第1733期

文 |张志忠图|网络版权©️归原作者《青少年诗报》编者按:什么オ是长诗、大诗?诗歌要怎样才能走出文字游戏的怪圈?诗歌如何对历史进行审美,如何对人性进行透视……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副主编、著名诗人王久辛对此做了有力地回答。

他近年发表的长诗《狂雪》《艳戕》《蓝月上的黑石桥》等カ作,在全国诗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报刊评论认为:“他执着于中国革命史的审美追求,以及对现代诗歌的吸收与创化,对继承中国自“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他打破并超越了诗歌自朦胧诗后便陷于技术化追求的现状,使诗人们一下子发现了创造的广阔天地。

” 因此,《青少年诗报》的《诗坛明星》栏目,在此首选王久辛长诗《狂雪》( 原载《人民文学》1990年7、8月合刊,原刊責任編辑韩作荣),并配发名家张志忠老师的评论一起发表,希望能对广大青少年诗爱者有所启发。

我们以后还将陆续让诗坛实力诗人及其作品在本刊亮相,盼望作者,读者朋友们积极来信,推荐您心目中的诗坛明星狂潮似雪涌诗情

——重读王久辛长诗《狂雪》张志忠01慷慨悲歌以作长哭,撕裂民族心灵深处那被日月的流洗变得淡漠、变得麻木的伤口,和着淋漓鲜血、惨淡人生,赤裸裸地逼入你的眼帘,使你无法回避,无法忘却,无法掉头而去,无法顾左右而言它;飘飘洒洒的文字,如同纷纷扬扬的大雪,在历史的廓大空间中狂飞怒舞,如纸陌,如银蝶,浩浩荡荡充塞于天地之间,凄厉地呼唤着似乎已然远逝的茫茫阴魂,复活其于今人心灵的屏幕上,复活其血泪和尸骨淤积成的场景,“那股腥腥的味道/便将你拽入血海,你游吧/我游到今天仍未游出/那入骨的铭心的仇恨”;这就是王久辛的抒情长诗《狂雪——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02愤怒出诗人我不知道王久辛是如何捕捉到灵感的火花的,但我可以从《狂雪》中感受到那一种“出离了愤怒”(鲁迅语)的极致情境,那样一种因过度激动反而显出某种宁静、过度的痛苦反而显出某些精致的抒情笔调诗人为我们创设了“我一你一他”的话语关系。

他同时面对着历史和今人,把历史与现实置于同一个艺术空间之中,拉着你,拽着你,指点着你,“你看看 /你看看 顺着那眼睛/或顺着那城门”;“欣赏崔健音乐的朋友们/和欣赏邓丽君歌声的民族/你听 你们呵/你听 你们听呵”,把苦难的呼声延续到读者的心中,以产生诗人与读者与历史的情感撞击和沟通。

以抒泻一个民族的悲愤和耻辱是的,这里不止是悲愤,还有极大的耻辱感,我以为,这正是《狂雪》的可贵之处:一个有着强烈的志向和抱负的青年军旅诗人,面对着历史的血腥,夙夜难眠,刻骨铭心,早已魂授神与,却又最终无法介入和参予,为此而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深味一个民族的苍凉悲慨和孱弱无助、无力自救的哀痛,酿造醇酒般地酝酵着深沉的耻辱感,不禁大呼——希特勒死了/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也早被绞死/ 但是那种耻辱/却像雨后的春笋/在我的心中,疯狂地生长/几乎要抚摸月亮了/几乎要轻摇星光了/ 那种耻辱/ 那种奇耻大辱/ 在这阔的大地一样的心灵中/ 如狂雪缤纷/ 表现着我无尽的思绪……” 这种洞穿骨髓的耻痛,比起那些有距离地观照历史、然后用一些“一去不返”、“今胜于昔”的陈辞滥调作归结的咏史文字要高明得多,高贵得多。

惟其如此,这耻痛感才激活了诗情,激活了历史,使得今天与昨天不“隔”,诗与史不“隔”但是,诗人又没有陷溺于这种激情的裹挟之中一泻而下,一览无余;这倒不是说诗人注意到诗的节制和含蓄,恰恰相反,《狂雪》是驰骋情感,兴之所至,随手拈来的;我要说的是,情最浓、兴最烈的时候,却也会情极必返,如同台风的中心偏偏会有丽日熏风,如同遄急的激流在互相撞击中产生漩涡和回环,这样的情致恰恰产生了顿挫和从容。

王久辛在描绘大屠杀的血腥场面时,并没有笨拙地堆砌和铺陈那死神的肆虐和阴森恐怖,而是采取了许多的反讽和潮弄——哀哀痛哭可以传达痛苦,但痛苦到悲泪已不足以传达其一二,狞厉的苦笑方会使人毛骨竦然,惊心动魄这在诗人来说当是出于无意的偶然得之,作为艺术品,它却是造成诗作的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倾盆泪雨之后,会使人的积郁得以抒泻,情绪得以缓解,那么,这样的诗句,“街衢四通八达/刺刀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那夜,全是幼女/ 全是素静的月光一样的幼女……你必须/屏息静气地听 必须/ 剔开幼女的惨叫/才能听到皮带上的钢环的碰撞声”,“我扎入这片血海/ 瞪圆双目却不见星光/ 使出浑身力量却游不出海面/ 我在这血海中抚摸着三十万南军民的亡魂/发现他们的心上盛开愿望的鲜花/一朵又一朵”,这些普普通通的语言,因其反讽意味而获得极大的穿透力,如一根尖利而纷披的荆棘,向你的毛孔里刺,朝你的肌肤里钻,往你的心窝上戳;非把你的情感你的心扉戳出几个血糊糊的洞眼来。

诗人并没有如实地造一座地狱,他只在这里置几根白骨,那里发一声慘笑,提请你注意,使你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去创造出你心目中的死亡之画图来诗人由反讽造成的距离感促使你去跨越这距离,融人那苦难的史诗的创制和体验之中,却又并不就全部淹没于血海之中,而是能入能出,能远能近,给读者提供了宏阔而丰富的艺术空间,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效应。

03《狂雪》的问世,使我想到了“苦难记忆”西方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家阿多尔诺有一句名言:奥斯维茨之后诗已不复存在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命题,引起西方文化界的极大反响,产生了“奥斯维茨之后”的普遍思索和对“苦难记忆”的阐扬。

“作为主体精神的价值素质,苦难记忆不容许将历史中的苦难置入一个与主体无关的客观秩序之中,拒绝认可所谓历史的必然进程能赋与历史中的苦难以某种客观意义,拒绝认可所谓历史发展之二律背反具有其合法性苦难记忆要求毎一人格的存在把历史的苦难主体意识化,不把过去的苦难视为与自己的个体存在无关的历史过去,在自己个人的存在性中不听任过去的无辜者的苦难的无意义和无谓性。

苦难记忆因而向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未《苦难记忆》)(狂雪》所实现的,就是把历史的苦难主体意识化,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过路人的匆匆一瞥;诗人所使用的,是与上引那一段话非常相似的语言,“我无法无视/无法面对这惊心动魄的情景/说那句时髦的’无所谓’ ”,“历史自有历史自己的道路/我们的愿望/如果没有撞破头的精神/青铜的黄钟便永远哑默不语。

“苦难永远是苦难,它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掩饰和漠视;历史是不会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却绝不能以此为借口而逃避人之存在所带来的似乎是宿命的责任和道义,不借以自己的头颅去撞响发聋震聩、警醒世人的钟声在目前,王久辛的“苦难记忆”还仅仅是诗意的朦胧,直觉的情感的,我们有权利要求,它应该拓展到历史的和哲学的疆城里。

当然,这对于诗人来说未免过于负载沉重了些,但“向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自然而然地向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真如阿多尔诺所言,谈诗还有什么意义呢?

首发于1993年《青少年诗报》作者简介

张志忠,195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祖籍山西文水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分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大学荣聘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台北教育大学和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访问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

张志忠教授近40年来一直活跃于当代文坛,是莫言在中国最早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之一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ZD1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大转型期北京作家群的形成、选择与困惑”(06BZW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莫言的文学世界研究”(13YJA75106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莫言与新时期文学创新经验研究”(13WYA002)等。

出版学术论著、译著《莫言论》《执剑的维纳斯——军事文学纵横谈》《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天涯觅美——部队作家论稿》《1993:世纪末的喧哗》《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求真之道》《中国1966:风乍起》《世纪初的漂浮与遮蔽》《华丽转身——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跨世纪文学:精神向度与心灵困惑》《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以及在台湾地区出版的《论莫言》《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等。

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权威杂志转载60余篇。

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导读》《中国当代文学6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莫言文学十三讲》及制作视频《张志忠讲莫言(30讲)》、MOOC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等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史哲》“2003年度名篇奖”等。

王久辛简介

本聚力阅读的现代诗总顾问王久辛先生,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作品被译成多种国家与民族语言RECOMMEND推荐阅读(向上滑动查看内容)1、【名家有约】 王久辛 |  ”君子有容“颂(外一首)。

2、【名家有约】王久辛 | 书法是成功者的游戏,不是普通人的雅好---复友人3、【名家有约】 云游的红兜兜 | 王久辛4、【名家有约】采薇之青苔 ▏王久辛5、【名家有约】采薇之青苔 ▏王久辛6、【名家有约】

文字的品相  ▏王久辛7、【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1) 王久辛 :望着朱德元帅的眼睛8、【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2) 王久辛 :杨靖宇的头颅与胃9、【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3) 王久辛 :在路上一回头,看见了陈师长

10、【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4) 王久辛 :杨子荣的英雄虎胆是什么颜色11、【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5) 王久辛 :极限的肉搏12、【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6) 王久辛 :“红一连”的基因与传承

13、【八一特稿】长诗巨献·蹈海索马里 | 王久辛14、【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7) 王久辛 :“飞鲨”在一群鱼的眼睛里翱翔15、【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8) 王久辛 :他们都是人民的子弟人民的兵

16、【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9) 王久辛 :牺牲17、【特稿】军报“星辰诗笺”系列(10) 王久辛 :最伟大的人民军队18、【军报· 纪念· 星辰诗笺· 完全版】王久辛19、王久辛 | 本世纪收尾工程:对战争文学的思考与期待

20、【人物特写】王久辛 | 解玺璋与梁启超21、【人物特写】王久辛 | 素写著名作家阎连科22、【人物特写】王久辛 | 忆诗歌评论家张同吾先生23、【特稿】历史的逻辑与挫折失败及末梢神经——关于中国革命史审美创造的一点浅见 |王久辛

24、【人物特写】王久辛 | 刘江永“突发奇想”25、【人物特写】王久辛 | 舞蹈诗人杨丽萍26、【人物特写】王久辛 | 朱鸿斯文27、【名著导读】王久辛 | 序《狂雪》第四版28、【人物特写】王久辛 | 大师莫言(中英版)

29、【人物特写】王久辛 | 慢品龙开胜笔致30、【名家有约】王久辛 | 初恋杜鹃31【人物特写】王久辛 | 张炜之重32.【人物特写】王久辛 | 梁小斌的那颗痣33、【特稿】王久辛 | 乔良的“横杆”

34、【名家有约】王久辛 | 杨少衡的“少年官场”35、【名家有约】王久辛 | 杨少衡的“少年官场”36、【名家有约】王久辛 | 老铁引——赠安溪茶园诸友37、【特稿】王久辛 | 师永刚的“那件事儿”38、

【特稿】王久辛 | 洞穿世界的一双锐眼39、【特稿】王久辛 |  80后作家冯骥的“雷”传奇40、【特稿】王久辛 | 规律的石钟山41、【特稿】王久辛 | 追忆孙道临先生42、【特稿】王久辛 | “厨子”赵琪

43、【名家有约】王久辛 | 暑夜揣度刘盛之《樊敏碑》44、【名家有约】王久辛 | 暑夜揣度刘盛之《樊敏碑》45、【特稿】王久辛 | 在贵州20部长诗诗集研讨会上的发言46、【特稿】王久辛 | 喝风油精的雷达

47、【特稿】王久辛 | 拜访世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莫斯科别墅【组图】48、【特稿】王久辛 | 文学“粉丝”周强49、【特稿】王久辛 | 上林大龙湖游记50、【特稿】王久辛 | 文明是融合后的创造51、【名家有约】王久辛 | 香魂金灿灿(长诗)

51、【名家有约】王久辛 | 蓝(长诗)52、【特稿】王久辛 | 激情背后的杨志军53、【特稿】王久辛 | 张俊南的衣食父母54、【特稿】王久辛 |  诗人的个性与诗的个性55、【名家有约】王久辛 | 端午怀古

56、【名家有约】王久辛 | 延川走笔57、【名家有约】王久辛 | 诗人们,时代叫我们重新出发58、【名家有约】王久辛 | 静园的品质59、【名家有约】王久辛 | 当代世界五位艺术大师的眼神儿60、【名家有约】王久辛 | 刘醒龙的“圣”

61、【名家有约】王久辛 | 小说的寓意62、【名家有约】王久辛 | 又是一支“农家军歌”63、【名家有约】王久辛 | 为有牺牲多壮志64、【名家有约】王久辛 | 沿波讨源、探颐索隐的大美之珍65、【名家有约】王久辛 | 赤子高兴

66、【特稿】王久辛 | 王开林的“硬度”67、【特稿】王久辛 | 零刻度:宁都会址追怀1932年10月3-8日之毛泽东68、【名家有约】王久辛 | “先锋”沈天鸿69、【特稿】王久辛 | 伍立杨的鸿儒缘

70、【名家有约】王久辛 | 恩师许明善71、【名家有约】王久辛 | 念记杨志广72、【特稿】王久辛 | “宰相”王宏甲73、【特稿】王久辛 | 作荣大哥74、【特稿】王久辛 | 高贵的诗歌75、【特稿】王久辛 | 王树增的“精明”

76、【特稿】王久辛 | 柳建伟的“关系图”77、【特稿】王久辛 | 何三坡的“梦话”78、【特稿】王久辛 | 耿翔的背景79、【特稿】王久辛 | 谭旭东的“心灵开花”80、【特稿】王久辛 | 写在国家公祭日---冬之祭

81、【特稿】王久辛 | 岳南的历史82、【特稿】王久辛 | 孙皓辉的大争之心83、【特稿】王久辛 | 《山海经》之源84、【特稿】王久辛 | 念旧寻新(三则)85、【特稿】王久辛|叶廷芳的“天堂”86、

【特稿】王久辛 | “情圣”薛晓康87、继刚舞蹈千一音乐久辛诗歌 | 军中流传的品质生活【特稿】88、【特稿】王久辛 | 佐佑之华光  · 专访89、【名家有约】王久辛 | 翼羽十四行(六章)90、【名家有约】王久辛 | 金苔采藓(2)

91、【名家有约】王久辛 | 简说艺术气质92、【名家有约】王久辛 | 绝无仅有、举世无双93、【名家有约】王久辛 | 叙述的欲望95、【名家有约】王久辛 | 清明观展小记96、【名家有约】王久辛 | 霜晨月考

97、王久辛 | 不能忘却文学的庄严目标98、王久辛 | 致后人99、王久辛 | 在华沙聆听肖邦100、王久辛 | 奥斯维辛的黄昏101、王久辛 | 我在普希金故居艳遇绝色俄罗斯少女102、王久辛 | 神奇(长诗)

103、王久辛 | 冷冷的鼻息104、王久辛 | 地窝子!地窝子……105、王久辛 | 李豆芽儿106、王久辛 | 编外的兵107、王久辛 | 张三儿108、王久辛 | 头锅饺子109、王久辛 | “猪倌”小传

110、王久辛 | 安魂与我们大家和诗111、王久辛 | 魔乐超拔112、王久辛 | 艳  戕  (长诗)113、王久辛 | 鸿羽毛集114、王久辛 | 抽象的概括与具象的超越115、王久辛 | 说说诗的小众与大众

116、王久辛 | 本质的创造117、王久辛 | 心象之美118、王久辛 | 欧美:原罪未赎再添新仇?119、王久辛 | 自我以外的往事120、王久辛 | 魏公村121、王久辛 | 什么是语文?122、

王久辛 | 传统依然蓬勃沉静123、王久辛 | 冒险的“游戏”124、王久辛 | 自我以外的自由、历史与审美创造125、王久辛 | 新时代:新诗创作的先锋姿态126、秦声老腔诵读王久辛《这些高尚的人》  诵读:魏奇

127、王久辛 | 像艾青那样举起诗的火把(音频)128、王久辛 |  缅怀三章129、英文黑山文中文对照:这些高尚的人 |王久辛130、王久辛 | 露出你的眼睛— — 给战疫一线的河北亲人   朗诵:若丹

131、王久辛 |  酒歌十章132、王久辛 |  大志向、大悲辛的缺失难出大气象133、王久辛 | 向着高原——献给中国戍边英雄134、王久辛 | 可鉴流年 《北大故事》135、王久辛 | 初恋杜鹃    朗诵:哈若蕙

136、王久辛 | 中国不绝这种老农民式的英雄137、王久辛 | 降临        视频朗诵:尹湛138、王久辛 | 窑洞欣赏 (外一首)139、王久辛 | 芦花红,芦花白......——追怀22岁抗日烈士朱凡

140、军报“星辰诗笺”系列:望着朱德元帅的眼睛  | 王久辛    朗诵:周胜凯141、王久辛 | 独享之晨    朗诵:米乐142、王久辛 | 钢铁门牙143、王久辛 |   山葱茏  水葱茏(长诗)

144、王久辛 | 为本质的推动力而创造——写在《诗刋》第11届“青春回眸”之际145、深切缅怀朗诵艺术家方明 听他绝诵《狂雪》146、王久辛 |  理想与创作——从长征说起147、王久辛 | 乐至考(八首)

148、王久辛 | 诞生的疼痛与光荣(诗二首)——为北京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会立春相逢而转发149、王久辛 | 祝福冬夏双奥之都•北京(朗诵版)(诗二首)150、王久辛 | 展览151、王久辛 | 白鹤152、

王久辛 | 先路考        朗诵:黄进朝153、王久辛 | 思想者,雪峰山沉思的样子     朗诵:黄进朝154、王久辛 | 翻身道情155、王久辛 | 张家界旖旎考    朗诵:黄进朝156、王久辛 | 杜甫可能与决不可能蓄的胡子

157、王久辛 |  鸿羽毛集(二)158、王久辛 | 我们历史上见!----看莫言话剧 159、罗振亚 | 寻找“大诗”写作的可能性——评王久辛的诗

主编:风雨薇、绿柳julichuanmei@yeah.net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