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白杨礼赞课文(白杨礼赞课文图片)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蚀》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白杨礼赞课文(白杨礼赞课文图片)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蚀》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二、故事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文学常识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四、理解词义1.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2.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3.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4.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宽平的意思 5.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6.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7.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8.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服、退缩 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横冲直扫,冲杀突击这里是指到处同敌人进行激烈战斗。

五、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⑤、⑥段):描绘白杨树的形 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⑦、⑧段):揭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⑨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六、问题归纳1.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找出这些句子,并说一说 “不平凡”的含义。

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 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 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 是很平凡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显示它很平常;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显示它是不平凡的。

2.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与“奔驰”照应,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静态的黄土高原迎面而来的情景,突出了汽车速度之快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黄土高原”比喻成“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画,为写白杨树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3. 第④段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在内容上,点出“不平凡”,以“极普通”来反衬白杨树的伟大,寓伟大于平凡之中为下文歌颂北方普通军民埋下伏笔4.作者为什么要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为了赞美白杨树的树中 “伟丈夫”形象,突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同时,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 “好女子”和下文的“伟丈夫”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

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5.第7段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这里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入,使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 “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6.第⑦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⑧段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因为抒情议论的点染,而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这一段既是对上文联想的补充,又是为下文表明态度作铺垫。

因此,不多余7.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以高昂的调子再次赞美白杨树,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七、课文主题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白杨树倔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编辑整理:语文好教师静静老师。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1、两会来了!减轻教师过重负担、实行弹性坐班制、建议高考外语选修......这些关于教师的建议,引发热议!2、韩国高考冲上热搜第一,豪门背后教育厮杀的原因竟然是...3、女孩晒出已故教师父亲合影,没想到却是网友先绷不住了:这不是……

4、教育部紧急通知:2023年中小学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老师转给家长)5、中小学男教师逐渐消失,女教师离婚率上涨,真实原因让人无奈6、“这一年我都在和疾病作斗争”,「国民媳妇」海清自曝抗病细节,太揪心了…

7、醒醒!教师“末位退出机制”有望全国推行!“铁饭碗”变“泥饭碗”,一线教师该怎么办?8、又是校园霸凌!贵州小学女孩被多名同学掌掴!正副校长被免职,打人者送特殊学校9、多省教育厅回复“中小学开学会不会组织考试?”

10、为节省财政支出,编外教师取代编内教师倾向,不可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