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湖北省会_湖北省会是哪里,简称读什么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省会,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市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有百湖之城的称谓。汉江古称汉水,源自秦岭南麓,自西向东穿过秦

湖北省会_湖北省会是哪里,简称读什么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省会,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市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有百湖之城的称谓汉江古称汉水,源自秦岭南麓,自西向东穿过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在江汉平原汇入长江,形成一个丁字水路,将武汉分为三部分,即武汉三镇。

武昌在长江以南,汉口和汉阳在长江以北武汉地处江汉平原的东部,内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外围则是群山环抱:大洪山,桐柏山横贯于北,大别山雄峙东北,慕阜山蜿蜒东南,大巴山,武陵山盘绕于西,洪湖湿地,洞庭盆地南连武岭山脉,构成天然屏障。

武汉地区形成的历史悠久,其北郊的盘龙城遗址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三国时期,先是荆州刺史刘表部属黄祖出于保卫襄阳的需要,在夏口(汉水古称夏水,夏口即汉口)西北处的汉水北岸修筑“偃月城”(汉阳城的开端),也称“却月城”,后又有孙权为了争夺荆州于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东北筑夏口城(位置对着夏口,武昌城的开端),黄鹤楼就是当时建在夏口城内的一处高耸的军事瞭望台。

至此,汉阳和武昌夹江起双城,开启了武汉城市发展史上的两府对望时代明成化(1465—1487年)初年,汉水改道,从汉阳城北循龟山北麓注入长江(改道前,汉阳在汉水古道之北,改道后,汉阳在汉水之南),从此,把汉阳分化成两地,汉口地块独立呈现,由此形成武汉三镇鼎立的城市空间格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武汉由于地处四方交通要冲,其可联通蜀、吴、巴、越、豫、湘、陕、桂、鄂九省,号称“九省通衢”凭借“九省通忂”的交通便利与两江交汇的地缘优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武汉位于南方地区,北方中原势力既可突破桐柏山与大别山交汇处的古义阳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顺着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枣随走廊兵指武汉,也可以进入南阳盆地,顺汉江侵袭武汉,更可沿着襄荆通道攻取荆州,从长江上游威胁武汉,同时,上游的巴蜀势力、下游的江东势力,以及长江以南的湘、赣势力都可藉长江水道威胁武汉。

由于长江上游江窄水急,上游势力一旦突破三峡入口,武汉很容易被突破;而长江自武汉之后,江面变宽,水流变缓,也不易抵御下游来敌,所以说武汉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却与古彭城(今徐州)一样,乃四战之地,这也是历朝历代基本上没有在武汉建都的原因(孙权所定都“武昌”,是今鄂州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