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形容的是谁的美貌)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形容的是谁的美貌)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1、汉皇:指唐明皇2、御宇:治理天下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5、薄:临近、靠近6、信:任凭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8、玉扃:门闩9、迤逦开:一路敞开。

10、阑干:纵横。

译文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

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

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

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