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简介_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简介500字

——抗美援朝志愿军杨通行事迹简述。2024年元月中旬,中共靖远县委党校杨清找我,说他的四叔杨通行参加过抗美援朝,虽已故去,但其妻健在,邀我一起去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简介_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简介500字

 

不该忘却的记忆——抗美援朝志愿军杨通行事迹简述

靖远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杨学杰2024年元月中旬,中共靖远县委党校杨清找我,说他的四叔杨通行参加过抗美援朝,虽已故去,但其妻健在,邀我一起去拜访,我俩即驱车前往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宅院里,我们见到了杨通行的妻子段文英,老人家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段文英老人今年85岁,思维清楚,性格开朗,精神矍铄在交谈中她给我们展示了精心保存了60多年的杨通行战士的有关证件、纪念章等,并叙说了她留在岁月深处的一些记忆1957年杨通行探家时与其结婚,育有二子一女,1977年杨通行因病去世时小儿子才一岁。

当年生活条件艰苦,加上丈夫英年早逝,更是雪上加霜面对生活的不幸,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刚毅的性格,挑起养家重担,独自抚育子女白天参加生产队背砂压田、犁种锄耕等各种劳动,抽空学会了裁剪缝纫,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缝纫机,晚上和冬闲时给村民们缝制衣服,方便了乡邻,又赚得一些工钱,补贴家用,渡过难关。

在她的操持下,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如今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她还做得一手好饭菜,是村里的大厨不论周边邻居谁家有红白事,她都乐意无偿帮忙,深得乡邻的尊重和杨通行结婚生活了短短的二十年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但丈夫给她讲述的战场中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段文英老人回忆,杨通行说当时敌人在明处,他们在暗处在一次战斗中,为了躲避敌人的炮弹,他们猫在坑道里大约一周时间,没有吃过一顿饭,饿了就抓一把背上抽袋里的炒面,渴了就抿一口行军水壶里的水几天下来,水喝完了,大家都嘴唇干裂,为减少疼痛,就给嘴唇抹上一些牙膏。

有一天在阵地上,听见有人喊:“杨通行,你把我救一下”杨通行循声过去,看见一个战友身负重伤,他毫不犹豫,立即背上战友就向后方奔去……不知走了几里路,他感到脖子里有口水流下来,身体也在往下溜他问伤员,也不回答,赶紧放下查看,人已经死了。

简单安置战友后,他又返回阵地,继续抢救伤员战斗结束后,部队用肉汤做了一锅米饭,他感觉吃到了人间美味,非常的香段文英虽曾是村里的大厨,厨艺不错,但在家里她按照杨通行描述的方法做了多次,他都没有吃出当年的味道。

据档案资料记载,杨通行1933年9月生于靖远县二区鼎新乡杨稍村(现为东湾镇杨柳村)一个贫农家庭,8岁时在家乡念了两年小学后就辍学在家劳动1951年,他响应党和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在家乡和族弟杨映法(后任师后勤部军械科科长、甘肃省农机公司副总经理)、族侄杨柏,同村的路思安、路思义、路思荣、张朝孔、阎生银等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们从县城出发,在二十里铺跨过祖厉河,一路爬山越岭向西(若笠塬)步行,到达榆中境内,在西北军区补训团进行军事训练,补习文化知识1952年5月,新兵团所属兵员大部分补充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军七师,杨通行被分配到19团3营8连。

7月,三军与一军合并整编为全国第一个重装军,杨通行所在部队番号成为陆军第一军七师19团,准备开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0月,杨通行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全团由团长康致中、政委孙泽东率领从张掖出发坐汽车到达兰州,再乘闷罐铁皮火车到达吉林通化柳河镇,进行换装并熟悉武器性能。

1953年元月22日,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吉林柳河镇出发,冒着风雪严寒,于2月2日深夜在辑安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他们经过300公里的车运和100多公里的徒步行军,于1953年2月7日,到达黄海道谷山郡天仪洞地域,随后进行了约50天的临战准备。

3月底,第一军七师奉命接替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防御阵地当时敌我双方军事力量极不对称,虽然我一军是全军的第一个重装军,全副武装,每个战士配有冲锋枪、手榴弹、手雷、火箭筒等,还配有卡秋莎火箭炮等重武器但没有制空权,美国及联合国军参战飞机1200多架,我国当时仅有200架,美国飞机经常在我阵地上方侦查轰炸。

我军应对的办法是挖坑道在靠山隐蔽处把山体挖空成洞,修整后即成坑道,把指挥部、医院建在里面,战士休息也在坑道里,即解决战士冬季御寒,又防遭敌轰炸坑道大了就不安全,有垮塌的危险,加之前沿阵地修碉堡、工事也需要大量的木材。

为了加固坑道,师里从各团抽调一部分身强力壮、不怕累、能吃苦的战士组成伐木队,保证部队坑道建设和前沿阵地用材1953年3月,杨通行调师伐木队虽然没有与敌正面交锋,但在前沿加固工事、伐木过程中随时会遭到敌机轰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伤亡。

杨通行同志脚部就有被弹片炸伤而留下的伤痕

1953年6月,在夏季反击战(又称金城战役)中,第七师根据作战计划,决定先以20团于6月25日攻击桂湖洞东北198.6高地及两翼阵地之敌,而后由19团向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发起进攻,21团向老秃山正面的15号阵地发起攻击。

在这次战斗中,杨通行在炮弹纷飞中担负运输补给任务在当时没有制空权的战场上,前方运输部队和与敌正面交锋的部队都很危险与正面交锋的部队不同,运输部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而敌人清楚的知道后勤补给的重要,不断派飞机侦察,一旦发现运输队伍,必然招来敌炮和飞机的轰炸。

朝鲜停战后,杨通行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工作于1953年10月调19团1营3连,历任战士、副班长,1954年11月在军训中曾受连队嘉奖,1955年7月调1营营部任给养员,1956年1月调1营1连任司务长,1956年3月被授予准尉军衔(副排长),同年6月25日由战友易盛松、邓国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4月,为加强国家建设,经一军干部部批准,退出现役,复员回乡生产,编入军官第一等预备役,战时任陆军司务长

回乡后,杨通行先后被组织安排在靖远电厂、靖远机械厂等单位工作1962年初,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他再次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在生产队担任记工员,认真负责,公平公正十年动乱期间,他不选边站队,对当时过激的斗争行为,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制止,以其志愿军老兵的身份,压住了过激行动,至今受护者仍感念其德。

今天,我们走进革命军属,通过她们的点滴回忆,纪念缅怀在朝鲜牺牲和流血奋斗过的杨通行和他的战友们,就是要告诉后辈: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当年有这群热血沸腾的年青人,在祖国危难之时,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替我们负重前行,才赢得了祖国战后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段不该也不能忘却的记忆!

END

来源: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