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什么学派(庄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这都可以
01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杨朱思想代表第一阶段,老子思想代表第二阶段,而庄子的思想代表第三个阶段。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
01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杨朱思想代表第一阶段,老子思想代表第二阶段,而庄子的思想代表第三个阶段道家的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道家一开始是一些隐者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遇到一些称为“隐者”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其中一位隐者还把孔子说出: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
但这些隐者并不是普通的隐者,并没有因为避世而“欲洁其身”,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赋予他们意义,这其中最早的人就是杨朱,其年份不详,但是他是在墨子和孟子之间的一代人,因为在墨子时从未提及他,但是在孟子时他已经声名显赫。
杨朱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贵己、轻物重生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对人只有一次而已他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所以,杨朱主张建立一个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但是,这种社会在阶级社会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它只不过是人的美好幻想而已,有点理想主义的色彩。
道家的第二阶段代表人物就是老子了,前面我介绍了,老子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而所谓的道就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和规律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套自然法则,即有自己的“道”而且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
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精华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道家思想的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就是:庄子,在介绍庄子的道家思想之前,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庄子的一生02庄子,原名庄周,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是战国时期蒙国人,在今天的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一个小国。
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子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也是先秦七子之一,而先秦七子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
庄子的学问渊博,和其他思想家一样,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和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庄子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也是古代名家学派创始人惠施的朋友。
庄子的思想原著并没有找到,现在我们熟知的《庄子》一书是由公元3世纪郭象重新编著的,郭象也是《庄子》的大注释家《庄子》原著52篇,现存33篇,它和《老子》、《周易》三本书合称为“三玄”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短短数万字,包括了几百个寓言故事,其中我们熟悉的“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都是出自《庄子》一书。
03《庄子》其中的“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最为著名在“逍遥游”中,庄子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他认为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而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更高一层的理解可以获得绝对的幸福。
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充分自由发挥我们的自然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而来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和老子一样“德”代表自然能力按照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认为,顺乎天意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能力也不同,但是他们充分自由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的幸福是等同的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大鸟能飞千万里,而小鸟只能在树间穿梭但它们都是一样幸福的所以,关于获得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
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那怎样才能获得绝对幸福呢?人在能够充分自由发挥自然能力的时候,就是幸福的但是这种发挥在很多情况下会受阻,例如生老病死,所以佛家以老病死为“四苦”中的“三苦”,而“生”也是一种苦所以庄子认为,依靠自由地发挥自然能力的幸福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制的,庄子也认为,畏惧死亡是人类不幸福的主要来源。
虽然有天灾人祸的带来的痛苦,但是庄子认为如果能理解,则痛苦会减轻,比如天下雨了,大人可以理解,所以不会生气,但是小孩不理解就会生气用道家的思想总结就是“以理化情”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
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他可以说是已经得到了绝对幸福那人怎么变成圣人,怎么才能获得绝对的幸福庄子认为要达到“不知之知”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弃知”,弃知的结果就是没有知识,但这种没有知识和无知是两回事,“不知”状态是先达到了有知的阶段,然后弃知的。
而无知则没有这样的过程他们赞美社会和人类的原始状态,把圣人比做婴儿和无知的人婴儿和无知的人没有知识,做不出什么区别,所以都像是属于混沌的整体可是他们的属于它,是完全不自觉的他们在混沌的整体中,这个事实他们并无觉解。
他们是无知的人,不是不知的人这种后来获得的不知状态,道家称之为“不知之知”的状态另外,《庄子》的“齐物论”中,“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
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这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法思维04在哲学思想方面,庄子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
因为庄子认为任何形式的宣传、教化、劝导,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们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哲学观点是)没想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发生大火,结果却殃及到护城河里的鱼,因为水干而死去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广州市车管所(广州市车管所驾驶证换证地址)一看就会
驾驶证地址变更是需要到当地的车管所申请办理的。如果驾驶人在外地考了驾驶证,想要办理驾驶证变更,转回本地,需要携带驾驶人本人的身…
- 铁山坪森林公园(铁山坪森林公园攻略)一看就会
- 研究生考试科目(研究生考试科目及总分)没想到
- 七届三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时间)深度揭秘
- 成人高考的条件与要求(成人高考的条件与要求截止的年龄)干货分享
- 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