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电磁炮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_电磁炮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A 线膛炮

坦克主炮作为坦克的主要武器,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坦克的整体性能。其中“雌性”坦克不装备火炮,“雄性”火炮则在车体两侧各装备一门57㎜火炮

电磁炮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_电磁炮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A 线膛炮

 

作者:弹痕本文为8090军事独家纵览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如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公众号8090军事独家纵览及作者信息,并且在公众号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欢迎朋友圈及微信群转发本文,无需授权)。

坦克主炮作为坦克的主要武器,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坦克的整体性能,一款坦克即使防护性能再好,机动性再强,但却没有堪用的主炮,这款坦克难道是要到战场观光的么?

在坦克诞生之初,英国人把坦克分为“雌性”和“雄性”两个类别,其中“雌性”坦克不装备火炮,“雄性”火炮则在车体两侧各装备一门57㎜火炮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坦克上使用的都是现有的各型火炮,这些火炮弹道性能各异,其目的大多在于压制敌方步兵和火力点。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早期坦克更接近于移动的装甲炮台到一战末期,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几次规模有限的坦克遭遇战让各国军方和设计人员意识到,坦克主炮应该具备摧毁敌方坦克的能力

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各国开始给坦克装备长身管、高膛压、高初速、弹道平直的线膛火炮,以提高坦克对敌方坦克的毁伤能力虽然当时有部分型号的坦克依旧装备有短身管的火炮用以在战场上作为步兵支援武器,但坦克主炮的整体发展趋势已经较为明朗。

西班牙内战结束后,各国对坦克之间的对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仅装备机枪的坦克开始推出主力序列,转为侦察、联络等辅助用途而装备短身管火炮的坦克则开始换装长身管主炮,其支援步兵的功能逐渐被自行火炮所取代

这一时期由于各国坦克防护水平普遍都不高,因而坦克主炮的口径也大多在37㎜-57㎜之间这些火炮大多为炮兵使用的反坦克炮改装而来,也有部分改装自弹道性能和反坦克性能不错的榴弹炮到二战爆发后,随着交战各国坦克防护性能在战争刺激下的飞速提升,原有的坦克主炮很快便暴露出穿深不足的问题。

最典型的当属1940年法国战役期间,当时德国的各型37㎜甚至50㎜坦克主炮在正常交火距离上面对英军装备的“玛蒂尔达”1型坦克均显得效果不足,只有使用88㎜高射炮才能将其击毁顺便说句题外话,德军使用88㎜高射炮击毁敌方坦克的事例很多,这主要归功于该火炮优异的性能,但高射炮所发射的高爆弹对坦克一类的装甲目标效果有限。

该型高射炮能够用于反装甲作战,说明该型火炮本身就应该配有穿甲弹的

用高射炮临时应急是没问题,但是长时间、大规模作战肯定是不行的尤其到了苏德战场,苏联人的KV和T-34不仅难打而且还数量多,要不是遇到战争初期俄国人给打懵了没回过神来,谁平推谁还真不好说俄国人有句经典名言“铁棍横扫,无可阻挡;若遇阻挡,铁棍加粗”,危机面前的德国工程师们在内心呼喊着,现在我们都是俄国人。

装备37㎜小水管的III号坦克被升级为50㎜主炮,实战中发现依旧不够用,于是专为二线序列IV号坦克的24倍口径75㎜火炮也随之紧急升级,然而升级的过程中德国人发现,预先想使用的46倍身管火炮由于身管和后座距离太长,要塞进IV号炮塔需要对炮塔结构进行全面改进。

可是前线的战事有迫在眉睫,权衡之下只好使用43倍口径

整个二战期间,坦克主炮和装甲之间的进化一直处在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状态,敌方装甲厚了就提高主炮口径,敌方主炮口径大了就加厚装甲由于要满足战争进程的需要,专门设计坦克主炮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弹道平直,初速高的各型舰炮、高射炮就成了坦克主炮的来源。

当然,苏联人始终对坦克支援步兵的能力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坦克炮的标准是既要能击穿德军坦克装甲,也要能发射榴弹压制和消灭敌方步兵、工事再加上苏联在火炮生产工艺上的差距,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的坦克主炮口径都比德军的大一圈,但是对装甲的穿透性能其实差不多,比如T-34/85的53倍口径85㎜主炮和德军“黑豹”中型坦克使用的70倍口径75㎜火炮相比,在1000米距离上的穿甲效果优势其实并不明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装甲技术的进步,再依靠单纯扩大口径以获得穿透性能上的优势已经不太现实了火炮口径的增加意味着火炮重量也随之直线上升,更大口径的火炮所发射的弹药尺寸和重量也会更大无限增重的火炮和无限增大的弹药尺寸会占用坦克用于提升防护的预留重量,还会使相同车体尺寸下坦克备弹量相应减少,这无疑是很不利于坦克作战性能提升的。

于是英国人率先在火炮生产工艺上做文章,其率先研发出了L7型高膛压105㎜线膛炮其使用51倍身管,炮口初速高达1470米/秒,而且其结构紧凑,精度较高,战场操纵性能良好该火炮不仅为英军装备,而且美国、西德、以色列等国也广泛装备。

铁幕另一头的苏联自然不可能对如此严峻的威胁无动于衷,1963年,装备55倍115㎜滑膛炮的T-62坦克正式交付部队服役,该火炮发射的大长径比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在穿透效果上远高于当时西方普遍采用的L7型线膛炮。

滑膛炮因为炮膛内没有膛线,膛内阻力小,炮口初速可以比线膛炮有更大提升,而且滑膛炮不存在膛线烧蚀的问题,可以实现较高的使用寿命因而自苏联首开滑膛炮的先河后,西德随后跟进研发出性能更加优异的RH120式120㎜滑膛炮。

采用了身管自紧和电渣重熔技术的坦克滑膛炮拥有更大的膛压和更高的炮口初速,配合性能优异的现代火控系统,拥有极佳的作战效能目前除英国还继续坚持使用其风格独特的120㎜线膛炮外,各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普遍装备的都是滑膛炮。

随着坦克技术的不断进步,坦克火炮也会不断发展,但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130㎜及其以上口径的坦克主炮并不实用虽然各国对130㎜以上口径的主炮都进行了一些列试验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使用130㎜以上口径主炮在技术上并不存在过多障碍。

但对于追求火力、机动和防护平衡的坦克来说,在对现有车体不做整体改进的前提下,更大口径的主炮增加的重量和使用大尺寸弹药减少的备弹量对作战性能的削弱和有限的火力提升相比显得得不偿失而且现役口径的主炮在火炮自身和弹药上依旧有发掘的潜力,完全可以通过改进火炮身管和弹药性能获得火力的进一步提升。

当然,如果未来电磁炮技术可以运用到坦克上,那么对坦克的作战性能来说那将会是革命性的进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