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杜十娘歌词是什么?杜十娘歌词完整版!

点击上方“长城曲艺网”,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更多精彩请关注长城曲艺网

杜十娘歌词是什么?杜十娘歌词完整版!

 

点击上方“长城曲艺网”,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NO.1 刘宝全 《子期听琴》(京韵大鼓) 百代唱片  “鼓界大王”刘宝全可能是北方曲艺界灌制唱片数量最多的一位老艺人了,他和白凤岩合作的时期被人们誉为“双绝”,这段《子期听琴》虽然不是金戈铁马的武段子,但刘宝全却依然唱的大气磅礴、粗犷奔放,嗓音高下自如。

配以白凤岩先生的伴奏,如惊涛翻滚,波澜壮阔,很有气魄,是刘宝全唱片中的精品NO.2 白云鹏 《黛玉归天》(京韵大鼓) 蓓开唱片  白云鹏的嗓音远不如刘宝全,他早年也是死学刘宝全,后来才另辟蹊径,自成一格,现在白派都以演《红楼梦》的节目著称,但实际上白云鹏演过的《红楼梦》的段子并不多,灌过唱片的也只有区区4段而已。

他这张唱片现在都标为《宝玉哭黛玉》,其实当年老白是分为《黛玉归天》和《哭黛玉》两段来演唱的,这段唱片前面的报头是“蓓开公司约请白云鹏老板唱《林黛玉归天》”就是个明证后来的阎秋霞老师才把这两段合并成一段,形成现在《宝玉哭黛玉》的格局。

这段唱片旋律很平稳,也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却体现出这位“白发鼓王”中低音醇厚、古朴苍凉的特色,偶用一高腔,真能起到沁人心脾的作用,而且有的地方似说似唱,还能够依稀体现出说大书的痕迹来NO.3 张小轩 《华容道》、《草船借箭》(京韵大鼓) 百代唱片

  张小轩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名声很大,甚至超越了刘宝全(那时还没有白云鹏呢),他1908年在百代公司灌制了三张老唱片(前面的报头还是“百代公司约请票友张小轩唱......”)——《华容道》、《草船借箭》合一张、《游武庙》、《单刀会》合一张、《灯下劝夫》一张,说实话,现在听起来,他的唱法几近原始,只是作为文献很有欣赏价值(但在当时已经算很先进了,同时期的刘宝全比这种“张腔”还要原始)。

但是《华容道》的大段的“上板”,他唱的大开大阖,一气呵成,听起来是相当过瘾的,没有气力还真是唱不下来《草船借箭》中有些落腔还被白云鹏先生所吸收,可见张派也没有完全失传NO.4 金万昌《黛玉葬花》(梅花大鼓) 高亭唱片

  金万昌先生号称“梅花鼓王”,他是确立梅花大鼓地位的一位演员这段《黛玉葬花》灌制的时间相对比较早,演唱非常饱满,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张是唯一保留金万昌先生卓越鼓板技艺的唱片,他在“出门去肩扛着花锄手提着花篮”后面打了一个【下三番】的大鼓套子。

梅花大鼓中鼓套子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组成部分,在老唱片时代,能留下一个完整的鼓套子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NO.5 荣剑尘 《杜十娘》(单弦) 昆仑唱片  荣剑尘先生是单弦界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改革了传统单弦以说为主、以唱为辅的格局,大大提升了单弦的音乐性,赢得了“单弦大王”的美誉。

同时他又编演了许多新曲目,丰富了单弦的表现力,《杜十娘》便是他的代表作,荣派的《杜十娘》共分五本,这段唱片录的是头本的【罗江怨】和二本的【四板腔】解放后荣先生留下了头、二本的全部录音,因为年事已高,演唱中已显得有些萎靡不振,这张唱片是荣剑尘早年唱法的体现,他的嗓音甜美,擅于演唱抒情性强的曲牌,那几句【四板腔】的演唱真是“天籁之音”。

NO.6 李德钖、张德泉《对春联》、《交租子》百代唱片  1908年百代公司录制的那一批唱片是中国唱片业一个里程碑,这一期虽然不是最早,但是却以演员水平之高而彪炳史册,在相声演员还普遍不登大雅之堂的时代(估计那时相声就相当于北京的二人转),李德钖和张德泉竟然能把自己的相声灌制成唱片传流后世,这在当时是一件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他们也成为相声界灌制唱片的第一人。

这张唱片一段是文哏的作品(直到现在他的这些对子还被相声演员所使用),一段是倒口类的作品,就告诉后学者,只有做到雅俗共赏,相声才能“万人迷”NO.7 常澍田 《挑帘裁衣》(单弦) 百代唱片  常澍田先生是解放前单弦界灌制唱片最多的一位演员,由于他是徳寿山先生的唯一弟子,所以他的演唱一直被奉为单弦的正路,到现在北京单弦还是宗常派、谭派为最多。

这张唱片灌制的是【曲头】、【太平年】、【南锣北鼓】、【罗江怨】这几个曲牌,据说这张唱片问世之后,大街小巷风行一时常澍田先生的演唱嗓音很甜润,八角鼓技艺十分卓绝所幸他的唱片基本上都打八角鼓(在单弦界,常澍田、谭凤元的八角鼓造诣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NO.8 刘文斌《拆西厢》(京东大鼓) 国乐唱片  京东大鼓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曲种,大家都知道董湘昆,但他的师父就是京东大鼓的创始人刘文斌,刘文斌的演唱粗犷奔放,不拘绳墨(跟张小轩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张《拆西厢》是他录制的一段完整的录音,虽然嗓子沙哑,但是别有一番韵味。

这段《拆西厢》董湘昆也经常演唱(他唱传统活还真不多见),但是听完刘文斌的,就显得董老唱的太巧了,反而不如刘文斌朴实大方NO.9 张寿臣、陶湘如《地理图》(相声)高亭公司  张寿臣被称为“笑话大王”,相声界绝对的最高精神领袖,他晚年总演单口相声,因为能给张寿老捧哏的实在是太难找了。

这张唱片灌制的年代正是他在天津的小梨园春风得意之时,给他捧哏的陶湘如也是难得的人才,他们灌制的这张《地理图》是张寿老创作的,还是用了《庙游子》的垫话,别的不说,就那种贯口的劲头就绝对足以征服所有后学者的。

NO.10 王佩臣《独占花魁》(乐亭大鼓) 百代公司  曲艺界里乐亭大鼓名目很多,但最流行的莫过于王佩臣创立的这种了,她的演唱被称为“醋溜大鼓”,风趣幽默,这张唱片是她盛年时期的作品,伴奏是她的黄金搭档卢成科,据说他们二位在台上演出就跟说相声似的,很滑稽。

这张《独占花魁》的唱片也造福了很多乐亭大鼓的后学者,姚雪芬老师几乎每次返场都要唱这两落(未完待续)NO.11 董桂芝、程玉兰《三堂会审》(河南坠子)蓓开公司  河南坠子中对唱是传统的演法,现在流行说乔、程、董三大派,其实当年最红的是董桂芝,老太太去世也最晚,前几年以90几岁高龄才仙逝。

可惜解放后因嗓败告别舞台,听说1984年录过一个《走马荐诸葛》,我也没听过她跟程玉兰当年双唱河南坠子被人们称为“姑嫂英雄”(因为他们二位有这层亲戚),所录的一些唱片中都是董桂芝主唱,程玉兰辅佐,董老的唱片我只听过《伯牙摔琴》,现在很流行,唱的也很好,韵味深沉。

这套《三堂会审》一共3张,是整段的,我并没有听过,据说也是董桂芝主唱,程玉兰辅助,但就区区几句,程玉兰唱的要比董桂芝受听的多的多程玉兰晚年参加天津市曲艺团,也留下了一批资料,有的是跟马小荣对唱的但我听过的很少很少,没有耳福啊。

NO.12 赵小福《青楼悲秋》(时调)百代公司  赵小福是中期时调的代表人物,她比王毓宝要大一辈,在当年的时调还普遍“下三滥”的玩意的时候,人家都已经上了大园子了,王毓宝在回忆录中就说她最钦佩的是赵小福,偷了不少赵小福的艺术。

这张唱片是卢成科给伴奏的,弹唱已经水乳交融了,虽然是描写青楼的内容,但是格调并不是很粗俗,完美的演绎了时调“悲、媚、脆”的特点,尤其是“脆”,这点很不容易NO.13 白凤鸣《马失前蹄》(京韵大鼓)蓓开公司

  白凤鸣是京韵界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是刘宝全的大徒弟,后来在长兄白凤岩的教导下,开创了京韵大鼓的“少白派”这一新流派,并为后来的大批女演员带来了福音刘派大鼓的旋律比较平直,而少白派则比较迂回婉转,自然后来的女演员无一不效法之。

少白派独有的曲目有15段,这段《马失前蹄》是最风行的,当时录唱片白凤鸣还很年轻,但是少白的腔调确实很动听,没有白凤岩在音乐的革新,也就没有后来骆派的诞生(PS,少白派的发明权应该归属于白凤岩而不是白凤鸣)。

NO.14 小黑姑娘《群英会》(京韵大鼓)蓓开公司  小黑姑娘是早期刘派女演员中的佼佼者,在骆玉笙还没从艺的时候,她就已经灌制了唱片,风行天下了小黑姑娘的唱片很多,除了《大西厢》是白凤岩伴奏的以外,剩下的这些都是韩德泉(白云鹏的女婿)给伴奏,听小黑姑娘的唱片感觉就是解气,吐字行腔都比较斩钉截铁,刚劲有力。

这张唱片非常能够体现出刘派那种“字字如切断”的艺术特色来到晚年她还录过实况版的《群英会》,虽然嗓音不及当年,但是还是很有那种“压倒一切”的气势NO.15 乔清秀、乔立元《吕蒙正赶斋》(河南坠子)胜利公司

  乔清秀是河南坠子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人称“盖河南”,她跟她的老公乔立元共同开创了“乔派”河南坠子,灌制了大量的唱片,可惜后来闯关东的时候,乔立元死在了日本宪兵队,后来乔清秀也精神失常了这张《吕蒙正赶斋》中特别值得一听的就是乔立元唱的那几句,字眼虽然不大清楚,但是很有味道,他的这种顶板的唱法也被后来的乔月楼吸收了,现在真正河南味的坠子在天津还真不多了。

NO.16 朱玺珍《宝玉哭黛玉》(东北大鼓)胜利公司  朱玺珍是东北大鼓在天津最走红的一个名角,她吸收了很多刘宝全的东西,后来也灌制了不少唱片,这张《宝玉哭黛玉》的唱片旋律也很动听,后来的魏喜奎就在她的基础上,发展了唐山大鼓,定名为“奉调大鼓”,现在天津的东北大鼓也没什么人会唱了。

NO.17 花四宝《妓女告状》(梅花大鼓)胜利公司  当年卢成科给王佩臣、赵小福、花四宝三个人同时伴奏,互相借鉴与渗透,使这三大曲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段梅花大鼓后来改名为《青楼遗恨》,这张唱片中有一段【马号】的过门,很有意思。

花四宝的嗓音跟周璇很近似,都是那种甜甜的、软软的NO.18 马增芬《马前泼水》(西河大鼓)百代公司  西河大鼓是以说大书见长的,唱腔不是很讲究,但是马连登、马增芬父女改革成了“马派”西河大鼓之后,那种玲珑剔透的唱腔在曲艺界独树一帜,马增芬老师是一个绝对早慧的艺术天才,她14岁就灌制了很多唱片。

这在西河界的当时是一个比拿奥斯卡还难圆的梦,可惜她1958年就因病辍演了现在把马增芬的艺术仅仅局限在《玲珑塔绕口令》上是很不妥的NO.19 常宝堃、赵佩如《数来宝》(相声)百代公司  常、赵当年是天津相声界最走红的一对搭档,他们俩灌制的唱片也很多,光《数来宝》就灌过三次,这是第二次,据说标明《改良数来宝》,不但唱的很清越,而且带报广告(“话匣子盘真不赖,音声最好是百代”),他们俩在天津各大电台拿第二份广告费(第一份是陈士和)

NO.20 荷花女《饽饽阵》(太平歌词) 胜利唱片  太平歌词一直是依附于相声存在的,真正灌制过太平歌词录音的并不多,前有王兆麟,后有荷花女,荷花女的嗓音非常甜润,唱法上比王兆麟又进了一步,小腔很多,唱法也很细腻。

可惜演员只活了十几岁就去世了更多精彩请关注长城曲艺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