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吕蒙正_吕蒙正不记人过文言文翻译

原文吕蒙正①不喜记人过②。初任参知政事③,入朝堂,有朝士④于帘内指之曰:"是⑤小子亦参政⑥耶?" 蒙正佯⑦为不闻而过⑧之。其

吕蒙正_吕蒙正不记人过文言文翻译

 

原文吕蒙正①不喜记人过②初任参知政事③,入朝堂,有朝士④于帘内指之曰:"是⑤小子亦参政⑥耶?" 蒙正佯⑦为不闻而过⑧之其同列⑨怒之,令诘⑩其官位姓名,蒙正遽⑪止之罢朝,同列犹⑫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⑬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注释吕蒙正:曾任宋朝宰相过:过错参知政事:官名,相当于副宰相朝士:朝中官僚是:这参政:此指担任参知政事佯:假装过:经过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诘:责问遽(jù):立刻犹:还,仍然。

若:如果译文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他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朝中的官吏在帘子后面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与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

散朝以后,那些吕蒙正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会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文言知识说"之":"之"在文言文中常作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上文中有多个"之",分别指代不同的人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之"指吕蒙正;蒙正遂止之——"之"指同列;不问之,何损——"之"指朝士姓名人物介绍

吕蒙正:(944一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中书令,谥号文穆出处《宋史·吕蒙正传》启发与借鉴

吕蒙正刚刚当上副宰相,面对当众讥讽自己的人,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而不是争锋相对,这是需要极好修养的吕蒙正这样的气度,令人佩服,景仰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大气量,那些小肚鸡肠之辈是不可能成大事的。

一个人度量的大小是与他的修养有关的,靠的是平时日积月累的修身养性(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