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倒戈是什么意思(卸甲倒戈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想到

诸葛亮去世时,大臣李邈是这么说的:诸葛亮死了好啊,现在权力又重归刘氏宗族,四海升平,边境安宁,大家不妨弹冠相庆一番呀。

倒戈是什么意思(卸甲倒戈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想到

 

诸葛亮去世时,大臣李邈是这么说的:诸葛亮死了好啊,现在权力又重归刘氏宗族,四海升平,边境安宁,大家不妨弹冠相庆一番呀结果:刘禅怒,下狱诛之这位后主历来宽厚仁慈,一辈子只杀过2个大臣,说风凉话的李邈就是其一。

连魏将军都可以赦免另一个叫刘琰,罪名是诽谤皇室名节李邈自以为深悟庙堂权谋之妙与君臣相处之道,却不曾想马屁拍到了马脚上,激怒了看似乎人畜无害的后主,丢掉身家性命“我的相父岂是尔等宵小敢妄言”倒是其次,只是从这件事来看,后主真性情也!。

一、后主对丞相的态度刘禅确实废了丞相位但主要还是沿用了两府班子:蒋琬为大司马、姜维为大将军、董允为尚书令,诸如此类被提拔的还有马忠、吕乂、董厥等丞相府故人若干当然了,也有没有重用的,但基本“沿用旧制”

我之后就是蒋琬诸葛瞻17岁就娶公主为妻,先为驸马骑都尉历任中郎将、侍中、尚书仆射直到卫将军,是妥妥的辅政大臣之一说明直到蜀亡,也没有顾及诸葛亮一系的影响力如果诸葛亮的死,对刘禅来说是好事那为什么不在李邈谏言时“龙颜悦色、深以为然”?不说“借坡下驴”,罪也不致死啊。

处死李邈,昭显的是刘禅本人划出的红线底线,以后谁还敢在这上面做文章?我废了丞相位?可好生想想,巴掌大的蜀汉又有谁能取代诸葛亮的作用对丞相的尊重是要放在心里的,就如同现代球队封存球星号码一般对,我确实禁止官员前去奔丧。

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丞相殁于五丈原若下令允许,又会有多少人放下手中政务,翻山越岭去汉中开追悼会?这日常工作,还要不要开展了?

诸葛亮的人缘是没得说的“及亮卒,吴虑魏,增巴丘万人,一曰救援,二欲分割也”当国家失去肱骨之臣后,内延旧制、外联东吴、庙杀李邈、下禁奔丧,妥妥的危机状态下的合理操作,确保了权力的平稳过渡单以此论,实乃“明君”也。

没给孔明立庙?可汉家礼法说得很清楚:朝议以礼秩不听我依法办事怎么了?29年后,有人终于找到相关规定,我是不是立马就准了?考虑成都还有汉朝历代帝庙,而孔明又太过深入民心(百姓野祭30年),立庙于沔阳

我也顺应了大家的想法呀免去帝相香火倒置的尴尬,也算不上“心有腹诽”的合理安排吧?自汉以上或以下,故去30年还能有此影响,而活在人民心中的唯诸葛亮一人“祭由寡人,政由葛氏?”对,我若是曹睿,国家强盛,我也敢玩玩权术。

可蜀汉偏敝、内忧外患,哪一步不是步步惊心?刘禅:相父,要不?从今天开始我也亲亲政?诸葛亮:?陛下说什么?刘禅:相父日夜操劳,我心中实在过意不去诸葛亮:陛下能有此志,实属不易(指着桌上堆满的则子)我这就给陛下讲解。

唉,总算是有人懂我的刘禅:相父啊,这是1个月的则子?诸葛亮:1日耳刘禅:相父,我想起宫内事务繁多,明日再议,议议放权的相关事宜诸葛亮:……二、投降之后的刻意变化这样来看,刘禅确实是一位心中有数、也重感情的人。

只是降魏后,“此间乐、不思蜀”太过遗臭千古前2年还在追及丞相旧情,批准了翻箱倒柜找出的可以为大臣立庙的规矩,转过头来就可以翻脸嫌弃川渝,跪拜河南,这也太快了吧?

从简,外边的事情还没弄完难不成真的是只要“还于旧都”,哪种方式都可以?有人说,这是大智若愚,明哲保身之举,演戏给人看的可《后主传》写得很清楚:1、司马昭问:可思蜀否?酒宴上的蜀汉旧臣无不露出悲伤的神态“为之感怆。

”唯独后主面不改色,道出流传千古的6字真言从正常人的情绪来看这也是有违常理的于情于理这般装傻充愣,未免有用力过度、刻意讨好之嫌司马昭评价:”人之无情,竟可到这样的地步“意思也有:就这?表演得太过了吧?

不可能,怎么会?如果说这是高超的情商,倒不如解释为为了苟活的求饶,更合乎逻辑2、给司马昭表演算什么?来看看《后主传》里写给邓艾的降表吧:一曰我冒犯大国的威严已有多年了,常想起文帝(曹丕)在黄初年劝降的”温密“(温柔仁慈)之诏。

二曰这么多年以来,我割据一方主要是贪念父亲(刘备)留下的基业,所以才犹豫不定,没有归顺,实属无奈而非执意三曰如今魏军王师所向披靡,我怎么敢不投降呢?立即命令战士卸甲倒戈、百姓布陈于荒野之间只求大国宽豁大度,收纳包容残破不已的国家与君臣百姓。

四曰棺材就在旁边,请君(邓艾)自行裁断。为了活命,可以把抵抗罪责抛给先主;为了活命,可以否认上个月还在指挥诸葛瞻率军抵抗的事实;

请将军随意处置为了活命,可以卑微到不计自己皇帝身份,委身于下臣邓艾的地步就这?根本就不是讨论聪明与否的范畴好吧?而是只要能活命,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的问题与之相对比的,不算孙皓的“置位说”有搏命流芳千古之嫌疑。

就算北地王(刘禅的儿子)”先杀妻子、再自裁。”刚烈之举。宠妃李昭仪在被赐给没有妻室的魏将前,自尽以免受辱的皇室威仪。也足以证明,从来就没有什么精巧思虑的高情商,只有永无下限的讨活之意。

父亲,儿等不怕死当然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刘禅就不能讨活,只是就事论事,和上面两位贵族比,这件事真的跟情商与智慧无关那么,一张是为了丞相的名誉,可以杀大臣的性情面孔一张是为了活下来,可以放弃做人尊严、乃至皇室尊严的卑微面孔。

三、刘禅的真实面孔到底哪一面是真实的呢?事实上每当读《后主传》,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保卫干事朱子明、“不负少年”汪先生、遇龙真怂叶子高等等面孔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哪个领域、哪个层次都会出现的很多人典型如明面上咋咋呼呼,你我好兄弟,实际上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的某些职场人。

又或如网上的某些侠,平时很牛,一副我看破一切、我在帮大家说话、我最关心公共利益、最了解大家疾苦的模样。

我面上的事情还是能搞定真要告诉他,我今天带你到办事的地方,面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怂的绝对是他还被赖着来一句:嗨,我一小老百姓能解决个啥?诸如此类: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人虽然内容不同,但刘禅就大抵便是这个意思。

在组织架构健全的情况下,能够担负起日常运转的责任。一到利益攸关、生死存亡的时刻本性就出来了。人就是这么复杂,但其实又很简单。陈寿是这样评价刘禅的:“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或阉奸则为昏暗之后”。

我只要有你就行了他既能义愤填膺地为武侯伸张正义,也能为苟活而不顾一切随波逐流、投机取巧、彷徨反复也正是老人家描述的小知识分子:最容易变,有人有枪有地,拍着胸脯敢喊老子天下第一,我来打先锋听说没条件,行,你们先议着,我家里还有点事。

他们也讲人性、讲感情,讲人类爱。上战场时总是纠结于到底是该追击敌人还是营救受伤的同志。如果我们说要先追击敌人,再来照顾同志,他就要说:这是不人道的、不讲感情的。和平年代的小确幸以及矫情尚能忍受。

看在大家都是二代的基础上战争年代真的很拖后腿要走出去,与群众结合绝对不是一句空话类比如:曹丕从小随军旅,八岁会骑射、十岁就随父亲东征西讨、南征时随军慰问孙权虽然人阴了点,也是多次亲自率军,赤壁之战不过26岁而已。

刘禅缺乏的就是历练先主在荆州面临最困难的时期,他才刚刚降生;长坂逃亡时,仍是子龙将军手中的襁褓;取西川时不过4岁而已汉中之战结束后被立为王太子,年仅12岁即使是先主离开,相父也把一切安排得很好,没有什么可以疑虑。

我这么辛苦至于姜维的大志,终究是离他太远了刘禅从来没有变过,只是没有经历,人若要成才,眼高手低,沉不下去始终是不行的没有历经过苦难与朴素,人格又如何能完善?也只有反复的、深入的、长久的练习与劳作,才能走向自我塑造的刚性层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