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然性_盖然性和可能性的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8条第1款规定:“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
作者: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检察院 孙永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8条第1款规定:“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从以上规定中“高度可能性”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遵循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高度盖然性标准的内涵认识不够清晰,致使在应用该证明标准时缺乏统一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审慎把握民事司法中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
一是区分“高度盖然性”与“优势证据”“优势证据”是指在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都不够充分时,司法人员采信其中证明力更强的证据此种证明标准多体现在英美法系国家,只要一方当事人在证据证明力上打破平衡,即便是49%与51%的区别,则可采信证明力更强的一方。
而我国“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要求更高,只有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远大于另一方时,司法人员才能对其待证事实予以认定此即意味着英美法系的优势证据原则目的是在陪审员制度中以票数优势说服法官,而我国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则是为了认定的法律事实更接近于客观事实,从而更加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
二是排除主观因素干扰从上述司法解释中“确信待证事实”一词可以看出,通过高度盖然性标准认定案件事实需要依靠司法人员的内心确信但是,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难免会受各类因素影响,如个人生活环境、工作氛围、道德品质等等,因此,司法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其能否准确把握高度盖然性标准具有重大影响。
2020年5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88条规定:“审判人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这要求对案件事实及证据的判断和认定,均须建立在双方充分举证、质证的基础上,综合审查判断,避免主观臆断。
在司法实践中,完全排除各类因素对司法判案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限制司法人员的主观臆断一方面,提升司法人员自身素能司法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个人价值观均对其审理案件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强化司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加强司法人员心证公开化,强化外部监督。
三是坚持“规则法定”原则适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必须坚持“规则法定”原则,即包括证据规则在内的各类民事诉讼规则必须是明确规定的、可操作的司法人员应当在穷尽法律规定依据后再运用自由裁量权,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高度盖然性”标准衡量的事实及证据。
例如《证据规定》第10条第1款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二)众所周知的事实;(三)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中遇到上述规定中的待证事实,应该首先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作出合法判断,而非直接运用高度盖然性证据标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注册网站_注册网站平台要多少钱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域名作为网站的核心标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个人博客、企业官网还是电商平台,都需要一个独特且易于记忆…
-
耕地开垦费_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和使用政策
近日,北京发布新规,表示将按照耕地等别征收耕地开垦费,至于其他地区应该也一样,那耕地开垦费2023年标准是多少?耕地开垦费指的是永久占…
- 贴现率是什么意思_贴现率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 财产税_财产税是什么意思
- 念斌_念斌案
- 储蓄管理条例_储蓄管理条例2023年
- 缅甸签证_缅甸签证最新政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