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瓜辞_黄台瓜辞原文
#以书之名#《黄台瓜辞》唐 李贤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李贤的《黄台瓜辞》是一首充满寓意的五言古
#以书之名#《黄台瓜辞》唐 李贤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李贤的《黄台瓜辞》是一首充满寓意的五言古诗,它以瓜的生长和采摘为比喻,深刻揭示了事物生长变化的辩证规律,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进行了巧妙的讽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首先,从形式上看,《黄台瓜辞》采用了乐府民歌的体裁,语言自然朴素,寓意浅显明了。
这种体裁的诗歌通常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抒情性,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内容上,诗歌以种瓜摘瓜为比喻,通过描绘瓜的生长和采摘过程,来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起兴:“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开篇以黄台下种植的瓜为起兴,描述瓜成熟时籽实累累的景象“黄台”暗指皇宫,瓜代表皇族子孙,籽实离离意味着皇室子孙的繁衍和分离李贤以黄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瓜熟蒂落的景象这里的通过这一比喻,诗人暗示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比喻与象征:“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则揭示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含了对政治局势的隐喻诗人通过对比“好”和“稀”两个形容词,形象地表达了事物生长变化的辩证规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不满。
摘瓜的比喻,暗示皇室内为了权位的争夺,兄弟姐妹间开始被逐一“摘除”(或流放、或贬谪、或杀害),第一次摘瓜或许能暂时平衡权力,第二次摘取使得家族成员更加稀少,暗示着政治斗争的残酷诗人以种瓜为象征,通过摘瓜的行为来比喻人的欲望。
每一次摘取都使得瓜藤上的瓜变少,最终导致无瓜可摘,只剩下空蔓,形象地揭示了贪欲过度终将一无所有的道理
深化与启示:“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比喻,说即使摘了三次瓜(暗指多位皇族成员受到迫害),情况虽然糟糕,但尚可接受;然而如果继续下去,直到所有瓜都被摘尽,就只能抱着空空的藤蔓回去,暗示皇族血脉几近断绝,后果不堪设想。
诗人以“三摘”为限,警告那些热衷于权力斗争的人即使三次争斗尚可容忍,但如果继续下去,最终只会落得个“摘绝抱蔓归”的下场这里的“抱蔓归”形象地描绘了失败者的悲惨命运,也表达了诗人对宫廷内部斗争的极度厌恶和无奈。
李贤以哀惋的语气,表达了对家族悲剧的预感和无奈李贤在诗中不仅描绘了一幅黄台种瓜的场景,更通过这个场景引发读者对于节制欲望、持续发展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在修辞手法上,《黄台瓜辞》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将瓜的生长和采摘与母子关系、政治局势相联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同时,诗歌还使用了让步修辞手法,“三摘犹自可”一句以退为进,突出了“摘绝抱蔓归”的可悲结局,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讽喻和规劝之意。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黄台瓜辞》是李贤在废为庶人前所作的一首咏物托意的讽喻诗当时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李唐皇室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和迫害李贤虽身为皇太子,却因宫廷斗争身陷困境,无法直接指责母后武则天,只能通过这首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忧虑与哀伤,以及对家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因此,《黄台瓜辞》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诗歌作品,更是李贤个人命运和当时政治局势的生动写照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情感深沉《黄台瓜辞》以其深刻的寓意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反映宫廷斗争与人性悲剧的经典之作。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宇文家族_宇文家族关系成员表
魏晋时,北方鲜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称宇文姓。东晋时,宇文氏进驻中原,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 中国的史学界一般认为,宇文部是公元1…
-
今生已不再寻觅是什么歌_歌词今生已不再寻觅是什么歌
今生已不再寻觅,其实你的那些山盟海誓,不过是因为情丝罢了。逝去的容颜叹息,有没有人跟你们发过誓,告诉你们他这一辈子,只剩花前痴梦,都…
- 泗水砭石_泗水砭石价格图片
- 爬灰什么意思_红楼梦中说爬灰什么意思
- 黑姬_黑姬菇和黑平菇区别
- 19260817_19260817 最孤独的质数
- 括号大全_括号大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