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原文及翻译(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注释)原创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中)原文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卹。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过秦论》(中)译文: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他能种出粮食给老百姓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
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和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的时候,加上没有几年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老百姓中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出来,山林水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社会上还有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人民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在农村安家不在农村安家,便会轻易离开家乡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
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呢?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老百姓的去留,在于君主如何管理他们追逐利益如同水朝低处流一样,东南西北,不选择方向珠宝、玉石、金银,饿了是不能吃的,冷了是不能当衣穿的,但是很多人都把它看得很珍贵,这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这些东西,作为财物,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里拿着,走遍全国也不担心受冻挨饿。
这样便使臣子轻易背叛君主,使老百姓轻易地离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得到鼓励,使逃亡的人可以很轻便地带着生活费用粟米布帛出产在地里,在一定的时候生长,积聚在一起,要依靠人力,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这些几石重的东西,一般人拿不动,不是坏人所贪图的,但一天得不到它,饥寒就产生了,因此英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把金玉看得很贱。
现在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他家服役的人不会少于二人,他们能耕种的田不会超过一百亩,一百亩田收的粮食不会超过一百石春天耕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收藏,砍柴禾,修建官府的建筑物,服劳役;做这些事春不能躲避风沙尘土,夏不能躲避酷暑炎热,秋不能躲避阴雨,冬不能躲避寒冷冰冻,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又有个人的送往迎来,悼念死者、慰问病人,抚养孤儿、养育小孩等等费用都出在里面。
象这样辛勤劳苦,还遭受水旱灾害和官府残酷的压榨,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候,早上发出命令,晚上就要得到钱粮在准备纳税时,手头有粮的,就把粮半价卖出去,手头没有钱粮的只能出加倍的利息向人借钱完税于是产生了靠卖田卖屋、卖子孙来还债的情况。
可是大商人却屯积货物,追求加倍的利润,小商人开设店铺,贩卖货物,他们控制着稀有的货物和余财,天天在都市里走来走去,乘着政府急需的机会,加倍提高物价所以他们男的不从事农业生产,女的不养蚕织布,但穿的总是华美的锦绣,吃的总是精美的食物,没有经历过农民种田的痛苦,却占有地里出的农产品。
凭着财物很多,他们交接王侯,势力比官僚还大,相互争夺利益;还到处游玩,途中彼此能望见对方的帽子和车盖,他们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脚穿丝鞋、身上拖着丝织的长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农民流亡的原因现在法律上轻视商人,可是商人已经富贵了;法律上尊重农民,可是农民已经处于贫困、卑贱的境地了。
所以一般人所尊贵的,正是君主所轻视的商人;官吏所轻视的,正是法律上所尊重的农民上下相反,喜欢和讨厌的态度相互抵触,这样希望国家富强、法制建全,是不能实现的现在的事情,没有什么事能比使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
要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就要在老百姓当中,采取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现在需要号召全国人民把粮食献给政府,使献粮的人能得到爵位,可以免去罪刑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也分散了。
能够献出粮食得到爵位的人,都是家有余粮的从有余粮的人手中得到一些粮食,供政府使用,那贫穷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这就是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出,老百姓就会得到好处这样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增加的好处有三点:一是政府需用的物资充足了,二是老百姓的田赋少了,三是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
现在法令规定:老百姓有出一匹拉战车的马的,可以免除三人服兵役车骑,这是国家的军备,所以给献它的人免除兵役神农教导说:“有十仞高的石头城墙,百步长的注满沸水的护城河,以及百万武装部队,可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能守住。
”从这看得出来,粮食,是对于君王大有用途的东西,重视粮食是政事中带根本性的大事教老百姓交纳粮食,授予他五大夫以上的爵位,只不过免除一个人的兵役、劳役罢了这出粮食和出战马相比,功用就相差太远了爵位,是君主专有的东西,皇帝一开口,就可以没有穷尽地授给人爵位。
粮食,是老百姓种出来的,出在地里也没有穷尽而得到高的爵位和免除罪刑,是人们十分向往的事让天下的人将粮食送到边地,用这来得到爵位、免除罪刑,不超过三年,边防地区的粮食就一定会多起来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我歌词是什么?我落泪情绪零碎 歌词
总有一些歌词会不经意触及你心底的温柔
-
到不了歌词是什么?到不了歌词表达含义!
狂风吹大海啸,真心的人死不了。地多大天多高,一生只换一声好。痛快哭痛快笑痛快的痛,死不了这一生这一秒。我只要求你知道,离别的酒容…
- 别问我是谁歌词是什么?别问我是谁歌词完整版!
- 别问我是谁歌词是什么?别问我是谁歌词完整版!
- 再遇见歌词是什么?再遇见歌词苏打绿!
- 黄玫瑰歌词是什么?黄玫瑰歌词作者是谁!
- 离开以后歌词是什么?离开以后歌词张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