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无双_国土无双第十三集
我在想,如果我穿越到韩信之前,把韩信打过的战全部打一遍,韩信是不是就懵圈了?于是会出现陈仓之战2.0、井陉之战2.0、潍水之战2.0。
我在想,如果我穿越到韩信之前,把韩信打过的战全部打一遍,韩信是不是就懵圈了?后来我又想,就算我打出了陈仓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以韩信的能力,他只会觉得我的出现让他更兴奋,终于有对手了于是会出现陈仓之战2.0、井陉之战2.0、潍水之战2.0。
为了不给现在的学生增加压力,我还是不穿越了毕竟除了李白,现在的学生对韩信也是“挞伐”者众多呀作为造词技能拉满的韩信,中国历史罕见,短短的35年人生,竟有30多个成语跟他有关胯下之辱、漂母饭信、一饭千金、国士无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多多益善、独当一面、略不世出、十面埋伏、钟室之祸、鸟尽弓藏。
…………留下如此多的成语,虽然苦了后世学者,但韩信的人生是精彩的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成语,韩信的精彩事迹就会浮现在脑海之中,整个人物形象也变得立体起来只是有一个问题,我看了很多关于韩信的文章,却很少有人能把韩信立汉的重要性写出来。
换句话说,大家知道韩信很牛,但牛到什么程度却很模糊所以此文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重新认识韩信01都说钓鱼穷三年,这话确实没错,疫情那会儿,我学会了钓鱼,看到水面就想甩两杆,眼睛一黑就是顶漂黑漂之后收入也差很多,为了“回归正道”,现在戒钓几个月,收入上来了,腰不酸腿不疼了,皮肤变白睡觉也稥,老婆也夸我,家庭也和睦,一切都好起来了,就是整个人时常走神,有点不想活了。
开玩笑,没跑题,因为韩信也喜欢钓鱼公元前230年,韩信出生于楚地淮阴(今江苏淮安),众所周知,淮安东近黄海、南临洪泽、西临淮水、北连泗水这么多水,能不迷上钓鱼吗?就连清朝钓鱼佬刘鹗都羡慕韩信,说“开到桃花百草菲,草湖水满鲫鱼肥
。”
这里面的草湖就是韩信老家附近韩信总是穿着“防晒衣”(蓑衣),手拿一根杆,坐在草湖畔垂钓靠钓鱼度日,能不穷吗?何止是穷三年十七八岁的时候,母亲病重,韩信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钓几条鲫鱼炖汤给母亲喝鲫鱼汤自然不能救命,母亲去世后,韩信葬母明志。
历史上有远大抱负的人,做出来的事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韩信将母亲葬在淮阴八里荒,是个鸟不拉屎、连狗都嫌的地儿普通人不理解,作为精通地理的韩信,风水也略懂一二八里荒空旷无迹,是行营练兵的好地,将来还能葬万人为母亲守墓。
那韩信为什么懂这些?这就与他的出身有关了,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人,有名还姓韩,仔细推理下就知道不简单那时候当官的人以官为姓、士大夫以封地为姓、诸侯王室则以国为姓能姓韩大概率是韩国王室的后裔其实也不难理解,韩信家境贫困,穷困潦倒,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依旧挎着一柄宝剑招摇过市,心高气傲,凭什么?自然是凭他有真才实学啊!现在也讲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时正值秦末,战乱四起,白骨露于野,十室有九空,谁还有空认字啊!况且那会儿的字还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你什么档次,用得起竹简?。
哎……,韩信用得起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韩信之父,但司马迁还是提供了一些线索后世学者也研究过韩信的身世,诸如《五字鉴.秦纪》、《韩氏宗谱》、《淮安府志》等,都指明韩信是韩国王室之后,父亲应是韩国襄王仓庶出二公子韩虮虱之孙。
韩虮虱因为国内发生政变,被迫留在楚国当质子,原本有望成为韩王的,结果韩国覆灭了为了躲避王翦追捕,韩虮虱只能四处躲避,在淮阴妻子生下韩信,见儿子是个大聪明,就寄予厚望,教他兵法,读书写字这事真假未定,但也说得通,不然韩信怎么识字懂兵法?出口成章的?总不能无师自通吧。
而韩信高调葬母就两个目的,一是风水之事,寓意家族兴旺;二来可以为自己造势。效果也确实达到了,一个生活拮据的钓鱼佬,如此大张旗鼓葬母明志,一时间真成淮阴“网红”了。
榜一大哥南昌亭长当即刷了跑车韩信的举动让亭长刮目相看,其实也谈不上刮目,就是身处乱世,想结交一些有才能得人,算是一种投资秦朝地方实行的行政建制是乡、亭、里亭长管的是当地的治安、民事,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南昌亭长欲结交韩信无可厚非,可是他媳妇不同意啊韩信在亭长家白吃白喝吃了个把月,啥也不干,搁你你也来气为了赶走韩信,亭长媳妇将饭点提前,吃完后将饭桌搞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韩信见状自然明了,加上这些天的横眉冷对,韩信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我可不瞎说,《史记》记载“怒!竟绝去!”没有吃的,韩信又不愿弯腰干活,咋办?哈哈,又提着鱼竿去钓鱼了。结果一起身,两眼冒金星,贫血加饥饿倒下了。
还好被漂母救了,之后几十日韩信都在漂母家吃饭但漂母是干苦活的,靠给别人洗丝麻度日,洗完就得去别地,当她告知韩信时只说:“你以后得靠自己想办法吃饭了”一个人真心对待一个人时,对方是能感受到的虽然不如在亭长家吃得多吃得好,但漂母一片真心,韩信回答:“我将来定会用千金报答你。
”漂母自然是一笑了之漂母饭信、一饭千金就是这么来的失去亭长和漂母接济的韩信,背着一柄剑摇摇晃晃的穿插在淮阴街头有的小混混看不惯他背着一柄剑:穷成这个13样,还天天搁这装于是便出现了“胯下之辱”小混混让他拔剑杀自己,韩信思虑之后决定钻他裤裆。
此举,让韩信再一次上了淮阴的头条热搜,何止是淮阴,在那个信息不流通的旧时代,连之后的一众大佬都听闻此事这里插一句,往往这类人才可怕,忍常人不能忍,有时候真得学学在淮阴脸都丢尽了,是你你会干嘛?02对咯,走人!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彭越、英布、项梁也纷纷起兵当时陈胜的部将召平假传将令,封项梁为楚国上柱国(一种极为尊崇的官职),让他赶紧渡江北上与秦军决战项梁带着项羽和八千子弟渡江北上,这一刻也被韩信等来了。
23岁的韩信带着大宝剑跟随项梁,施展抱负去了事实证明造势是有用的,项梁听过韩信的身世,没让他当小兵,而是将其留在身边当侍卫,兼职仪仗兵,也叫执戟郎侍卫相当于近代的警卫员,是时刻在首脑左右的所以项氏经历的每一场战斗,韩信都参与了。
渡过淮水,攻取襄城后,随着英布、范增、钟离昧、刘邦等人的加入,项梁的队伍从八千人迅速升至六七万人公元前208年,项梁因滋生骄傲情绪,轻敌被章邯斩杀项梁虽死,但项羽上来了,尤其是在巨鹿之战,项羽只留下3日粮食,断了士兵退路,战败必死。
士兵们听闻个个奋勇杀敌,以一敌十,项羽一战封神,这一战韩信应该学到了不少,后面背水一战很大程度上效仿了项羽的做法在章邯投降后,韩信也被项羽升任郎中,负责执戟守卫一众首脑别小看执戟郎中,很多人都羡慕的紧,属于重点储备型人才,是可以参与谋议,提供计策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经常跟着董事长,你不升职谁升职?
但这里设计到一个细节,韩信从参军到现在又没有立功,也没有战绩,反正史书是没有记载他冲锋陷阵的事迹那项梁和项羽为何都如此重视他?很多人总以为韩信是屌 丝逆袭,那前面写的韩信身世算是白看了项羽本就注重血统,如果只是普通的执戟郎中,我在开会你就进来插嘴,那霸王指不定给你一嘴巴子,然后说一句“滚”!。
不仅仅是在古代,即使是现在的职场,董事长开会,秘书也不会轻易插嘴任何时候都是“领导不问,下属不说!”那韩信为啥能策干项羽?毫无疑问是项羽开口问了他为啥问韩信?因为韩信的军事、地理和统计学太强了(等后面见萧何时再细聊这个)。
也正是项羽看中韩信,才让韩信对自己异常的了解项羽这个人很矛盾,杀伐果断,有勇有谋,但又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所以很多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明白例如在巨鹿之战前,楚怀王对众将领说“谁先攻进咸阳,谁就是关中王”项羽在巨鹿大战后,如果及时撤兵,那章邯就势必会回师救咸阳,哪里还有刘邦的事。
但是项羽勇猛刚烈,就是嘎嘎乱杀,与章邯前前后后打了八个多月事实证明,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坐收渔翁之利关中王只是个虚名,真正的好处是得到了整个国家的机密,萧何把宫内的各类书籍、地图、资料以及赋税政策全收起来了。
反观项羽,昏招迭出,任凭韩信怎么劝,还是执意杀了20万投降的秦卒这也让韩信开始深思,《史记》用“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来形容韩信的心情韩信本就有远大抱负,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那就跳槽真正让韩信下定决心跳槽的,是一件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
03鸿门宴!项羽虽没有采纳韩信的建议,但又给他升官了,负责各大军营的保卫工作所以在鸿门宴整个过程中,韩信就是旁观者当初项羽接受杀害叔父项梁的章邯投降时,韩信就有些惊讶,如今又放走抢走关中王的刘邦,韩信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里又出现一个成语了,妇人之仁,在韩信的眼里,项羽这个标签算是贴上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鸿门宴中,韩信意识到刘邦集胆识、计谋、包容、忍耐于一身,实属明主刘邦能屈能伸,推杯换盏之际,便能轻而易举化解矛盾,全身而退。
即便项羽势大,但刘邦未来不可小觑。
并非韩信这么看,范增也是如此,尤其是在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时,范增封刘邦为汉中王,让他待在交通闭塞的巴、蜀、汉一带,定都南郑刘邦得知后流氓劲又犯了,说打死我也不去,倒不如跟霸王拼死一战来得痛快萧何当即阻止,让他尽快去南郑招兵买马。
值得一提的是去南郑的有三万人,竟有一万多贫民百姓自愿跟着刘邦去汉中过苦日子这就是人心三四万人浩浩荡荡的进入汉中,需跨越3000米以上的秦岭,经过险峰走栈道,一不小心就容易跌落深谷,摔的骨头都找不到的那种。
不然李白也不会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越是难走,越能让项羽放下戒备,尤其是在张良建议刘邦烧掉褒斜道时,项羽更放心了。因为在大部分人眼中,进出汉中就这么一条路。
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在目睹褒斜道被烧,众人皆惊,唯独一人泰然自若他就是韩信,在项羽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达到顶峰时,他毅然的离开了要逐梦,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没有韩信的加入,刘邦充其量就是个汉中王。
韩信能力挽狂澜到什么程度?就这么说吧,你开了一个电商平台,合伙人用性命担保给你举荐了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然后对你说“放权给他让他干!”然后这个小伙通过市场竞争,用尽各种手段,拿下拼多多,干翻当当网和苏宁易购,最后收购京东和淘宝,让你的平台声名鹊起,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
这不算吹嘘,韩信面对的远比这些要难的多,属于拿着几百块工资玩命的那种都说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韩信加入南郑军营后,因为没有背景,也没人知道他的背景,所以只做了个连敖连敖是楚国的官名,是管理粮仓的低级官员,跟弼马温一样的职务,可有可无的。
低到什么程度?就和大学生一样,四年下来连校长都见不到的那种不仅见不到校长,还犯错差点被赶出学校在入职后,也不知道是做错了什么还是被连累了,韩信与其他13人被拉去问斩就在大刀挥下去的那一瞬间,韩信说了一句话:“。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意思是“大王不是要打天下吗?为啥还要杀壮士?”监斩的夏侯婴自觉此人是个人才,便上去与其聊了几句,就发现此人拥有超凡才能,当即佩服不已夏侯婴不仅放了韩信,还向刘邦推荐过,碍于夏侯婴的面子,刘邦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这个官职已经很高了,是管理粮食、货币和土地的,是块肥缺要知道彼时刘邦的连襟樊哙,也只是个郎中但韩信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反而天天上班摸鱼,无精打采好在治粟都尉属于后勤一类,有时能接触到“二把手”丞相萧何。
在工作中,萧何与韩信接触过几次,了解到韩信在项羽身边的经历,最重要的是他发现韩信的脑容量实在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大到让萧何第一时间意识到只有此人,才能让刘邦登上庙堂萧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这就涉及到萧何的知识盲区了。
04上面有提到,刘邦进入汉中,萧何并没有焚毁咸阳宫内的各类资料,而是完好无损的带回去一一查看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不会有太多的感慨,只有等用到的时候才会特别惊讶萧何就是这样的,在与韩信交流期间,他发现文盲率高达90%的秦末,竟然还有韩信这样的奇才!。
尤其还是“理科”型人才,那时候仅有的10%读书人,都是读四书五经的文科生,包括张良、陈平。萧何作为理科学霸,负责物资、军费以及粮食的调度,尤其是资源的分配,他肯定知道这是需要极高的统计能力的。
所以当遇到韩信这种超级学霸时,他就知道韩信的重要性了,韩信跟他说了各国地形图、运粮道、军事战例以及征收赋税等,这可都是国家机密文件,从古至今,都是被垄断的知识库,只有下一任接手后才会知晓如果萧何没看过肯定不知道,问题是这些内容唤醒了他在咸阳宫内看到的材料,当这些尘封在脑海的知识像火山爆发似的全部具象化、形态化,萧何一瞬间悟了。
毕竟当初看的时候只是看,很多东西并不理解,韩信一言,说醍醐灌顶也不为过当萧何这个二把手亲自向刘邦引荐韩信时,刘邦泡着脚说:“原来是淮阴得胯下小子啊!”韩信一听就说告辞,刘邦气的一脚踢翻泡脚盆,用含妈量极高的词叫他滚。
在得知韩信离开汉中后,萧何半夜起床,策马奔腾也要追回韩信说来一切也是天意,走到马道镇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寒溪夜涨,让韩信不得不止步前行萧何追上来后,非常自责的说“是我引荐不力!”话分两头,刘邦见萧何半夜骑马出去,以为他逃跑了,因为自进了巴蜀、汉中后,逃跑了很多将兵,他们都认为刘邦很难东山再起。
在得知萧何月下追韩信时,他对韩信有些感兴趣了像刘邦这种上课都坐最后一排的,你萧何跟他说韩信的地理、统计学、数学、微积分有多牛,他能听进去吗?不过能让萧何如此看重的人,刘邦决定好好重新认识一次《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萧何的一句话:。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意思是“千军易得,但是像韩信这样举国独一无二的人才最是难寻”萧何让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统三军刘邦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接下来的一段谈话中,刘邦信了韩信自知这次重新召见的重要性,所以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就当前形势,将政治、军事、日后的战略和战术,提出了
还定三秦的构想,史称《汉中对》大家只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汉中对》却鲜为人知《汉中对》的内容就是分析了当前局势,以及破解方法韩信一语道破,刘邦东夺天下,最大的对手就是项羽,项羽不但英勇善战,还仁爱部下,但刘邦待人傲慢,还用人生疑,想要打败项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真正的能人是善于提出缺点和解决方案的,单纯的提缺点,哪个领导喜欢?韩信在一顿输出后,立刻说项羽也不是不能战胜,他刚愎自用,未得人心,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项羽也不过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这话的分量并不重,但在当时,天下人都被项羽威慑,认为他所向披靡不可战胜,对项羽的弱点根本不知道。
这就和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军民全部萎靡不振,很多史学大家以为会亡国,都在保留文萃为复国做准备时,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一扫阴霾,像深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了前方的路眼见项羽也有如此多的缺点,刘邦提出了当前最棘手的问题:东出之路被章邯、司马欣、董翳拦住,这如何是好?。
韩信说这三秦王都是降将,20万秦卒被项羽坑杀,唯独他们三人保全性命,还封王,秦人对他们定然是恨之入骨,恰好刘邦入咸阳时,善待百姓里外一算,利用民心夺取关中再夺中原,何愁不成?韩信的一席话,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邦描绘出争夺天下的蓝图,让刘邦豁然开朗。
人一旦有了清晰的目标,距离成功真就是时间的问题刘邦问韩信何时东出,还定三秦?韩信说越早越好,如今汉军将士个个归心似箭,山川大泽是挡不住他们思念家乡的炽热之心的若拖得越久,将士就会情绪低落,等到个个安居乐业了,孩子都打酱油了,谁还愿意苦战?。
还好重新见了韩信,不然指不定要拖多久这是刘邦的内心话只是褒斜道和子午道已经被毁,要修好这条路,得猴年马月了韩信笑着说,这样正好,咱大张旗鼓的修褒斜道,然后绕小路出去小路?哪来的小路?刘邦问韩信拿好早已准备好的地图,用手指着地图上的“陈仓故道”。
你看,整个巴蜀、汉中都没人知道的路,韩信知道,这下知道信息差的厉害之处了吧?任何时代,掌握信息差的人想不成功都难刘邦感慨,自鸿门宴后,连连受挫,简直是人生低谷,是韩信带来了一抹曙光接下来刘邦也展示出他高超的用人技巧,咱得好好学。
05公元前206年,刘邦扬言戒肉戒色三天,让士兵修筑将台,选了黄道吉日拜韩信为大将军当曹参、樊哙、周勃、郦商和灌婴等人听到是韩信拜为大将,史书用“一军皆惊”来形容众人的反应刘邦如此高调且高规格拜将,韩信还不得撸起袖子使劲干啊,从日后韩信的行为来看确实如此,就差把心掏出来,以感激刘邦知遇之恩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5岁的韩信,终于可以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可怜我25岁的时候,还四处求朋友和同事给我砍一刀言归正传,韩信把出川密道告诉大家,但依旧让刘邦派人日夜抢修褒斜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的知识储备,就连章邯都为之震惊,作为“土著”,还曾掌管山川河流以及各个道路,却从未听闻有陈仓古道。
韩信一出手,就解决了刘邦、萧何等人日思夜想的难题,创造出古今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军事杰作还没来得及反应的章邯,战败被迫退回废丘接着,韩信先后攻取咸阳、栎阳、关陇北地以及陇西六县平定关中各地,韩信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专业。
站在阿房宫废墟前,刘邦做梦也没想到事情进展的如此之快是韩信给他创造的机遇,也是韩信让他有了与项羽抗衡争老大的底气尤其是张良再一次到来,刘邦争夺天下的野心便再也不藏了萧何管后勤、张良出计谋,韩信搞军事,自己玩政治,哪怕是一头猪也能打一打孙悟空。
只是这3个人里面,韩信是刘邦最担心的为此,刘邦在汉军稍有起色时,就收回韩信兵权,决定亲自带兵攻打中原刘邦用了4个月进入中原,一系列政治手段后,竟联合了各地诸侯与豪杰,加上自己十多万的兵力,共计五十六万而项羽只率领3万铁骑。
50万对3万,优势在我!定能打的项羽落花流水事实上是项羽带着3万铁骑,绕到汉军后方的萧县,切断汉军退路,下令活捉刘邦如今成了“又是宰我”的名场面拔腿就跑的刘邦,此时最想的就是韩信能踩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来救他。
我一直说人的实力固然重要,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刘邦在逃亡途中,不仅被戚姓老翁所救,还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如此风险的一夜定然是相当刺激翌日,刘邦拍拍屁股走人,十个月后,戚姬给他生了个儿子,叫刘如意,又是一对苦命母子,这也是题外话了。
刘邦一路上为了逃命,连孩子都扔了韩信还定三秦,平定关中的大好局面,一下就被刘邦给败了,不仅如此,就连妻子和父亲都被抓走了问题是刘邦当初只留了一丢丢兵力给韩信围困废丘的章邯,如今还要韩信来救自己好在这一切也在韩信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韩信并没有推脱,而是在第一时间与刘邦会师,随即重新统计兵力,调整部署,计算粮草,组织攻防原本慌乱逃窜的汉军,一下就行成了战力,刘邦也能回栎阳睡大觉了之后,韩信建议坚守荥阳,稳住军心,再从关中征兵征物资,与楚军对抗。
韩信的建议是对的,如果按照刘邦的意思退守秦关,那就失去了函谷关一带的有利地形,想要再出来攻打项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在荥阳稳定后,韩信下令沿途设置收容站,使得那些流亡的士兵陆陆续续回归队伍前前后后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韩信就扭转了战略态势,还能主动派兵出击,夺回了多处失地。
楚汉开始行成了对峙局面。吃一堑长一智,刘邦这回学乖了,知道急不得,便下令让归顺的英布、彭越在楚军的左翼和后方,不断进行干扰。韩信则去打魏王豹这个龟 孙了,刘邦吃败战,最狠的应该就是魏王豹这个墙头草。
魏豹原是魏国王族的后代,秦末起义的领军人物,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后来刘邦重新夺回关中,为了报复项羽加入汉军联盟可能是刘邦待人轻视,让魏王豹觉得委屈,在刘邦大败后直接就润了其实也不能怪他,主要是这期间有个算命先生给他的妻子薄氏看面相,说薄氏将来生的儿子是九五之尊。
魏王豹一听都乐坏了, 这不就是想说自己能结束这场战乱统一天下吗?墙头草一般是没有好下场的,你看章邯都自杀了但是韩信想要打败魏王豹,其实是有难度的首先就是得渡黄河,黄河水流湍急,上万人渡河肯定需要船只,那时候当地人都用羊皮筏子,但是一时间去哪找这些?。
韩信奇思妙想,决定用木罂渡河,既省事还隐蔽。木是木头,罂是罂瓮(陶瓷制成的容器,口小腹大),将二者绑在一起就能漂浮起来。
做这些肯定是私底下做,明里还得佯攻蒲坂这叫声东击西当汉军出现在蒲坂东北方向的安邑时,魏王豹一下就懵了,魏军惊慌失措,一触即溃魏王豹无奈投降,还把薄姬献给了刘邦,正如算命先生算的一样,薄姬确实生了一个儿子,叫刘恒,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只不过汉文帝是刘邦的儿子,并非魏王豹的韩信打败魏军,为刘邦巩固了实力,但他并没有着急与刘邦会合,而是扩大战局,一举扫平河东三郡五十二县韩信深知,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胜利,就必须拿下赵、燕、齐、代等国,最终实现断绝项羽粮道的战略。
《汉书·韩信传》记载:“北举赵燕,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如今刘邦正在坚守荥阳,牵制项羽,正是自己大展宏图的好时候只是韩信破魏后,战后果实全被刘邦悉数抽走,连东进还得向刘邦讨要3万兵力刘邦这样做,一来是巩固荥阳,二来可以抑制韩信的发展。
但对于韩信新的战略方针,刘邦又不能拒绝,毕竟这方案确实可行所以派张耳做督军,监视韩信的一举一动张耳的儿子张敖取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两人是亲家,刘邦自然放心对此,韩信丝毫不在乎,反而异常高兴为啥?因为韩信不懂政治,占领魏国后,很多地方政务时常让他头痛,张耳来了自己便能全身心投入指挥作战。
恰好张耳对代王陈余非常了解,陈余早些年对张耳像父亲一样尊敬,但是在章邯攻打赵国时,张耳被包围在巨鹿城内,陈余却始终不去营救后来张耳收了陈余的兵权,二人就这样生了嫌隙韩信在与张耳的交谈中,得知陈余与赵王歇之间并不融洽,表面上恭敬赵王歇,实则自封代王,以师傅自立,控制赵王歇。
如今赵、代一体,要攻打赵国必须先取代灭代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一起灭掉赵,韩信在灭代后将汉军埋伏在阏与和井陉,就是为了伏击前来救援的赵军结果赵军一直没动静,韩信的调虎离山之计被识破,证明陈余和赵王歇那边有高人指点。
这个高人便是李左车如果一直按照李左车的建议,韩信想要灭赵难度相当高好在陈余这个人没什么真本事,没有救援阏与,使得阏与丢失,夏说被斩,多年经营的阏与说没就没,反倒怨起李左车来现又收到刘邦频频惨败的消息,韩信麾下的曹参及其所部一一调回荥阳,韩信兵力被削弱,陈余认为这是个反攻好时机。
李左车看完陈余在井陉的兵力部署,内心直呼傻13,但还是建议陈余坚壁不出,只需派3万人断掉韩信的粮草即可。
李左车的计策是对的,井陉道路狭窄,车不并驱,马不成列,粮草肯定在后方粮草被切断,韩信自然无功而返陈余这个大傻叉听完后语出惊人:这是人干的事吗?靠阴谋诡计赢了也不光彩李左车给这样的大聪明做军师,真是苦了他了,事实证明,跟对人很重要。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陈余,兵法上写“十则围之,倍则战”这让我想起一句经典的梗: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手动狗头)陈余的优势比蒋介石的还大,就算不拒守有利的井陉口,放韩信进来,胜率也是相当高的谁让他遇到的是兵仙。
公元前204年,韩信让士兵背水列阵,说此战关键在于大家是否有必胜的信念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这招果然好使,没了退路的汉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战乱中,陈余被斩杀,临死还大喊“韩信用兵如神”就在众将士举行庆功宴时,韩信却在做另一件事。
06活捉李左车,赏千两黄金!灭赵后,韩信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到李左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左车确实被抓到,韩信身边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用极高的礼仪待他以真心换真心,韩信想要乘胜攻打燕国,请教李左车有何计策。
李左车被韩信的诚意打动,建议韩信按兵息甲,安抚百姓,派使者劝降燕王如李左车所料,燕王畏惧韩信,果真投降了这里插一句,要分析韩信对立汉的重要性,一定要从全局观看,尤其是刘邦与韩信所处的两个战场刘邦那边一直都没啥起色,能守住完全是靠韩信这边不断运兵运物资。
反观韩信这边,自东进战略方针确立后,一直都是按着既定目标实行的,破魏、攻代、灭赵、降燕,战绩高太多了每一次攻城略地,士兵和物资都补给给刘邦了但刘邦还是守不住荥阳,尤其是陈平用离间计搞死范增后,项羽将怒火全撒在刘邦身上,扬言迟早要弄死刘邦!。
要不是纪信将军假扮刘邦,刘邦真就嘎了虽然没嘎,但是又开启了“跑酷”刘邦屡战屡败,韩信屡战屡胜,两人虽然只有一河之隔,并不是韩信不帮,而是韩信一走,魏、代、赵、燕的势力就会死灰复燃,几年的心血全白费从韩信将根据地定在魏国南端的修武就知道,韩信是顾全大局的,这里靠近荥阳与成皋,方便支援刘邦。
韩信不去,不代表刘邦不来。
刘邦乔装打扮,进了修武军营,拿走了韩信的帅印和兵符,集合三军后下达了四个命令:一是升韩信为相国;二是抽调一半兵力去荥阳;三是张耳留守赵国;四是韩信继续攻齐;这四个部署没啥毛病,韩信有功当赏,荥阳有难要救,派人留守赵代之地也无可厚非。
搞笑的就是最后一个,刘邦让韩信空手攻齐……让他自己去赵地征兵刘邦其实是看好“东进战略方针”的,也知道谁拿下齐,战争的天枰就会倾向于谁但是刘邦又认为韩信不一定能完成,所以完全是那种试一试的心态,属于是“备胎”计划,成了大家高兴,败了无伤大雅。
只有韩信知道,不拿下齐国,绝对赢不了项羽只是自己数年的心血,仿佛身体被抽空,即使知道这是刘邦的政治手段,无非是想夺自己兵权,但还是难掩心中沮丧好在刘邦把曹参和灌婴留下来协助自己,韩信知道这是来监视自己的,但总比没人用强。
公元前20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韩信就重新在赵地征了新兵,行成了新的战力,其军事造诣可见一斑这里有个小插曲在韩信决定伐齐时,突然收到了郦食其要劝降齐国的书信这不扯吗?韩信整军备战,军事演习都搞了好几回,现在刘邦说派人劝降,到底玩的哪一出?。
韩信不愿猜,也不想猜,更没心情猜,当即下令回师这时蒯通一言,点醒了韩信蒯通让韩信继续伐齐,说汉王又没下令阻止你攻齐,郦食其无非是想争功,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白白断送呢?蒯通是个明白人,他看懂了刘邦,最终只说了一句话:拿下齐国什么都好办!。
言外之意,你韩信赢了,汉王也不会怪罪你,齐国就算被劝降,指不定哪天就背刺,哪有打服他们来的安全郦食其劝降齐国,倒也给韩信创造了机会,在齐国放松戒备后,三下五除二就被韩信干趴了可怜了郦食其,一个六十多的老头,致死也不输气节,赤裸裸的走向炽热滚烫的大鼎之中,吓得齐王都不敢睁眼看。
对于这一幕,李白和毛主席还写诗称颂了郦食其话分两头,项羽那边可就惨了07韩信伐齐成功,项羽陷入了沉思屋落偏逢连夜雨,有韩信源源不断的提供兵源和物资,刘邦也开始反攻了攻守易位,这一切都是当初那个时常向我献计的淮阴小伙造成的。
容不得多想,项羽意识到齐国的重要性,派龙且大将率领20万兵马援齐。接下来又是军事史上的又一杰作——潍水之战。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韩信用兵如神,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用水战前,他特意去勘察了潍水地形地貌,时值枯水季节,水位也只有一尺深,骑马便可以轻易过河这一战确实有点烧脑,自己只有几万人,龙且联合齐国共计40万大军,硬碰硬是以卵击石。
此战非常关键,刘邦也看出来了,一连派了几十个将领让韩信指挥决战那天,韩信利用龙且骄傲轻敌的性格,故意主动进攻,带领士兵渡潍水冲杀,龙且见状也迎头而上两军在浅滩打斗,汉军突然鸣金收兵,掉头就跑龙且以为韩信不敌,哪里知道有诈,竟下令活捉韩信,齐楚联军源源不断的涉水。
汉军前脚刚上岸,潍水上游的河水如山洪暴发一样,奔流而来原来,韩信在决战前夕,就派人用数万条沙包堵截上游河水,然后佯装不敌,吸引敌军涉水,再让决口开堤浅滩突然变成几十丈深的水,还带着巨大的冲击力,又寒冷刺骨,顿时哀嚎不断。
此战龙且被斩,直接重创楚军你可能会说,别人就这么傻,非得把战场设在潍水?这就是韩信厉害的地方,韩信一开始就故意撤出高密,避开齐楚联军,后退至潍水,引诱敌军涉河这就是兵仙,绝对的科班出身龙且惨死,项羽异常悲愤,但如今兵力有限,攻又攻不下,楚汉又行成了对峙局面。
持久战最是磨人,急的堂堂西楚霸王,用吕雉和刘太公来威胁刘邦投降结果刘邦说:我两曾在怀王下约为兄弟,我的爸爸就是你的爸爸,你要是杀了他,就分我一杯羹,这叫有福同享《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有时候人确实得不要脸,不要脸才能成大事项羽确实打算烹了刘爸,项伯阻止说:杀太公只会让天下人笑我们无能!(我要是项羽,项伯这种人不知道死多少次了)此计不成,项羽日夜派人骂战刘邦也闲的蛋痛,寻思也出来过过嘴瘾,耍耍流氓,结果差点被一箭射死,勉强出面稳定军心后,直接回成皋躺平了,是真的躺平。
成皋也不安全,没多久就被项羽迂回包抄了这下是真的惹恼项羽,无力回天了,只能寄希望于韩信韩信却做了一件“蠢”事,为日后的惨剧埋下祸根08韩信派人给刘邦送去一简,简上内容: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邻,如果不设王,就难以镇抚齐地。
望能允许我为假齐王为啥说蠢?正常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威胁,属于讨封,还是刘邦受伤,父亲与妻子被俘的情况下又为啥打双引号?是因为韩信所说也不假,属于实际情况,再则刘邦一直没兑现自己的承诺,韩信如此耀眼的战绩,至今也无寸土之封,仅仅得了一个汉相国的虚名。
况且刘邦确实不地道,几次抽调兵力,修武夺兵更是不近人情,还暗中让郦食其劝降齐国,韩信也是怕到头来又是一场空但这不是刘邦考虑的,他只看到了韩信的威胁和讨封刘邦本意是不想封,差点摔杯子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劝,见张良和陈平都示意封赏,他直接封韩信为真齐王。
现在形势危急,刘邦还得靠韩信解围,所以让张良亲自送去齐王印绶,行册封大礼。
现在的局面是这样的,刘邦没能力抵抗项羽,项羽又怕韩信去援救,总之韩信帮谁谁就胜所以项羽的谋士武涉求见韩信,劝韩信谁也不帮,汉、楚、齐三分天下韩信直接拒绝,表示做人要厚道,是汉王的知遇之恩,自己才有今天的成就。
武涉留下一句话:汉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武涉的建议,韩信虽然没同意,但是谋士蒯通听进去了,其实蒯通也早就有这个想法蒯通比武涉聪明,他从面相说事“相君之面,至多封侯,且日后前途多有危险”“相君之背,贵不可言。
”贵不可言,不就是地位空前,九五之尊吗?蒯通说面相和背相如此不同的还是头一回,一般人都会趋吉避凶,避坏就好言下之意,韩信自己可以夺天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谁有能力谁当老大,实事确实如此,如今项羽和刘邦的命运都掌握在韩信手中,谁都别帮,坐山观虎斗即可。
如此好的良机,韩信还是错失了理由还是汉王有知遇之恩,自己不能不义蒯通走后也留下一句话:其日后必被刘邦所害自知韩信不肯答应,又怕此时泄露出去,蒯通便假装疯癫,不知去向韩信这边迟迟没有援救,项、刘都摸不清韩信要干啥,索性两人偷摸在鸿沟划定界限,达成和解,结束了多年的纷争。
项羽也将刘太公和吕雉安全送回汉营张良得知后,直呼汉王糊涂然后告知刘邦,韩信如今已经清剿了齐国残余势力,不久便会出兵援救就这样,刘邦单方面撕毁和约,在项羽撤军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项羽前期仓皇应战,但很快便扭转局势,打败了刘邦。
这回刘邦算是明白了,要想真正战胜项羽,登顶庙堂,绝对离不开韩信韩信此时还没援助的动静,他问张良原因张良说出真相封齐王只是个名声,没有实际封土,韩信自然不肯出兵刘邦听后当即下诏书,让使者送去韩信打开诏书瞬间消除了疑虑:原来汉王是相信我的。
使者见韩信面露微笑,便问何时南下解围?韩信说出早就想好的计策:汉王只需盯住楚军,英布等人在楚军南面攻打,自己在彭城正面对战如此,项羽自顾不暇,招架不住多方位的打压,必灭!其实在这之前,韩信都是以少胜多,如今率领30万,对战项羽的10万,指挥如此富裕的仗堪称头一回。
但是韩信并没有骄傲,他清楚项羽的实力,巨鹿一战用5万人破了秦军40万主力;彭城一战用3万人击溃刘邦联军56万确实不能小觑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但依旧多路设伏,步步为营,十面埋伏,这就是韩信,也是士兵最喜欢跟随的将领。
楚军一点点被蚕食,《史记》写:“十万楚军,战死八万”楚地还真是出硬汉,这样的处境都宁死不降,可歌可泣项羽自己带的军队,战斗力确实强悍,汉军冲杀数回依旧没能擒住项羽韩信沉思片刻,让士兵在四面八方唱起了楚歌,再铁血的汉子听到家乡亲切的歌声,自然无心恋战,四处逃散。
就连项伯也逃走了,这让项羽十分郁闷在虞姬自刎后,项羽都来不及悲伤,就带着仅剩的800人突出重围结果问路的时候被老农欺骗,误入大泽之中掉头回去又遇到汉军灌婴的骑兵冲杀,最后只剩下28人一路拼杀,抵达乌江渡口时,一老者高喊,让项羽上船,以江东为根基,东山再起。
此时的项羽早已心如死灰,无颜见江东父老,将乌骓马送给乌江亭长后,横剑自刎,时年31岁。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自尽前看见老乡吕马童,对他说:“听闻刘邦赏千金抓我,这个人情我就送给你”项羽自刎后,身体被分成了5份,刘邦为了安抚城内百姓,让人将霸王的身体重新缝合,厚葬、立庙项羽一死,刘邦开始卸磨杀驴了。
09一天清晨,刘邦带着一行人直达韩信营帐,收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改封楚王,定都下邳此举其实已经在点韩信功高震主,但是韩信却不自知尤其是在刘邦说出“初汉三杰”时,韩信更不懂得藏拙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韩信确实有高调的资本,比起张良和萧何,韩信是立汉最关键的,自古以来军事力量必须用军事手段去摧毁。
如今韩信名满天下,风头盖过刘邦,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还乡!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韩信回乡时,地方官吏和乡亲们都来迎接了,官吏是巴结,乡亲属于是看热闹要是我大鹰潭也出了这么个人物,我高低也会去瞅一眼韩信感慨万千,当那个曾经让自己钻裤裆的男子出现时,韩信并没有杀他,反而升他做了中尉。
人到了一定的高度,往往是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臭了自己的名声。杀他徒留口舌,让后人诟病。
他还迫切的去找当年的漂母,可惜漂母已逝,只能千金增陵回到下邳后,韩信见到了一位故人——钟离眜钟离眜是楚国名将,与韩信算是半个发小,如今被刘邦通缉,这个时候投奔韩信,属实害了韩信公元前201年,有人举报韩信私藏楚将,欲行谋逆之举。
刘邦直接出兵又怕韩信反抗,于是用陈平计策,假意去云梦泽巡狩,按照规矩,诸侯必须朝觐述职都说做贼心虚,钟离眜正在下邳,刘邦来这里多半是因为自己,去与不去很难抉择此时钟离眜建议韩信直接起兵,刘邦此举已经对你起疑,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但还是被韩信拒绝了,左右为难的韩信,在谋士的建议下,最终逼死了钟离眜钟离眜自杀前同样留下一句话:我今天死了,日后你也会跟着灭亡韩信带着钟离眜的首级见刘邦,刘邦直接命人将其抓住,理由是私藏敌将,擅自在下邳招兵买马。
此时韩信才想起蒯通说的话,当真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按照刘邦的性格,肯定直接杀了韩信,谁喜欢做个皇帝整日提心吊胆?只是时机不太成熟,立国就杀功臣,那些将士怎么想?所以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只能住在咸阳,辛辛苦苦打天下,如今成了被软禁的政治犯。
软禁就软禁吧,偏偏陈豨又来看他,请教如何守赵代之地,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陈豨说是去赴任,其实是被发配,所以一肚子怨气两个“怨妇”在一起,当然是互相发牢骚了聊着聊着,陈豨又撺掇韩信造反,奇怪的是韩信这次没有表态。
公元前197年,刘邦老爸病逝,陈豨没来治丧,经查,他正联合匈奴,发动叛乱白登山被围之后,刘邦再也没有以前胆肥了,毕竟要珍惜得之不易的皇位于是,他想让韩信重出江湖,平定陈豨,只是韩信没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刘邦问“以陈豨的能力,最多带多少兵”?
“陈豨善于用兵,二十万!”刘邦:“如我能将几何?”“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追问:“子有何如?”“臣多多而益善耳”忠言逆耳,实话伤人在韩信眼里,刘邦还不如陈豨,确实有被激怒到刘邦脸色铁青道:你都多多益善了,为啥还能被我擒获?。
韩信察觉到了异样,立刻回:陛下不善统兵,善驭将通过这次谈话,刘邦认为更加不能放韩信出去,因为他对自己已经心生不满在平定陈豨叛乱后,刘邦欲借机杀掉一批异性王,其中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作为韩信的伯乐,萧何在除掉韩信时又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他将其骗入长乐宫。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了:“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吕雉给的理由是韩信勾结陈豨,里应外合谋反韩信死前大声喊道“悔不听蒯彻之言!”时年35岁刘邦看见韩信首级后,史记用“亦喜且怜之”来形容他的心情。
韩信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从古至今,真正的英雄都是不屑于人情世故的,圆滑阴暗的人是当不了英雄的因为韩信的死,天下诸侯震惊不已为此,唐朝诗人刘禹锡写了一首诗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用词简单易懂,却道尽韩信的一生,同时又告诫了后人。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北京南站在哪个区_北京南站在哪个区哪个社区
1.上海虹桥站换乘区上海虹桥站那可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交通枢纽。它那个换乘区非常大。什么高铁、地铁、机场、长途客运的都有…
-
西晋八王之乱_西晋八王之乱地图
北方人民大量死亡,直接导致了300多年的混乱时期,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我国最黑暗荒唐的一段历史。东汉王朝建立160年后,天下大乱 一分为…
- 三季人的故事_孔子讲三季人的故事
- 搞笑鬼故事_多巴胺搞笑鬼故事
- 朱元璋八字_朱元璋八字格局
- 友邦惊诧论_友邦惊诧论背景
- 亚路嘉_亚路嘉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