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周作人散文_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

导语周作人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大都知道他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之弟,也或多或少都了解二人间的不和,这场兄弟间决裂的原因至今扑朔迷离,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周作人散文_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

 

导语周作人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大都知道他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之弟,也或多或少都了解二人间的不和,这场兄弟间决裂的原因至今扑朔迷离,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除此之外,民国、鲁迅、兄弟失和仿佛成为周作人身上的标签,我们对于周作人的印象似乎仅止于此,对于他的作品,我们知之甚少。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他和鲁迅对比,会更好的理解他一直到五四以后,周作人的生活经历大体上和鲁迅非常类似先是到南京求学,然后又东渡日本,1906年7月,鲁迅带周作人去了日本回国后,全家搬到北京,住在八道湾周作人先后到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任教。

周作人和鲁迅两个人关系一直非常亲密,但是,性格差异很大周作人相对比较从容、沉静、柔和,鲁迅比较热烈、激烈、刚毅一些这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也能得见一、周作人的散文概况周作人的散文,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前期和后期。

一般来说,前期指的是五四时期,后期指30年代我们这里提到的散文主要指他的前期作品

图一·周作人1、内容取材广泛、表现自我五四时期周作人的作品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等其中包括文艺随笔、杂文、抒情小品等等多种文体就题材而言,比较杂,这一点和鲁迅一样。

,知识范围比较宽,有人认为是取材广泛,其实,杂文随笔的取材往往都很广泛像林语堂所说的,"宇宙之大,苍蝇之微",什么都可以写,也是杂文自由性的一种表现就精神气质而言,周作人的散文内容,就是"表现自我"这种表现自我,。

一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即面对民国社会现实的个人思考;二是个人趣味,指的是纯粹个人性的写作,就是个人情趣的真实直率的表现。

图二·《周作人散文钞》2、风格追求平淡、态度从容他的文章就风格而言,境界比较高远无论是深刻泼辣,还是自然平淡,都触及到人性、人生的关键和要害之处而且,周作人始终以一种从容、自信的态度面对一切读完他的文章只觉自然简单、韵味纯厚,仿佛一杯茗茶,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从文学技巧上来看,没有什么技巧,也看不出什么技巧,就是心里的感觉、体会被贴切地表达出来看似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或者说有一种味道语言拙朴,不尚修饰不张扬,笔调从容舒缓,娓娓叙谈,具有谈话风格与鲁迅的尖锐不同,周作人的散文表面上看起来不露锋芒,但我们读毕却总是忍不住回味,文章的主题正是在一次次回忆中层层展现。

图三·周作人的散文就像《喝茶》一样,回味无穷二、用"深刻泼辣"的文章针砭时弊1、社会批判、人生批判的杂文"深刻",就是能深入事物的本质,"泼辣",就是指自由、无所顾忌实际上,就是杂文类似于鲁迅杂文,风格却有所不同。

这种"深刻泼辣",需要对社会、文化、人生具有非常透彻的认识,从这个方面看,和自身修养有关但是,深刻也和思维方式有关,需要作家善于逆向思维,或者说是差异性的思维,能在大家认为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很独到的东西,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这种深刻来

周作人的杂文主要是进行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也有一些人生哲理、文学随笔之类的和五四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文化、思想具有密切关系,乃至政治事件具有密切关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社会性通常在文学史上,把他的这类文章看作是更积极的文章。

图四·抵达东京访问,周作人被很多人骂"汉奸"这类文章和鲁迅有相似之处,冷峻、独到,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弊病所不同之处在于,周作人的文笔相比来说更加圆润,没那么张扬2、具体作品中品味其冷峻的目光比如,他在《我们的敌人》中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是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入手,指出我们的真正敌人,不是活人,而是死人,是那些。

"附在许多活人身上的野兽和死鬼"他指出,深藏在人们心中的封建礼教远比现实中的活人更可怕在《上下身》中批判封建禁欲主义道德观念,主张解放人性他指出,人的肉体是一个整体,可是有人却以肚脐为界分成上下的等级这种对人正常欲望的客观正视在当时的年代是十分难得的。

图五·"五卅"运动中上街的学生《吃烈士》是针对纪念"五卅"运动的庸俗化在纪念五卅运动的时候,一些人乘机发财,谋取暴利"五卅"烈士牺牲,有人则当上官;一些商人用五卅之名捞取私利,出五卅鞋,五卅秋纱周作人说,这是"吃烈士"。

文章开始的时候,先讲中国人是吃人的民族然后,逐渐指向现实,把现实批判和文化批判结合在一起三、在平和自然的散文中品味人生1、品味其散文需要清心寡欲平和自然的散文,也叫"闲适冲淡"的文章,这类作品取材比较广泛,很多是写故乡风俗人情的,也有写现实生活的,有对人生的体味的,但是,

心境、情调是平淡自然的,是内在情绪的一种渴望,同时,也不乏对人生、社会的更深刻的见解。

图六·书店中多是此类周作人的散文,但又有几人能读进去呢这类散文的关键,表现的是个人性情感和趣味,是一种心境流露,一种情调,一种个人性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表达,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东西具有一种隐逸的超脱的情调。

阅读这类散文,其实,也需要相应的读者第一,最适合那种天性上好静不好动的人清心寡欲的人如果能整天沉醉在自己喜欢的一些琐事中的人,比如养花、养鱼,大概更喜欢周作人的这类散文但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比较少,尤其是年轻人,更少。

第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去阅读因为中年整天忙碌、奔波,太累,太烦躁,于是就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一个人静下来老年人,折腾了大半辈子,多数人心态比较宁静了,可能会比较喜欢读周作人的这类散文2、在具体作品中沉淀自我。

《故乡的野菜》讲述故乡吃野菜的风习,有一种淡淡的乡情从妻子在菜市场买菜,谈起故乡的野菜讲了野菜的种类:荠菜、黄花菜、麦果、紫云菜采摘、吃法,还杂夹着童谣、引经据典这或许会勾起每个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

图七·荠菜,也叫百岁菜除此之外,他的很多散文都是描写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正是杂文的特点之一比如《北京的茶食》以从日本的一篇文章开头,说到北京没有真正茶食感叹日常生活的粗糙鄙陋,渴望一种超越性的日常生活的心境。

《谈酒》中海阔天空地谈喝酒谈了酒的做法,喝法,黄酒,以及喝酒的趣味从这些散文的题目中我们就不难想象其内容,他的很多散文都是这类主题,从中不难看出,周作人是一个对生活有很高的观察能力的人,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

这让我们常常能在他的散文中寻得共鸣四、周作人参与社会与回归内心的矛盾心态上面提到的两种看似无法兼容的散文,却恰好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内容,也构成了他精神、思想的基本骨骼一方面体现出周作人参与现实的精神,另一面体现出其回归自我内心的格调。

两者是矛盾的统一在周作人身上的。

图八·《域外小说集》中收录了周作人与鲁迅共同翻译的外国小说周作人自己是不避忌这种矛盾,反而特别欣赏自己的这种矛盾原因何在?其实这是为了追求一种健全的人生在周作人的眼里,人既要工作,又要休息,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做"叛徒",就是一种于社会有益的工作,致力于改造社会做"隐士",即暂时放开工作,以求精神上的轻松,放任自己的性情,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超脱也可以这样理解,周作人是一个比较宽容、中庸和豁达的人,他对人生的这种看法,实际上,非常符合人生的实际状况。

所以,周作人的双重性格,也是人性普遍的特征因为人既是社会的存在,同时,也是个体的存在结束语:周作人的散文是很私人性的,不应该有太多的人感兴趣现在书店里到处都能见到周作人的散文,实际上是一种流行性潮流人们都喜欢谈谈周作人散文如何自然、如何炉火纯青之类的,其实,也是附庸风雅,未必真的感兴趣,也未必真能读出什么味道。

那么作为忙碌的普通人,我们该如何阅读周作人的散文呢?这就需要一种心境实际上,这种心境如果不把它太神化的话,就是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这是中国道家文化的一个基本追求普通人在生活中,也会有一种心境比如有同学在寝室里养鱼。

周作人往往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的一种美感心境。喝茶、喝酒、苍蝇、虱子,鸟声,雨声等故乡风物等诸多琐碎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