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中国四大名爹(四大名爹顺口溜)干货分享

说是打油诗,其实,我更愿意将它们称作顺口溜——文学性谈不上,但读着顺口,说的净是些大实话,有趣味,又接地气,就叫顺口溜也无妨。

中国四大名爹(四大名爹顺口溜)干货分享

 

已是古稀之年的父亲,居然迷上了打油诗说是打油诗,其实,我更愿意将它们称作顺口溜——文学性谈不上,但读着顺口,说的净是些大实话,有趣味,又接地气,就叫顺口溜也无妨再说,我也不怀疑父亲写作的能力,2006年春节前后96天时间,他居然写出一部17万字的《我的家史》,让亲友们瞠目结舌,煞是惊诧。

如今,又迷上顺口溜,难道他在发掘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的某种边界,盼着某天自己的某个想法成真?我寻思着父亲这种举止背后的种种起因事情得从2015年谈起“2015年农历春节前后,去佛山家博城、花卉世界,住元生态休闲酒店,游阳朔、兴坪古镇,赴端州、赏端砚展馆,清明节,游平洲玉器街,让老夫大开眼界,甚是欢喜,遂以顺口溜方式以记之。

”这是他第一首顺口溜的题记,开始了他的另一种文体写作桂林的山啊,一朵一朵又一朵,直冲云霄,好似要钻破天漓江的水啊,一湾一湾又一湾,好像水要托起山,它帮着山钻破天水随山转,山随水弯,倒映常在,不光美丽,还惹得世界游子,围它转,围它看,热闹非凡,怎不叫人流连忘返!。

这是《春节游记》11首顺口溜之一其它的,有五字一行,有七字一行,也有三字一行,总行数又各有差异,所谓的平仄音律起承转合都被他统统抛到一旁,以自己的方式,写顺口溜那些天,白天外出游玩,傍晚回来父亲就在一些纸片的背面,写下一些句子,写完,拿给我看,也帮他修改几个错别字,改完,父亲就念给旁边的亲友听,叙述着若干经历,又对照着提及过往——岁月斑驳的一些事件。

父亲能言善辩,这在村里、单位里、街坊邻居里是出了名的,或许是性格经历等等所致吧9岁干农活的少年;16岁成为整劳力——挖水渠、炼化肥、炼盐泥、炼钢铁、修水库,在采石场、造纸厂工作过,卖烟草卖秫秸,当驴贩子粮食贩子,拉秸草拉煤运沙子,当泥瓦匠;1960年闯关东,在阜新煤矿担任过小组长、小队长、副班长、班长、副段长等职;1965年遭人诬陷,蒙受不白之冤,经历数十次的上访,1983年得到平反和复工,1987年调回青州,1992年在青州剪刀厂退休。

现在,我时不时地想起父亲充当的各种角色,像是另一种演员,为了生存,为了家境,由时代驱赶着,去被迫参演,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都是含泪的,挣扎的,隐入一片黑暗迷惘之中,众多沙砾中的一颗,谈不上闪耀,大片的苦厄覆盖了片刻的欢喜。

秋夜北风雨,捕鱼深水潭寒冷衣单薄,湿冻直抖颤厨房煎烹炸,谁知艰辛险今忆昔往事,历历在目前那时的捕鱼,哪像今日的休闲式的垂钓,那是为了糊口充饥,弥补饭食的不足,那是另一种承受,不忍的,被动的,咬牙切齿,在秋夜风雨中的咒骂,冲着一家人片刻欢喜而悄悄泛起的泪花。

只不过,现在是追忆,跨越半个世纪,搜寻着镌刻在内心崖壁上的肺腑往事,那时的一汪清泪,也已换做捧读往事之时的老泪纵横了父亲笔下纵横古今,写传说的济公,写古时的丞相夫人、姜太公钓鱼、苏武牧羊,写今时的家乡景物、节令、心境,写归来写相聚写惆怅,也写自己及亲朋好友,林林总总近百首,我所喜欢的,是他当下的感触,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像是小品,颇为有趣。

例如这首《烧水》:烧水在楼下,柴湿直冒烟喝着壶中茶,谁知气难喘父亲是大嗓门,声如洪钟,年青时性格暴躁,老来有所收敛,但仍是秉性难移,过日子甚为节俭,平日里,四处捡拾木柴,劈成大小相等的木条,捆扎堆放一边,三两天烧一次水,他性子急,投柴快,冒浓烟,用扇子煽,再嘬起嘴巴吹,呛出眼泪来,就开始骂,破口大骂,声音传出老远。

父亲属龙,我内心里称他为暴龙以前,我们在一旁偷笑;但现在,不好意思笑了,劝他停止烧水显然是徒劳的,与其挨骂,不如多帮他做些灌水、倒水的辅助工作,毕竟,他是父亲,而且,已经老了

父亲劳苦了大半辈子,也没养成什么爱好,除了读书看报,就是去街边看看打牌的人群,他从不参与,也就与赌博无缘;至于象棋、麻将等等,更是不会,年青的时光,都被各种劳动霸占去了,哪有空学那些东东?那会被人笑话,浪荡鬼子,玩物丧志。

所以,父亲早早地支撑起了大家庭,提前独立,行为端正之下,内心无比强大,所以敢骂面前那些品行不端的人他常常勉励我们兄弟二人,所谓望子成龙,但总总令他失望,这恐怕成为他的一块心病人生天地间,屈伸能翻天软弱无能辈,。

至死窝囊废我想,上面这四行,既是父亲的座右铭,也是他赠予我们的内心寄语2016年4月24日,父亲写下这样一段话:“常言道:娇儿无孝子古谚云:宠子如杀子人的坏习惯得寸进尺,自不量力尤其是幼儿和少年,娇养成性,长大后在社会上,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无老无少,男女不分;从不尊老爱幼、爱祖国、爱劳动、公私有别、勤俭节约、掌家过日子;更谈不上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把孩子培养成懒汉、懦夫,好吃懒做,伸手来钱,张嘴吃饭,挺身穿衣裳;不顺心就要耍脾气,使性子,高嗓门,不讲理,摔东西,甚至骂人打人,打爹骂娘,等等早早晚晚走上犯罪的道路,到时,后悔莫及也”或许,这就是父亲做人的立场与行为准则,它们幻化为父亲生活中的口头禅,切人日常叙述,有意无意的敲打着与他交谈的人们;同时,成为父亲人生总结的某种印章,极具个人色彩的,虽然是粗粝的,不是最精确的,但仍闪烁着朴素的光点,试图打动我们,影响我们,以他特有的方式,就像他的那些顺口溜。

对了,我的父亲叫史洪才,今年78,老家东坝乡西阳河村。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史鑫,1972年生,山东青州人,作品散见于《延河》、《北方文学》、《青春》、《西部》、《山东文学》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广东佛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