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于吉红(于吉红爱情故事)干货分享

当听讲座成为一种习惯。。。

于吉红(于吉红爱情故事)干货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小编常常会听到身边的同学说:“明天又有院士讲座了,想去听”确实,从10月中旬刘明院士首场开讲后到今天,短短二十几天里,已经有7位院士先后到湖南大学讲学,一时间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校园里弥漫开来,知识的强大磁场在同学们求知若渴的聆听中,在思想观点的碰撞里慢慢凝聚。

科学伉俪董绍俊院士、汪尔康院士

讲座时间:11月2日

董绍俊院士在“电化学界面设计构筑及功效应用研究”的学术讲座中,对电化学尤其是电分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重点介绍了对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裁剪从而赋予电极预定功能的化学修饰电极(CMEs)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

她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各类CMEs的制备、CMEs电催化理论、分子自组装、光谱电化学方法、生物电化学传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重点分享了近年来在自供能生物传感器、适配体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汪尔康院士围绕“水质监测系统和生化需氧量(BOD)现场实时监测”这一主题,针对有机物的非选择性降解和高效降解这两个科学问题,构筑了新型微生物膜反应器从而实现有机物在短时间内广谱、高效的降解,并研制得到了具有简单、准确、稳定、信号灵敏等优点的BOD在线监测装置和仪器。

他还现场实物展示了他们研制的微型电化学系统,介绍了其在太湖、长江等流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水体总毒性检测、重金属检测、有机污染物检测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鼓励年轻学者积极参与,为人类的健康出谋划策

学术讲座后,这对科学伉俪现场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科研故事他们因共同的理想信念、研究方向、兴趣爱好而相知、相恋、相伴,他们的爱情在“化学”的催化作用下“保鲜”几十年在简单而忙碌的生活中,他们共同追求着科研的快乐,享受着岁月的静好。

谈及如何做科研,董绍俊院士和汪尔康院士认为,科学研究要循序渐进,要善于发现问题,敏锐地抓住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不惧权威,作创新性研究;要勇于追求科学高峰,坚持不懈,坚信“No pains,no gains”(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他们还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有时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执着追求,勇于担当,以科技创新为国争光(蒋晶丽 杨欢 叶珊珊 )

于吉红院士畅谈“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构筑与应用”

讲座时间:11月1日

于吉红院士做客“千年学府论坛”,以“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构筑与应用”为题展开学术讲座她从多孔材料的历史和相关知识谈起,讲述了多孔材料的分类和发展、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构筑与应用她说,分子筛是一类工业上重要的固体催化剂,能够组装功能客体,利用分子筛可以实现反应的择形催化。

于吉红分享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她指出了目前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研究领域仍存在挑战,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自己的思考与研究,挖掘该领域的发展可能性。(韦玮 王榆槿 )

杨乐院士

讲座时间:10月22日

杨乐院士讲座的题目为《学好数学,走上研究之路》他说,数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和严谨性都很强的学科,“冗长的逻辑推理掩盖了原始思想”学好数学,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多动脑,多动手”,搞清逻辑推理、抓住问题本质、分析原始思想。

谈到研究,杨乐院士认为,任何有价值的成果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获得的,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会不断遇到曲折和困难,刻苦攻关是研究工作的一个决定性阶段他希望同学们有坚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坚持到底,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杨乐院士就选题、研读文献、拓展成果以及撰写论文等研究工作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他认为,要挑选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并结合国际潮流、兴趣以及导师特长来确定选题;研读文献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要阅读该领域的经典著作、基本文献及最新文献,并注重与自己的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取得有意义的结果后,可以换个视角考虑问题,拓展与扩大这些成果;撰写论文时,要做到推理严谨、表达流畅、叙述清晰易懂。

杨乐院士寄语湖大学子:要有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执着的追求、长期的努力,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成为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蒋鼎邦)

周孝信院士解读“我国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

讲座时间:10月17日

周孝信院士作了题为“我国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的学术讲座周孝信院士介绍了实现能源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新一代能源系统)这一我国能源转型核心目标并概述了我国三代电力系统(三代电网)的发展及阶段特征。

周孝信院士从高效低成本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储能技术、高可靠性低损耗电力电子技术、先进柔性直流和超导输电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等六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

 (陈实   刘俐 )

阎锡蕴院士分享“发现纳米酶背后的故事”

讲座时间:10月17日

阎锡蕴院士作了题为“发现纳米酶背后的故事”的学术讲座他讲解了免疫抗体的相关知识,并联系临床肿瘤的精准治疗进行展开,发现CD146阻断肿瘤细胞P38/IKK/NF-kB信号的有效位点为C452-C499随后详细介绍了纳米酶,从酶到模拟酶,再到纳米酶,成功地实现了从有机到无机的转换。

纳米酶不仅与传统的酶有着同样的催化活性,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易获得等优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阎锡蕴院士具体从病毒检测、肿瘤诊断、肿瘤治疗、污水处理以及医疗器械处理五个方面对纳米酶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问答环节,谈到如何平衡科学研究和生活的关系,阎锡蕴院士说读书和做家务都是她的爱好,也是她学术生活中很好的调剂。

她认为科学研究和多彩生活并不是对立的,并鼓励再座的师生们热心科学、热爱生活(陈实)

刘明院士畅谈“集成电路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

讲座时间:10月11日

刘明院士为师生作了题为“集成电路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的学术讲座她指出,世界近50年的信息化核心支撑是集成电路(IC)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现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集成电路在不断缩小尺寸、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的发展道路日趋成熟,scaling down严峻面临挑战,未来集成电路进一步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刘明院士认为,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及集成技术将对集成电路技术和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在不断进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她鼓励同学们不断努力,开拓进取,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蒋晶丽)

来源 / 宣传部编辑 / 伊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