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全诗)一看就会

《全唐诗》卷七三三收黄巢诗三首又两句,其中绝对可判伪者,即《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此诗宋人多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全诗)一看就会

 

《全唐诗》卷七三三收黄巢诗三首又两句,其中绝对可判伪者,即《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此诗宋人多次引及其一是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五引陶谷《五代乱纪》:“巢既遁免,祝发为浮屠,有诗云:。

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陶谷(903—970),《宋史》卷二六九有传,是唐末诗人唐彦谦之孙,避晋高祖讳改姓陶,入宋官至户部尚书陶谷出生唐末,距离黄巢时代很近,其说曾有多人相信。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七载:“唐史,中和四年六月,时溥以黄巢首上行在者,伪也东西二都旧老相传,黄巢实不死,其为尚让所急,陷太山狼虎谷,乃自髠为僧得脱,往投河南尹张全义,故巢党也,各不敢识,但作南禅寺以舍之。

予数至南禅,壁间画僧,巢也,其状不逾中人,唯正蛇眼为异耳老人言,更有故写真绢本尤奇,巢题诗其上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阑干看落晖为李易初取也”说得更有眉有眼,不仅勾勒出黄巢的逃亡路线,还有出家为僧的寺院,且说前辈老人见过写真绢本上的自题诗。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更据以说明陈与义诗之因袭:“陈去非《衡岳道中》诗: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纶巾一幅无人识,胜业门前听午钟按唐黄巢既败为僧,投张全义,舍于南禅寺,有写真绢本,巢题诗其上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去非诗意同”他对黄巢作诗的叙述,与邵博所见为同一来源从陈诗来说,雷同痕迹确很清楚邵、吴两人时代均早于王明清,明清见到陶谷的记载则早至五代时王说甫出,赵与时即在《宾退录》卷四指出,传为黄巢的此诗,虽文字颇有不同,“殊不知此乃以元微之《智度师》诗,窜易磔裂,合二为一,元集可考也。

”两诗见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一六(宋蜀本为卷二○,今不存,清人卢文弨《群书拾补》曾据录校记):“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元稹写一位曾参加平定安史乱的战将,晚年出家为僧,不为世知之景况天津桥在洛阳从元稹《智度师》传讹为黄巢诗的过程,读者不难覆案,这里不展开了黄巢名下还有两首半与菊花有关的诗,今日流行极广,其来源皆在疑似之间,因文献缺征,至今仍很难得出结论。

一首半之半首为《菊花联句》,存两句: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赭黄衣为古代皇帝袍服之颜色一首为《再赋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移共桃花一处开青帝为古代所传五方天帝之一,居东方,摄青龙,为春及百花之神。

两诗均源自南宋后期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诗略)巢之父怪,欲击之,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诗略)跋扈之意,已见婴孩之时,加以数年,岂不为神器之大盗耶!”很奇怪的是,此段故事,宋元两代几无他书称引。

当时谈黄巢逸事,并不犯忌,何至如此?张端义(1179-?),字正夫,号荃翁宝庆元年(1225)任仪真录事参军端平间应诏上三书,坐妄言谪贬韶州安置淳佑六年(1246)完成《贵耳集》三卷,后终老岭南此书280多则,所记以孝宗以后四朝逸事为主,他自序称:“余从江湖游,接诸老绪余,半生钻研,仅得《短长录》一帙。

”此书为其妻所焚后,他更“追忆旧录”,又“随所闻而笔焉”,“粗可备稗官虞初之求”也就是说,他所记宋事,皆出耳闻传说,并无可靠史料依凭,只能当稗官小说来读全书很少涉及前朝故事对黄巢如此生动的叙述,真不知依据为何。

还有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最早记录为南宋末俞文豹《清夜录》,今存《说郛》本无此则,仅见明郭子章《六语·谶语四》所引:“黄巢举进士不中第,尝赋《菊诗》曰(诗略)。

朝廷不能收拾之,遂聚众为盗,号冲天大将军,卒陷长安,此《菊诗》谶也”文豹,字文蔚,括苍人,自称“余以文字之缘,漫浪江湖者四十年”他的著作有《吹剑录》四录,以《清夜录》述及开庆元年(1259)事为最晚其书多写宋代故实,兼及文坛往事,影响很大。

所记黄巢诗,至明初有朱元璋类似一篇: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见《御制文集》卷二○),《七修类稿》卷三七因此认为二诗“彼此一意,成则为明而败则为黄也”此两首半咏菊诗,今日几乎传遍天下,然而不能无疑。

一位曾领导席卷南北并建立金统王朝的起义领袖,如此成熟且具开创气象的诗篇,为何经历唐末五代、北宋及南宋前期之三百多年,从未有人道及,到南宋末突然出现,两位叙述者似乎也并未掌握特别的唐末或宋初的秘笈张端义的叙述涉及细节,乃至黄巢翁、父的反映都细节清楚。

就目前来说,我还无法作出准确考定,只能提出一种猜想,即为南宋讲史说书艺人所编造,且因黄姓而连带说菊花,更见其野心跋扈之早有渊源南宋讲史,讲五代是比讲三国更热门的话题,讲五代必然要从黄巢之乱说起今存《五代史平话》中的《梁史平话》卷上所载黄巢,就是一位热衷写诗的落第举子,述及五首诗。

说他“见金榜无名,闷闷不乐,拈笔写着四句:拈起笔来书个字,多应门里又安心囊箧枵然途路远,恓皇何日返家门”前两句用离合字说闷还说他曾投诗于朱温之父朱九经:百步穿杨箭羽疎,踌躇难返旧山居鲰生欲立师门雪,乞授黄公一卷书。

黄公书指兵书说他见尚让诗后,也题诗一首:秋光不见旧亭台,四面荒凉瓦砾堆火力不能烧尽地,乱生黄菊眼前开瓦砾堆用杨凝式诗,后半也出现了黄菊还说他被唐廷招降后,大喜设宴,赋诗一首:落叶潇潇庭树红,晓杨枝畔带金风。

君子位重邦家宠,小人得道琅琊穷问鼎昔时观楚子,舞鸡夜畔笑刘公他时端拱麒麟殿,暂借扶桑挂旧弓这些诗当然全出南宋讲史艺人之虚构,今人从未据此研究黄巢的诗学思想,是为有识如果仔细分析,这些书会艺人的写诗能力并不弱,写黄巢的身口有几分近似。

认为那两首半黄巢咏菊诗出今已失传的某种讲唐末五代史平话,应是合理的推测,当然也确实没有可靠书证,仅属推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