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吴魏(北京爱情故事吴魏和邵华阳斗是怎么赚钱)燃爆了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人品恶劣,等等。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这就是毛泽东对曹操的总评价。
曹操曹操自古就是史学家们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主要是他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称王称霸之野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人品恶劣,等等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这就是毛泽东对曹操的总评价 【曹操小传】 魏武帝曹操,生于155年,死于200年汉魏之交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现安徽毫县)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
少年时代的曹操机智过人,放荡不羁,20岁时被举为孝廉,官升洛阳北部尉黄巾起义爆发后,官升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
曹操 在董卓专权、东汉王朝将倾之际,各地豪强拥兵割据 189年,曹操拥兵5000,与董卓相抗,190年参加讨伐董卓的联军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来到洛阳,官升建德将军、镇东将军等职,开始参入朝政不久,曹操威迫汉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官升大将军,被封武平侯,总统军政大权,占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建安十三年,官至丞相,统军南下,企图夺取荆州,继而进兵江东赤壁一战,曹操兵败孙刘联军,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成形 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
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在政治舞台上,曹操从一个小小的洛阳北部尉,最后被晋封魏王,无疑是仕途享通的在军事天地里,曹操成功地指挥了官渡、柳城、当阳等至关重要的战役,并注释了《孙子》,写出了十余万言的兵书,可谓是一个颇有见地的军事家。
在文学领域中,曹操精深的文学修养和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一首:“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观沧海,真可谓雷霆万钧气势雄浑.烘托出诗人心存宇宙、吞日吐月的博大胸怀一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龟虽寿》,悲凉中不乏坚毅,不可阻挡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光芒闪烁,永生不灭。
【毛泽东评点】 明末事不能与汉末比 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此为近之 ——以上各条均见毛泽东《读卢弼<三国志集解·武帝纪;批语》,《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37一13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杀降不详,孟德不为也 做土皇帝,孟德不为 ——以上二条均见《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刘表传>批语》,《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4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
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等等……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91页 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指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l卷,第204页 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曹操不肯去,隔了几星期,后悔了曹操也有缺点,有时也优柔寡断。
这个人很行,打了衰绍,特别是打过乌桓,进了五百多里,到东北迁安一带,不去辽阳打公孙康袁绍的儿子衷尚等人,要谋害公孙康,公孙康杀了袁尚兄弟送头给曹操,果然不出所料“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害” ——转引自陈晋《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人物精选》(上卷),第691页,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
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 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看到问题所在曹操批评衰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没有头脑还批评袁绍其他缺点,兵多而分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地虽广,粮虽多,完全可为我所用。
——《要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5—216页,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
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他那时打了的基础 ——转引自芦荻《毛泽东谈二十四史》,见1993年12月20日《光明日报》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张贻玖《毛泽东读史》,第61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
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转引自王年一《大动荡的年代》,第39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
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讲堂录》(1913.10—12),《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87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
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 ——毛泽东1954年7月23日致李敏、李纳的信,《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第5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三联书店1992年2月版 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转引自毛岸青、邵华《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书法》,见《嘹望》1993年,第12期 【鉴赏】 曹操自古就是史学家们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主要是他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称王称霸之野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人品恶劣,等等。
特别是随着《三国演义》的普遍流传和戏剧舞台上对曹操造型的奸相脸谱化,把曹操视为“旷世奸雄”的观点为更多的人所普遍接受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就有这种倾向毛泽东在《魏书》的《武帝纪》和《刘表传》中,圈画批注得较多,在其文章、讲话、谈话、诗词中论及曹操时,也都对曹操给予较多的肯定。
曹操 在《武帝纪》中叙及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时,汉将刘岱不听鲍信的劝告,在山东东平与百万青州黄巾军决战,结果失败被杀清代史学家何焯认为,刘岱之所以失败,是没有采用光武帝刘秀镇压铜马起义军“坚营自守”,“绝其粮道”的办法,待铜马军粮尽,人心浮动退兵时,乘势击之。
何焯又由此联想到明朝末年统治者镇压李自成的失败,说明镇压李自成的将领们都不理解刘秀的办法的奥妙,急于与起义军交战,结果都步了刘岱的后尘言下之意是说,假如明朝将领采用刘秀的战法,便可将起义军打败,明朝就不会灭亡。
毛泽东不赞成何焯的见解理由是“明末事不能与汉末相比”明末与汉末相隔1000多年,单从军事上讲,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交战双方的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刘秀“坚营自守”、“绝其粮道”的战法对铜马有效,对明末的李白成就未必有效。
这是因为何焯用一种形而上学和静止的眼光去看问题,忽略了汉末与明末不同的历史条件 《文帝纪》载:建安八年,曹操颁布了一道法令:“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累于内,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毛泽东读到这里,批注道:“赤壁之战,将抵何人之罪?”意思是反问曹操:既然你颁布的军令要追究败军之将的责任,那么赤壁之战的惨败应该由谁来负罪呢?赤壁之战,曹军失败虽然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作为主帅的曹操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指挥失误则是重要原因,应负主要责任,但事后却未见他有自贬自罪的举动,所以毛泽东有此一问。
这与诸葛亮的街亭失利,上书刘禅“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的严以律己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武帝纪》注记载,建安十五年十二月曹操下了一个《让县自明本志令》其内容是叙述自己辗转征战的经历及许多内心活动,表明自己守义为国,并无取代汉室之意,为明此志,决定让出受封的阳夏、柘、苦三县,以解除别人的误会。
卢弼对此作了考证、订谬,并对曹操提出许多指责曹操在令中说,他曾告诉妻妾,自己死后,她们无论嫁到哪里,都希望为他说明无叛汉之心卢弼在注中说这是“奸雄欺人之语”
曹操 曹操在令中说,自己之所以不放弃兵权,“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卢弼说这也是“奸雄欺人之语”,认为陈寿写《三国志》对这些话“削而不录”,“处小而擒大”卢弼在注里又列注曹操军事生涯中的一系列败仗,指责他“志骄气盛,言大而夸”。
对曹操让出食邑中三县一事,卢弼在注里引别人的话说,“文词绝调也,惜出于操,令人不喜读耳” 卢弼先入为主,视曹操为奸雄,对曹操的评价有失公允 毛泽东不同意他的注文他对卢注作了圈点,并在天头上写下上述批语,认为卢注“贴了魏武许多大字报”,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批语中的“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引自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一诗全诗是: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铿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秋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祢衡是东汉末年名士,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孔融把他推荐给曹操,未被重用,于是他大骂曹操曹操怜其才,不忍杀他,将他送到刘表处,后来又辗转到黄祖处,终因“言不逊顺”,为黄祖所杀。
相传鹦鹉洲是祢衡作赋的地方李白在这首诗中肯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又指出他把祢衡视为蝼蚁之辈的失误毛泽东同意这个评价,说“此为近之” 毛泽东不满历史上对曹操形象的歪曲,主张替曹操翻案 毛泽东对1959年史学界关于“替曹操恢复名誉”的讲座表示支持。
这场讨论首先由郭沫若、翦伯赞率先发起郭沫若在题为《替曹操翻案》的文章中,认为:“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是应该作高度评价的,他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翦伯赞在题为《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的文章中也说:“曹操不仅是三国豪族中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
”毛泽东对这些评价曹操的观点表示了赞同1958年11月20日,在武汉东湖畔的住所里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谈到曹操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10年、20年要翻,1000年、2000年也要翻。
他实事求是地评价曹操说: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抑制豪强,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劳的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冤案要翻”(陶鲁笳:《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第144—145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毛泽东对曹操的肯定主要是他在统一北方,发展生产方面1954年夏在北戴河,毛泽东同保健医生徐涛谈话时,针对历史上对曹操的不公正评价,他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这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曹操 的确,曹操在汉末军阀大混战中崛起,统一北方,恢复农业生产,改变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的惨象,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值得肯定据徐涛回忆,这年夏天在北戴河期间,毛泽东还常常吟诵曹操的《观沧海》,并据此肯定曹操到过北戴河,登过碣石山。
他对徐涛说:“曹操能带兵打仗,也能了解民间疾苦,征战30多年,手不释卷,喜读书学习,又喜作诗,登高必赋,我喜欢他的诗”又说:“你看曹操的诗气魄雄伟,给人鼓舞是真男子,大手笔”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抚今追昔,写下了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就表达他对曹操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价中国帝王时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就是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都只有武功,而不善“文治”。
而曹操可谓文治武功兼而有之,所以备受毛泽东的赞扬在文治方面,毛泽东对曹操“惟才是举”,抑制豪强,执法严明,不杀俘虏,不做土皇帝等都予以了肯定 当然,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有功说功,有过说过曹操毕竟是功大于过,毛泽东也不回避曹操的失误。
“赤壁之战,应抵何人之罪”,就是对曹操的提出质疑 1966年3月,在杭州一次小型会议上的谈话中,毛泽东说: “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 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
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曹操也有缺点,有时也优柔寡断这个人很行,打了袁绍,特别是打过乌桓,进了700多里,到东北迁安一带,不去辽阳打公孙康袁绍的儿子袁尚等人,要谋害公孙康,公孙康杀了袁尚兄弟送头给曹操,果然不出所料。
‘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害’” 曹操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擅长草书,精于围棋,特别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很有成就、影响当世、泽及未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曹操非常重视文化,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下令郡国兴建学校,县满五百户,置校官;同时提倡文学艺术创作,奖励有才华的文士。
由于曹操惜才,奖励文学,在他及儿子曹丕、曹植的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文人,形成了一支以“建安七子”为骨干的邺下文学集团 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俊才云蒸”的建安文学时期在曹操的推动下,建安文学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一种“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建安风骨。
史载:曹操“御军30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现尚存他写的20余首乐府诗和40多篇完整的散文 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诗多数和他的政治、军事生活密切相关。
他常常用诗歌抒发征战中的感受,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政治理想毛泽东非常喜爱曹操的诗文,在中南海故居藏书中,有四种不同版本的《古诗源》和一本《魏武帝魏文帝诗注》,其中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毛泽东都多次圈画。
大多数诗的标题前画着圈,诗中有浓圈密点 毛泽东特别喜爱《龟虽寿》和《观沧海》,不仅反复阅读,多次圈点,还用他那龙飞凤舞的狂草手书全诗《龟虽寿》中的“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几句,有不信天命,自己掌握命运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毛泽东尤为欣赏。
1961年,他写信给胡乔本劝他安心养病,信中就引用了上述几句,并说:“此诗宜读” 此外,毛泽东还在对《南史·王僧虔传》中的一则批注中也引用了它毛泽东生前在和他的子女谈话时说:“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还有一次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这就是毛泽东对曹操的总评价。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我歌词是什么?我落泪情绪零碎 歌词
总有一些歌词会不经意触及你心底的温柔
-
到不了歌词是什么?到不了歌词表达含义!
狂风吹大海啸,真心的人死不了。地多大天多高,一生只换一声好。痛快哭痛快笑痛快的痛,死不了这一生这一秒。我只要求你知道,离别的酒容…
- 别问我是谁歌词是什么?别问我是谁歌词完整版!
- 别问我是谁歌词是什么?别问我是谁歌词完整版!
- 再遇见歌词是什么?再遇见歌词苏打绿!
- 黄玫瑰歌词是什么?黄玫瑰歌词作者是谁!
- 离开以后歌词是什么?离开以后歌词张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