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八王议政_八王议政是哪一集

最近刚考完试,原本在考试前盼着考完了能够好好的玩一玩游戏,可真的考完了又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去玩电脑了,我想这大概就是小中年男人的悲剧之一吧,快感无

八王议政_八王议政是哪一集

 

最近刚考完试,原本在考试前盼着考完了能够好好的玩一玩游戏,可真的考完了又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去玩电脑了,我想这大概就是小中年男人的悲剧之一吧,快感无从而起在头条上刷到了《雍正王朝》中的一个八王议政的片段,又激起了再刷一遍的念头,刚刚刷完第十八集,十四皇子胤禵出任大将军王远征西北,后面不想再刷了,为什么?因为康熙老爷子快谢幕了,不胜唏嘘。

焦晃老师扮演的康熙皇帝着实让人钦佩,似乎就是玄烨附体,把影视剧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朝堂之上的苦口婆心,还是三碗鹿血的不服老精神,也或者是危机来临前的未雨绸缪,用人布阵,在今天的我们来看,不服不行

再说说剧中的其他人物吧,能不能找到现实中的我们的影子第一位:长皇子胤褆这是一个可叹又可笑的皇子,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因为他的弟弟出生时难产,生母临死前请求皇帝立其子胤袵为太子,故而他这个皇长子没能按照长子王位继承制立太子。

早些年随康熙皇帝征战沙场,在评定准格尔叛乱中也立下战功,从那个粗鲁的马国成说的话里能看出来另外,四爷和十三爷去江苏筹集赈灾粮款时的那个池州知府是大千岁的门人,由此可见皇长子的门人在朝堂内外也有不少,是个狠人。

在太子首次被废时,竟然扬言要替康熙大义灭亲杀了胤袵,可见其对太子之恨有多深不过在剧中,被康熙骂作蠢猪也是咎由自取,最终被永久圈禁,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手段过于低劣、残忍、不顾手足之情,在康熙看来,无论谁即位,这个大皇子必须要排除在外,因而圈禁。

第二位:太子胤袵一副好牌打的稀烂的太子,的确胤袵这个当了四十年的太子在历史上罕有,曾两立两废,究其原因无非两点:第一没有好的团队,跟着他的都是一般猪队友,像耿索图、黄体仁、凌普这种人,关键时刻帮不上忙还尽出馊主意;第二在于太子自己不上进,含着金钥匙出生拥有天生太子位再加上王晱这样的老师辅佐,只要尽心尽力不胡来,拉拢四爷十三爷,这个皇帝位置迟早都是他的,何必急于一时,主要还是在于自己不上进没脑子。

真要是让他当了皇帝,可能会出现利益集团赚的盆满钵满,老百姓过的凄凄惨惨

第三位:皇三子胤祉皇三子在四爷烧毁百官行述的饭桌上,对于老四就任伯安的一番介绍后大骂这种人该杀,杀得好可以看出,百官行述这样的大事,太子知道,老八知道,四爷也知道就唯独老三不知道,说明老三在朝廷中的党羽较少,一个死读书的人心想着只要书读的好,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效仿前朝朱棣的永乐大典编一部大书出来就可以克承大统,未免太天真了一些。

只能总结一句话,古往今来,读书人跟心狠手辣的人斗,没有机会的,读书真的读不出天象境,书里面都是骗人的

第四位:皇八子胤祀胤祀在这部剧里脑袋瓜子最好使,团队最强大,庙堂内外多少人都是支持老八的无奈遇到了编剧邬思道、猪队友胤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佟国维、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还有就是他的生母不给力其实说到底,从他诱审肖国兴、纵容老九养门人捞银子,国家危难关头不能抛弃私人恩怨这些事来看,老八也不能当皇帝。

不过从全剧来看,老八也是个悲情人物,机关算尽终是空

第五位:皇九子胤禟剧中本人最不喜欢的一位皇子就是老九,这种人一肚子坏水,坏透了手下养着一班门人为其捞银子,身为皇子丝毫不考虑到国家社稷;在魏东亭上门借银子的时候,左右推诿,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人坏透了,不过好在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当不上太子。

不过老九这种人在现实社会中是比较多的。

第六位:皇十四子胤禵十四有一项特殊的技能,就是模仿笔迹,曾经模仿过太子的手谕,也模仿过老八的笔迹写信在第十八集中带兵打仗冲锋陷阵,不能说老十四没有能力,跟十三的比武中也没落下风,也算是个人才后来的野史中,很多说法就是老十四是真正的皇位继承者,被雍正篡改了诏书,当然这种说法是行不通的,因为清朝的传位诏书有满汉蒙三种字体,汉字可以改,满文和蒙古文是不好改的。

康熙皇帝到晚年需要整顿吏治,恢复经济充盈国库,就必须得有老四这样的强人,所以康熙传位老四是能够说得过去的真正在历史上,其他的皇子并非都没有好下场,只是被其侵犯利益的人诋毁罢了

第七位:活神仙邬思道老邬无疑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剧中最大的特色是揣测圣意,给老四当参谋在追讨国库欠款、推选太子、推选大将军王、教育弘历以得康熙欢喜、最后关头继位上运筹谋划等的确帮着四爷走对了每一步,可能很多人看过本剧后,都在像如果自己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来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呢?。

在皇帝继位后,老邬能够保全自己全身而退,这才是他最大的本事,俗话说,大功告成易,功成身退难,更何况是跟着皇帝混呢?

第八位:张廷玉张中堂是安徽桐城人的典范,虽为汉臣却为上书房首辅,佟国维下岗后排名首位,历史上的张廷玉经历三朝,最终享位太庙,不简单都说桐城人聪明,的确就现代来讲,很多身居高位的桐城人做人做事都如同张中堂般谨慎小心,不结党不营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剧中张中堂的高光时刻有:1、 上书房推选太子,尴尬时刻,张廷玉岔开话题引荐康熙去看画展,巧妙的打破僵局,这样的人皇帝怎能不喜欢?2、 王晱在胤袵首次被废后,在朝堂上公然以死相逼,搞得康熙下不来台,又是张中堂解了围,搬来了台阶。

3、 剧中最高光,八王议政,逼供雍正一句:皇上,臣有话说顿时让孤立无援的雍正眼前一亮,一番话犹如天庭长剑,让八王议政的言论不攻自破,四位王爷瞠目结舌有衡臣这样的宰相,确实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当然前提是得遇上康熙、雍正这样的有为之君。

第九位:年羹尧年羹尧这个奴才真好用,有能力,杀伐果断,心思灵活,到处送礼搞关系,是个人才,跟我们很像总是想着能够八面玲珑,把四爷的事办好,也不与八爷十四爷为敌,还不忘拜见上书房大臣其实有些事看起来也正常也不正常,比方说在老十四当大将军王的时候,换成我们在回京前一定会跟四爷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本主是谁,这是起码的吧,不能因为十四出任大将军王,就忘了主跑到八爷家去了。

这一点从情理上是说不通的年羹尧一路高升,直到最后被雍正赐死,说不好江夏镇屠城、四川除匪患、去手给老九下马威等等,说明此人即便放在今天,绝不会碌碌无为,佩服!有人说,屠了江夏镇是为了给四爷挽回面子,报下马之仇,我看不像。

第十位:张五哥为什么要说张五哥?从一介布衣到御前侍卫,不简单他的出身像极了我们这些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看起来忠厚老实,实际上张五哥不是一般普通人家的孩子首先,在江夏镇第一面给四爷十三爷找住的地方,在我看来,张五哥第一眼就发现这些人马不简单,非凡人。

再者,以五哥这样聪明的人怎么会给任季安顶包,刘八女手下那么多,为什么要找张五哥?因为老刘知道张五哥精明,在公堂上不会说错话而张五哥本人也是想冒一次风险,看看能不能改变命运,这跟很多小弟帮大哥扛包求出头一样的道理。

但普通人不能这样做,因为你没有阿兰这样的好妹妹,也没曾结识过皇子第三,张五哥做了御前侍卫,一直战战兢兢,能看得出康熙皇帝很喜欢张五哥,那么多侍卫当中,康熙一直把五哥带在身边,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侍卫是别人派来在皇帝身边的卧底。

所以在无间道这块,皇帝是专家,曾经就监视过索额图和纳兰明珠最后,张五哥在康熙身边,瞅准机会求皇帝释放十三爷,说明这孩子不忘本。雍正继位后,去给十三爷守陵,这个守陵不简单,既能拿工资又能保平安。

除了以上十位人物以外,其他的包括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敬业腹黑的雍正帝本人,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胤祥,还有一些像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的佟国维、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的马齐、险些被流氓强暴却当上诰命王妃的江夏镇阿兰、投胎投的好不作就不会死的刘八女、出身寒微喜获大V赏识逆天改命的田文镜、背后踢人屁股的富二代官二代蠢人胤额等等都可以拿来聊一聊的,实在是不想说多。

这部剧我称之为男人的戏,尤其是快到中年的男人,一定要看《雍正王朝》,把既得利益者们与皇子高官们的利益牵扯描绘得淋漓尽致,片中有几个地方特别好,分别是黄体仁在京城跟乖孙子一样在江夏镇见到千总兵头的那个神气样,跟现在的似乎有点感觉吧;江夏镇700多口人在一夜之间被屠杀殆尽,但在几个皇子口中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想想美国佬在一些地区的所作所为;传尔丹六万兵马在西北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竟然是兵部不发粮草;张五哥被顶替杀人,刑部主管官员革职后因太子复位而又重新上岗。

而后又有几处疑问,没搞明白1、 阿兰与十三爷之间有感情吗?我想是有的,阿兰对十三爷印象很好,至少是喜欢的,要不然也不会找十三爷没找四爷;2、 年羹尧跟四爷之间的主仆关系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剧中没交代3、 二月河为什么写了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就是没写乾隆王朝,可能笔者也不喜欢乾隆吧。

4、 康熙老爷子是如何知道不还户部欠款的那三位在外面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捞钱勾当,到处都有眼线吗?5、 雍正即位后,高公公哪里去了?四爷府没有管家,只有一个高公公,而八爷府、九爷府、佟国维府甚至包括张廷玉府都有管家。

6、 康熙爷给江夏镇赐的礼仪德化的牌匾,老四和老十三下马穿城,但在年羹尧屠城的时候怎么没提那块匾,烧了?7、 第十八集一开始,康熙老爷子和弘历舞剑,须发皆白,为何在朝堂上推荐大将军王的时候又恢复了黑须青丝呢?

8、 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在康熙寿辰中还活得好得很,怎么在雍正王朝中早早就白绫自尽了呢?作者自己不觉得矛盾吗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了,十九集以后的事看完再说总之这部雍正王朝的确精彩,值得男同胞们看一看,想一想。

很多今天看不明白的事,慢慢的你就明白了

最后这位是精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