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词是什么?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词原唱!

“菲式唱腔”搭配熟悉的旋律,用独特嗓音将电影里普通人走入祖国7个历史瞬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词是什么?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词原唱!

 

近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发布由王菲演唱的同名主题曲为祖国献礼“菲式唱腔”搭配熟悉的旋律,用独特嗓音将电影里普通人走入祖国7个历史瞬间的故事娓娓道来在MV中,葛优、黄渤、张译等老戏骨真情演绎,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里国人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和家国情怀。

《我和我的祖国》由资深导演陈凯歌与六位知名导演联合执导,通过7个部分重温了国民记忆,讲述了过去70年里的7个重要历史时刻中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打开记忆的留声机,许多动人旋律都曾唱出对祖国山河和人民勤劳开拓的礼赞和眷恋。想到祖国,你的耳畔会回荡着哪几首歌? 

 《我和我的祖国》王菲对《我和我的祖国》的诠释别具一格,唱腔温柔轻快,许多网友觉得这一版听来温馨动人,更增进了对祖国的亲近感。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更喜欢原版字正腔圆的演唱方式。

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和我的祖国》是李谷一的原唱版本,这首歌创作和发行于1985年,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

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生动描绘了“我”和祖国之间如海和浪花般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联系关于这首歌,还有一段轶闻据说,在歌曲第一次录制时,李谷一曾经改过歌词张藜最初写的是“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李谷一怕老百姓听不清楚、不能直接理解,改成了“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和我诉说”。

张藜李谷一告诉张藜后,张藜坚持自己的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一般的语言”,为此他们还交锋过后来,该曲歌词在张藜出版时写的是“脉搏”,而李谷一唱的时候则还是“温情”一起来欣赏这首歌的歌词: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啦啦啦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啦啦啦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祖国》以它温婉动听的旋律和对家乡温暖美好的描述,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这首歌最早是为电影《上甘岭》(1956)而创作的,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

影片中,鏖战上甘岭的志愿军战士们听卫生员唱起《我的祖国》,虽然伤痕累累,他们却歌声中昂起头来,眼神清亮歌词里唱着祖国的山山水水、田里的稻花、河里的白帆、艄公的号子、温暖的大地……对祖国的热爱和浓浓的乡愁就在这一幅幅熟悉的画面中满溢出来。

据说,乔羽当年坐火车从上海到长春,经过长江,灵感顿生,完成了《我的祖国》的歌词创作作曲家刘炽当年拿到歌词后,几天足不出户,一口气谱写出旋律通过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深情演唱,《我的祖国》成为一代金曲著名词作家乔羽乘火车从上海去长春时,沿途看见窗外长江的景色,这条象征着中国文明的河流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长江的景色激起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他由此创作出《我的祖国》,刘炽为其谱曲,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深情演唱这首歌在1956年作为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推出,成为经典,铭刻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2016年,台湾作家龙应台在香港大学演讲,她问台下听众,你人生最早的启蒙歌曲是什么?。

一位中年香港听众操着广普答道:是大学师兄们教的《我的祖国》然后,一些观众开始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渐渐地变成了全场大合唱这场面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在那一刻我们感受到,无论天南海北,对祖国的爱都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点击观看视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歌唱祖国》《歌唱祖国》由天津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的一首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1950年9月下旬,适逢国庆节前夕,王莘看见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飘扬,心中充满了激情,创作了这首歌。

王莘在朝鲜战场和慰问团排练《歌唱祖国》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

195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报》向全国读者推荐了《歌唱祖国》后来,这首歌成为我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歌唱祖国》是一首著名的爱国歌曲,由王莘作词、作曲,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也表演了这首歌。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太阳升起,万丈光芒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领袖毛泽东指点着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同样是一首传唱遍海内外的爱国歌曲,哪里有炎黄子孙,哪里就会听到这动人的旋律。这首歌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原唱,自1979年创作以来,歌声已飘过40载。

瞿琮(后)与郑秋枫1984年摄于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琴房不过,你或许不知道,这首歌出自电影《海外赤子》1978年,胡冰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海外赤子》,他找到瞿琮,请他为电影创作歌曲最终,瞿琮为这部表达海外华人赤子之心的电影写了十首歌曲,其中九首,都是根据剧情创作的,只有《我爱你,中国》一首是为剧中的角色黄思华选用的。

《我爱你,中国》是郑秋枫作曲,瞿琮作词,为陈冲主演的电影《海外赤子》所制作的一首歌曲。在电影中,女主角黄思华在一所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中演唱了这首歌。

《海外赤子》海报《我爱你,中国》随着电影的上映,风靡大江南北风雨几十载,这首歌一直在深情倾诉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眷恋虽然这首歌最初出现在电影中,但由于它的美丽旋律和艺术价值,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作品在许多场合得以呈现。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 我的祖国

70年峥嵘岁月,这些熟悉的旋律,记录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对祖国不尽的深情。你现在脑海里回响的是哪一首?

你也许还会喜欢:

网红,正在摧毁中国年轻人的审美王阳明:大雨过后,是低头看地,还是抬头看天东西太多的空间,会消耗人的能量研究过177位百万富翁后,他得出13条「富有的习惯」麦兜的故事,我成为大人后才懂

金庸: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吞并中国

大家希望听我讲小说,其实写小说并没有什么学问,大家喜欢看也就过去了我对历史倒是有点兴趣今天我想简单地讲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规律?这几年我常在英国牛津大学,对英国文学、英国历史和中国历史很有兴趣。

大家都知道,英国对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一位历史学家名叫汤因比,他写了一部很长很长的《历史研究》他在这部书中分析了很多世界上的文明,说明世界上的很多文明都在历史进程中衰退或消亡了,直到现在仍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

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唯一的

虽然古代有的文明历史比中国早,有的文明范围比中国大,如巴比伦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腊罗马的文明,但这些文明却因遇到外力的打击,或者自己腐化而逐渐衰退、消亡了汤因比说:一种文明总会遇到外来的挑战,如果该文明能很好地应付这个挑战,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应付挑战,就会衰退,甚至消亡。

这里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遇到强大外族的打击,整个民族被杀光杀尽,消灭了;一种是民族内部长期僵化,没有改革,没有进化,像活的木乃伊,结果衰落了;有的则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还有一种就是分裂,国家的内战不休我们的国歌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是在抗战前后写的,它表示了一种忧患意识。

那时候我国遭受外族敌人的侵略,处境确实非常危险就我看来,我国历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险时期有七个: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西南北受到外族进攻;第二、是秦汉时期匈奴的进攻,时间长达四百年之久;第三、是魏晋时鲜卑等五胡的进犯,时间也有四百年;

第四、是隋唐时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时间约三百年;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时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时间大概也是四百年;第六、是元、明、清时期蒙古、满族的侵犯;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们民族的转机。

以上所讲的我们民族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

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我国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第二个原因是从西周开始,我们已有了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讲到中国封建社会,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很束缚人的行为,那当然是对的。

其实这种宗法制度也有它的历史作用,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部族或者民族,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我们民族从西周开始,虽然自己内部斗争也不断有,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世袭制度,即父亲死了,嫡长子继位,这是当时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

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也是民族强盛的重要环节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很长很长的时候是外族统治的,如北魏其实隋唐也有很大的少数民族的成分,主要是鲜卑人。

有一个情况不知各位想到没有,我的小说中写过一个人叫“独孤求败”,独孤求败很骄傲,他一生与人比剑比武从没有输过,所以他改个名叫求败,希望失败一次,但却总没有败过。这个“独孤”就是鲜卑人。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就姓独孤“鲜卑”这两个字,有些学者说“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鲜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亚那一带但这不是很一致的意见北周的时候,有个大将军叫独孤信,他有很多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皇帝,第四个女儿嫁给了唐高祖的父亲,第七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

所以唐高祖和隋炀帝是表兄弟,唐太宗李世民则应叫隋炀帝为表叔他们都有鲜卑的血统唐太宗李世民的妈妈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唐朝很有名的宰相,他也是鲜卑人据《唐史》记载,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

那时候说“胡人”就像我们现在说“洋人”一样,没有歧视的意思在唐朝,有二十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可见唐朝对外国人一点也不歧视再说汉朝,汉武帝与匈奴交战,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一个匈奴王子叫金日蝉,在汉朝做官,很受汉武帝重用。

汉武帝死后,他的身后大事交给了两个人,一个是霍光,一个就是金日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壮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开放

中国人不太擅长打仗,与外国人打仗时,输的多,赢的少。但是我们有耐力,这次打不赢没关系,我们长期跟你干,打到后来,外国人会分裂的。

匈奴人很厉害,我们打他不过汉高祖曾在山西大同附近被匈奴人围困,没法脱身他的手下便献了一条妙计,去向匈奴皇后说,汉人漂亮的小姐很多,你如果把汉朝皇帝抓来,把汉人打垮了,俘虏了大批汉人中的漂亮女人,你这个皇后就要糟糕了。

匈奴皇后中了这个诡计,影响匈奴首领,便退兵了匈奴后来分为南北,南匈奴投降了汉朝,北匈奴则向西走,一部分到了法国,一部分到了西班牙,一部分到了英国,以至灭亡了整个西罗马帝国西方历史中的匈人是否匈奴人?史家意见不一致,有意思的是,匈奴的一半被中国抵抗住了,投降了,另外一半却把整个欧洲打垮了。

隋唐时期的突厥也是如此,他们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向隋唐王朝投降了,慢慢地被华夏民族所融合西突厥则向西行,来到了土耳其后来土耳其把东罗马帝国打垮了,把整个君士坦丁堡占了下来,直到现在

所以我们不要一提起历史就认为我们民族不行,其实我们民族真正不行,只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三四百年的事情最近我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聚餐会上遇到一位很有名的研究东亚经济的学者,他和我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时说,中国的经济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人均收入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只是到了十六世纪以后才慢慢被英国赶上去。

而国民总收入却是到了1820年才给英国超过中国国力居世界领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二三千年之久那位学者对中国经济前途非常乐观,他说大概到2020年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又会是全世界第一,并能长期保持下去,恐怕至少在那之后的四五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赶得上。

我听了之后很兴奋,问他是否有数据?他列举了很多统计数字他是专家,不会随口乱说我觉得他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实际上我们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是很先进的,到宋朝尤其先进,大大超过了欧洲那时我们的科技发明,欧洲是远远赶不上的如造纸、印刷、火药、罗盘等在宋朝已经非常兴旺发达了现在大家用的钞票也是中国发明的,在宋朝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那时我们的金融制度相当先进,货币的运用相当成熟

那么欧洲人什么时候才开始转机呢?应该说是到了中国的明朝,从那时起,中国开始落后了我想其中原因,一个是政治上的专制,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很严,一点也不自由开放,动不动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吓得人们不敢乱说乱动,全部权力控制在皇帝一人手里。

另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对付不了日本倭寇的入侵,便异想天开,实行所谓海禁,把航海的船只全部烧掉,以为如此一来就能断绝与倭寇的来往,饿死倭寇这是对日本完全不了解这种愚蠢的禁令,当然是永乐皇帝时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事情了。

明朝一实行锁国政策,整个国力便开始衰退与此同时,西方科学却开始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了有一个有趣的时间值得注意,那就是十六世纪初的一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公然否定教皇的权威,反对神权控制,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明朝的正德皇帝下江南。

正德皇帝是个很无聊、很腐化的昏君,他下江南干了许多荒淫无耻的勾当

大家知道,在隋朝、唐朝,中国是很富庶的,到了宋朝、元朝也还可以,那时候科学发达、交通方便、对外开放而欧洲正是封闭的时候,一切都由教廷控制,学术思想不自由你如说地球围绕太阳转,他便要你坐牢,一切都是封闭的。

到了十六世纪,欧洲自由开放了,科学发明开始了,可是中国反而长期封锁起来了这是最大的历史教训

今天讲了这么多,无非是要大家明确两个观念,那就是改革和开放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同时我们还要对外开放,这点更为重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自信心,我们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强大,外来的武力或外来的文化我们都不害怕。

另有一个重要观念,今天没有时间详谈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我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坐庄”。

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

上面我讲到的那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初期写《历史研究》这部大著作的时候,并没有非常重视中国到他快去世的时候,他得出一个结论:世界的希望寄托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结合他认为西方文明的优点在于不断地发明、创造、追求、向外扩张,是“动”的文化。

中国文明的优点在于和平,就好像长城,处于守势,平稳、调和,是“静”的文化现在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地球就这样大了,无止境地追求、扩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今后只能接受中国的哲学,要平衡、要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要相互协作,避免战争。

由于科学的发展,核武器的出现,今后的世界大战将不可思议一些疯狂的人也许执意要打核战争,殊不知道这种战争的结局将是人类的同归于尽这可能性不能说没有,我所接触到的西方学者目前对打核战争都不太担心,他们最担心的是三个问题:第一是自然资源不断地被浪费;第二是环境污染;第三是人口爆炸。

这三个问题将关系到人类的前途所以,现在许多西方人把希望寄托于中国,他们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哲学他们认为中国的平衡、和谐、团结的哲学思想、心理状态可能是解决整个人类问题的关键十九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伦敦,二十世纪初转到了纽约,到了战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则转到了东京,而二十一世纪肯定要转到中国。

至于这个中心是中国的北京还是上海,其实在北京或在上海都不是问题,只要是在中国就很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