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只是近黄昏是什么?只是近黄昏的前一句和后两句是什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三种解读。

只是近黄昏是什么?只是近黄昏的前一句和后两句是什么!

 

李商隐有五绝《登乐游原》,全诗内容为“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前两句意思显豁,应释为:傍晚时内心很不快乐,驾着车登上古原排解烦忧后两句一般解释为:夕阳西下,景色辉煌壮丽,十分美好可惜的是此时已近黄昏,美景转瞬即逝,令人怅然。

按照这种解释,全诗表现了作者凄凉、消沉的情绪,令人叹惋李商隐身处王朝末年,彼时晚唐统治风雨飘摇,朝纲不振,士大夫沉迷享乐,帝国摇摇欲坠,后两句实隐射了整个社会现实在这里,“只是”是转折,可解释为“只不过”“只可惜”。

李煜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只是”也当如是解释可是,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作者本意是排遣心中烦恼,驾车登上古原,即事写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很单纯,说后两句隐射现实,乃穿凿附会之言,不足为据上述说法有一定道理。

很多诗歌乃作者偶有感触,一时兴起,下笔成诗,实在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知人论世”的确是解诗的好路径,然而每一首都要“知人论世”一番,也是迂腐于是,后两句就有了第二种解释: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因为已经接近了黄昏才能看到啊!“只是”一词训为“因为”,由原来的转折变成了因果。

诗歌的格调也由凄凉、消沉转变为积极、昂扬作者极力赞颂了大自然的壮美这种解释文意倒是通了,可是“只是”训作“因为”很少见,有人举李商隐的《锦瑟》,其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是“只是”是“因为”的意思。

在这里把“只是”解释成“因为”很牵强,作为转折反而更能说得通其实,与其把“只是”解释为“因为”,不如解释为“恰是”“恰好”“正好”那么原句就可以解释为:夕阳的景色无限美好啊,恰好到了黄昏时候诗人坐车为了排解愁绪,到了古原,看到夕阳的美景,庆幸自己来的时候,万般愁绪化为乌有,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诗歌格调积极乐观,昂扬向上,令人愉悦那么,把“只是”训为“恰是”“恰好”“正是”有无其他的例证呢?可以说俯拾即是,试举几例:唐代权德舆《薄命篇》中开头两句:昔住邯郸年尚少,只是娇羞弄花鸟意思是:从前我住在邯郸,年纪尚小,恰是娇羞弄花鸟的年龄。

白居易诗中有“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句意思是“听说你的风采、身体依旧,正如当初攻破蔡州的时候”南宋范成大《赠举书记归云丘》中“白发苍颜心故在,只如当日看山时”,“只如”的意思是“恰如”“正如”。

刘基《过闽关九首(其五)》“饭淅香琼酒潋霞,驿亭到处只如家”,“只如”也是“恰如”的意思以上都是古诗中的例子,举一个古白话的例子《西游记》中有一句“二小妖大惊道:‘才说话时,只好向午,却怎么就黄昏了?’行者道:‘天既装了,不辨时候,怎不黄昏!。

”这里的“只好向午”意思是“正好中午”从训诂的角度来看,“只”和“衹”可以互通,在《简化字总表》中,“衹”被定为“只”的繁体字,而“衹”就有“正”“恰”等义项由此可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解释为“夕阳无限好,恰是(好)近黄昏”就合情合理了。

当然,“诗无达诂”,诗的含义常常并不显露,加上诗歌语言的多义性、跳跃性和暗示性,造成了对同一首(句)诗有不同的解读,这很正常。作为读者,大可以见仁见智,各以其情而自得。也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有趣   有识   有文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