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杭州猪头三房产网怎么样_猪头三房产网二手房

逢年过节,自然少不了讨口彩,见到亲朋好友要多说吉利的话。您若在江南,特别是北部吴语区一带,碰到当地人,千万别对人说:“祝您寿!

杭州猪头三房产网怎么样_猪头三房产网二手房

 

逢年过节,自然少不了讨口彩,见到亲朋好友要多说吉利的话您若在江南,特别是北部吴语区(宁波至常州)一带,碰到当地人,千万别对人说:“祝您寿!”在北部吴语里,寿头是傻瓜的意思要是当地人说你“寿”,也不是在祝你长寿,千万不要以为是为你祝福啊。

不过,这个词汇确实和江南祈求长寿富贵的祭年风俗有关

寿字猪头剪纸从“猪头三”说起吴语方言中有“猪头三”一词,指没头脑、不明事理的人,并有俗语“好捞弗捞猪头三”,意思是好处能拿不拿就是傻瓜顾名思义,“猪头三”是“猪”的衍生物旧时中国本土品种的猪是黑猪,又脏又黑,又蠢又钝,形象不佳。

江南人常以“猪”或“猪猡”骂不喜欢的人,尤其是蠢的人从出现此词的文献来看,它很可能产生于清末民初,并流行于民国时期的上海 其一,《人海潮》第三十回:“散客道:‘肉林中写家信,也只有你猪头三做得出’朱窦山道:‘这碍的甚么。

’当叫彩云拿只笔来彩云捧上一个砚子,找了半天,一枝破笔找不到,信笺信封也没有……散客见着不耐道:‘猪头三,你有甚么要紧话,我替你带个口信便是’” 其二,《歇浦潮》第八十二回媚月阁说:“可要说说明白,不能拿我扮猪头三,你所请的,究系什么样人?”

那么,“猪头三”来自什么典故呢?它其实源于上海人祭年用猪牲的习俗旧时上海人的风俗礼节十分繁复讲究,在新年等节日祭祖之时,祭品必备有三件物,即猪头一只,鸡一羽,鱼一尾,合称“三牲”三牲中以猪头为首,便合称为“猪头三牲”。

三牲在中国的祭祀历史源远流长,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注《礼记·宰夫》:“三牲,牛羊豕(猪)具为一牢”三种牲畜放在一个食器(牢)中献祭叫“太牢”,不是三牲俱备称“少牢”《礼记·内则第十二》记载:“庶人特豚(小猪),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大牢。

皆谓长子其非冢子,则皆降一等谓冢子之弟,及众妾之子生也天子诸侯少牢,大夫特豕,士特豚,庶人犹特豚也”

商周青铜猪尊帝王时代祭祀也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牛、羊、猪为大三牲是皇家用的,普通人家只能用猪、鱼、鸡小三牲即猪头三牲猪头三牲后来成为民间谢年祭祀用的常见物事而“猪头三”正是“猪头三——牲”的藏尾语,与骂人为“猪猡”是一个意思。

面粉做的猪头三牲“猪头三”后来又衍生出“猪头四”“者头三”等词汇1922年出版的《上海指南》第九部分“沪苏方言纪要”专门做了考证:“‘猪头三’,今引申其义,以为詈人之资,不必尽施之初来之人,殊失‘猪头三’之本义,近又有‘猪头四’之名词,乃‘猪头三’上滋生而来,已无独立之意义矣。

‘猪头三’一作‘者头三’,‘者’字起首三笔为‘土’字,讥其土头土脑耳”

《上海指南》无独有偶,无锡方言也有类似俗语无锡人有“猪头肉,三不精”之说,明着是说猪头没有精肉(吴语指“瘦肉”);实际上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力平平,各类本领都不精通 “寿头”即猪头同样形容人傻,与“猪头三”相比,“寿头”一词使用的地区更多,范围几乎为北部吴语区。

“寿头”一般用来形容愚蠢笨拙、易受欺骗的人《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宁波买办仇五科道:“这种寿头,不弄他两个弄谁?”胡万春《特殊性格的人》:“他笑着说:‘我可不是寿头!’”读者很容易判断出,这两个寿头等同于傻瓜。

吴语分布图 “寿”本来是个褒义词、吉祥词,是生命长寿的意思《说文解字注》:“久也久者、从后灸之也引伸为长久”历朝历代都尊重长寿的老人,清朝还把百岁老人称为“寿民”, 甚至要由地方最高官员总督、巡抚正式向朝廷申要旌表。

《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四》记载:“寿民给予‘升平人瑞’字样,寿妇给予‘贞寿之门’字样”陈康祺《郎潜纪闻》:“定例:凡寿民、寿妇年登百岁者,由本省督抚题请恩赏,奉旨给扁建坊,以昭人瑞”然而在江南,“寿”却成了贬义字词。

《简明吴方言词典》将“寿”字解释为: “形容词傻,土头土脑;不通世故,不懂人情”

《简明吴方言词典》那么这种特殊的字义是如何产生的呢?“寿头”一词其实与“猪头三”同源,也与祭祀年俗有关,指猪头江南一带以猪头祭年的风俗大同小异,清代杭州文学家吴锡麒《新年杂味》 记载:“杭俗,岁终祀神尚猪首,至年外扰足充馔。

定买猪头在冬至前,选皱纹如‘寿’头字者,谓之‘寿字猪头’于是掩透风干,以备敬神之用”旧时部分黑猪的猪头上皱纹特别多,且凹凸不平、弯里弯曲,看上去像个繁体的“壽”字江南人为讨吉利,便以喜用此种猪头作为祭品。

直到今天,江南农村依旧有挑选“寿头”的习俗所以,“寿头”是“寿字猪头”的简称

猪八戒原型是我国原产的黑猪,额头像寿星一样突出,还有皱纹如果直接说人家是“猪猡”和“猪头三”,一来显得粗俗,二来太露骨用“寿头”拐着弯骂人,就比较隐晦,比直接说“猪猡”和“猪头三”来得安全多了久而久之,“寿头”就成为民间流行的骂人俗语。

“寿头”一词还派生出来的“寿头寿脑”“寿里寿气”“寿兮兮”等众多形容人愚钝的词汇就连寿星也被牵连,如嘉兴民谚“寿星唱曲子——老调” “寿”和“寿头”又被形容男人好色,晚清张春帆创作的一部艳情小说《九尾龟》曾提到:“官商两途的嫖客,大约寿头码子居多。

”这不单单指这些嫖客傻,而且好色如果有年轻女子形容一个男人“寿”,一般是指他“好色”“寿头”也不尽然是贬义词,要看语境苏州有“好男要带三分寿”的俗语,这是指男人在情侣面前要装得傻一点如一对情侣,男方珍惜对方给他织的毛衣,舍不得穿,女方柔情嗔怪:“寿头,介冷天为啥不穿我织个毛衣?”这里的“寿头”就没有一丝贬义,倒是充满爱意。

“宗牲”其实是“众生”上海还有一个贬低人的词汇tsong sang(接近汉语拼音:zong sang),有人认为和祭祀用的牲口有关,常写作“宗牲”“宗”有供奉、尊奉之意,《说文》:“尊祖庙也”又有人写作“众牲”,以为是家畜牲口的合称。

上述写法都不对,这个词汇涵义远比牲口大得多,它的本字应该是“众生”“众生”原是佛教用语,指所有生命体,如“众生平等”近古以来,它的词义逐渐缩小,限于指畜生《水浒传》第30回常言道:“众生好度人难度’原来你这厮外貌像人,倒有这等禽心兽肝!”晚清吴语小说《负曝闲谈》第十七回“出乡里用心寻逆子”中,写媛媛骂子文:“‘耐格种人呀(你这种人)……真正是只众生!’”吴语里还有“众生弗如”的说法,就是指这个人坏到连畜生也不如。

众多明代小说也可证明tsong sang一词原是佛教用语“众生”《欢喜冤家》第3回:“自古道:众生好度人难度,宁度众生,莫度人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你这个堕业的众生,到明日不知作多少罪业”明人李诩笔记在《戒庵老人漫笔》的“今古方言大略”卷已经为今人做了解释:“六畜统呼为众生。

” 从字音角度也可证明此词是“众生”而不是“宗牲”现代上海话不分“宗”“众”但是在分“宗”“众”读音的吴语地区或年代,这个词汇的前字读音是cong或cüng(类似汉语拼音:zhong),所以只可能是“众”,而不会是“宗”。

《华英字典》时期的宁波话(N)“宗”“众”两字不同音 不过,“众生”并不是吴语所独有,它本是近代官话和近代吴语都使用的词汇明末清初山东人西周生写的《醒世姻缘传》也有“众生”一词只是后来官话不用此词,而吴语仍旧流行。

江南地区使用至今,原因可能是江南自古受佛教影响较深的缘故,使它有了流传在民间的土壤环境骂人不雅,不过知道这些方言词汇的来历后,一来不至于被人损了还不知情;二来可以了解各地的特殊民风民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