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翻译_黄鹤楼翻译和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先说说作者的情况及与这首诗有关的3个故事。他曾考中进士,当过太仆寺丞与司勋员外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先说说作者的情况及与这首诗有关的3个故事崔颢(hào)(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他曾考中进士,当过太仆寺丞与司勋员外郎(据说是六品)现在讲3个小故事第一个是评价《黄鹤楼》的故事: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七言诗据元代人辛文房所著《唐才子传》记载,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一次,他登上黄鹤楼,楼上楼下的美景使他应接不暇。
于是他诗兴大发,同来的朋友也等着欣赏他的大作可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楼壁上崔颢的题诗李白读罢,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另外,南宋有位文学评论家叫严羽,号沧浪逋客,他在《沧浪诗话》中写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
”可见,崔颢这首诗的确不同凡响第二个是关于黄鹤楼的故事:黄鹤楼为什么叫黄鹤楼呢?这是因为这座楼建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上史书上有两个传说:一是《齐谐志》这本书记载说,古代有位叫子安的仙人乘黄鹤路过此地;二是《太平寰宇记》引《图经》里的话说,三国时期的费祎(yī)登楼成仙后,乘黄鹤而去。
第三个是关于鹦鹉洲的故事:相传三国时期,有个叫祢(mí)衡的才子,他在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做事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让祢衡陪他到长江中的江心洲打猎那天,名叫碧姬的歌女斟满一盅酒棒到祢衡面前,请他“满饮此杯”祢衡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此时,有人献给黄射一只鹦鹉,黄射又把鹦鹉转赠祢衡,并请他写一首咏鹦鹉的文章祢衡一挥而就,写了一篇《鹦鹉斌》那赋的意思是说:鹦鹉是一只神鸟,可是没有人认识它,只把它当作笼中的玩物后来,黄祖看到了《鹦鹉赋》,觉得是在影射自己,于是借故把祢衡杀了,时年26岁。
祢衡死后,黄射把他埋葬在江心洲边后人为了纪念祢衡,就把江心洲改叫鹦鹉洲了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来被水冲没接着,我们来解释部分词语1.黄鹤楼:三国时建成,历代屡建屡毁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1985年建成,历时5年2.悠悠:飘荡的样子3.川:平原4.历历:十分清楚,如在眼前的样子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现在用白话翻译这首诗昔日的仙人早已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走一去不返,。
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这里飘游晴天平原上,青翠的树木清晰可辨;鹦鹉洲旁,茂盛的芳草也美不胜收而此刻,暮色已经来临,我的家乡又在何处?只有江上雾蒙蒙的水波,勾起我心头的烦愁最后赏析这首诗一.讲讲“古律相配”的评论。
历来,不少评论这首诗的学者,认为这首诗妙就妙在做到了“古律相配”所谓“古律相配”,指的就是“古体诗”与“律诗”相配合有人这样说:“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但崔颢的《黄鹤楼》确实也别出机杼,所谓古律相配,浑然一体,遂难以超越”这一类评论家下了很大力气,似乎都想说明这首诗所以获得古今读者的欣赏,主要在于崔颢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古律相配”。
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从不名作者的《诗经》到屈原的《离骚》,到汉代以来的《乐府》,再到唐代的诗词等,其中脍炙人口的诗作汗牛充栋,请问:哪一首诗是因为其在格律上有所突破,才受到读者的青睐的?况且就唐代而言,不少为当时与后世欢迎的诗作也不完全遵守所谓格律的限制呀。
曹雪芹通过他写的《红楼梦》中林黛玉之口说道:“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我想,用这句话来评论崔颢《黄鹤楼》锤炼语言的艺术,恐怕更有说服力二.讲讲我对《黄鹤楼》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的几点思考。
1.登楼之见闻正好触动诗人之胸怀这首诗写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所以诗人通过《黄鹤楼》要表达什么情感,也似乎无从谈起但幸亏古书上有些记载,可以帮我们结合诗中所写,窥视诗人的胸怀一是《旧唐书》与《唐才子传》等书中都说,崔颢中过进士,有才能,但品德不怎么样,好赌博,好饮酒,向往游侠生活……二是不管中进士后还是做官后,也未发现他有什么建树,却有机会到各地游荡;三是他留下的诗有40多首,其中几乎找不到什么昂扬向上或关注民生的内容。
纵观《黄鹤楼》全诗,诗人的悲喜是被外物左右的,决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情怀前四句写“鹤去楼空”“白云悠悠”,流露出来的是他由于不得志而心里空荡荡的感受五、六两句写历历在目的“晴川”与茂盛美好的“芳草”,使他眼前为之一亮,流露出一丝欣慰。
可是,好景不长,最后两句的“日暮”与“烟波”,一下子勾起他的思乡之情,心中泛起无限的烦愁这恐怕是崔颢《黄鹤楼》所表达出来的全部思想感情!2.消极情绪难以掩盖诗人的艺术造诣这首诗很难在内容方面读出什么激励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但在诗词的写作艺术上却给读者以豁然开朗甚至美不胜收的感觉。
(1)想象中的意象与现实中的意象相结合这首诗一开头就在读者面前呈现出远古时仙人驾鹤而飞的景象,可当你正沉浸在这个美好的境界之中时,诗人突然一掌打来,使你顿时清醒:原来眼前只是白云下面的一座空楼而已在此种瞬息而变的意象面前,可以肯定,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无论什么感受,都是由诗人所创制出的结合在一起的两种意象所引发的。
后四句也是这种写法,这里不再赘述(2)善于用对比的手法成就情景交融的艺术这首诗前两句是对比,后两句也是对比对比的结果,使“驾鹤而去”“不复返”的想象之景与“空楼”“白云”的现实之景结合起来,形成了片刻的美好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反差。
试问:用对比手法写景,在写景时进行对比,又在对比写景中自然流露诗人与景物相吻合的情感,却毫无雕琢之嫌,这该是怎样一种高超的艺术!后四句中的“晴川”“芳草”与“日暮”“烟波”之间,也运用了这种手法,不赘(3)“欲言又止”的弦外之音。
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人很想通过诗句吐露他的满腹心事你看,他的最后一句诗毫无顾忌地写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似乎告诉读者,前面所写的一切,都是为了表达他的烦愁但是,到底愁从何来?诗人却欲言又止那么,诗人的“愁”字里究竟隐藏着什么呢?我想,细心的读者已经从他写的诗句中猜出几分了。
先问:“黄鹤”一词为什么在诗中一连出现了3次?再问:黄鹤楼周围景物多多,诗人为什么只写“汉阳树”与“鹦鹉洲”呢?读者如果仔细看了拙文前面所写的故事,就会豁然开朗:啊,原来崔颢想说,他有飘飘欲仙展翅高飞的追求却实现不了,他有出众的才能而不被重用。
恐怕这就是“愁”字的弦外之音吧?以上拙见,敬请不吝指教!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cpa是什么意思_cpa是什么意思网络热词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今年,高顿君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虽难但在。前几天在采访一位一年六科的考霸时,她说了一句话让人为之动容:不管前路漫…
-
扑街是什么意思_扑街是什么意思广东话怎么说
有一网友发表评论:“乱疾来,这些都是香港流传过来的英文译音字。连历史都不了解,仲解读粤语文化,真系贻笑大方”。…
- 欧尼酱是什么意思_欧尼酱是什么意思日语
- 尾崎八项_尾崎八项分别是哪八项
- sweetheart_sweethearts翻译中文
- 清高是什么意思_清高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 3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_3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