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张抗抗散文_张抗抗散文摘抄语录作文

#翻阅2021#题材:读书笔记书名:《张抗抗随笔》——张抗抗个人评分:85(满分100)除却喜欢看各种散文合集,我也爱看某些作家单独的散文集,因为倘若编撰精美些,我能看到该作家长期形成的语言风格,倘若他文章跨时较长,我甚至能看到他成文笔触

张抗抗散文_张抗抗散文摘抄语录作文

 

#翻阅2021#题材:读书笔记书名:《张抗抗随笔》——张抗抗个人评分:85(满分100)除却喜欢看各种散文合集,我也爱看某些作家单独的散文集,因为倘若编撰精美些,我能看到该作家长期形成的语言风格,倘若他文章跨时较长,我甚至能看到他成文笔触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化着,直至最终的炉火纯青。

也因此我爱看年纪较大的作家的作品,甚至是已故作家的作品每个人的文学素养都是一坛酒,有的人是十年份的,有的人是三十年份的,正如酒越老越香,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假如真的有江郎才尽的人物,那他的作品也不太值得一看,须知,作家也是一种职业,敬业者都是越老越有经验,越老越厉害。

我这段时间阅读的便是张抗抗的散文合集,开篇写到四十岁生日的一些感悟,便让我确认值得一读,因为文章中对于生命与时间的思考,足以让我相信她确实是很有想法的人。

她在这本散文集中写了许多东西,平常些的就有所见的美景、所吃的食物,递进一层的便有语言的研究、文化的发展、时代的反思而这些外部的种种汇聚到她的身上之后,她便开始关注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读过哪些书?又写了哪些文字?以及悼念与她相逢,又离开她生命里的人物。

她向外探索世界,也向内探索自己,目光投向哪里,文字便随着她去往哪里。在她经历的整大段的人生中,我最喜欢的是她讲自己经历的过去,最不喜欢的是她浅谈城市与建筑的内容。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她丢失了自己的日记本,因为其中记录了自己的暗恋心事,她担心有人拿着他对自己和家庭造成伤害,惶惶不可终日许久,但奇怪的是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但她从此不再写日记,12年后有人来信,询问她是否为两本日记的主人,并附上了日记中的某一页作证,张抗抗自然认出来是自己的日记,于是她从读者的嘴中听到了日记离开她之后的故事。

都说无巧不成书,张抗抗没能想到她的青春日记还能回来的一天,读者也没想到日记的主人竟这么有名,世间的缘分大抵就是如此,奇妙而有趣第二个故事是她收到读者来信,由于她刚发表的小说中有个牺牲的战士的故事,与读者失踪多年的二哥的经历极其相似,故来信求证。

不过这个故事是张抗抗母亲所亲身经历的,所以她回家和母亲沟通后,由母亲郑重回信,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沟通政府,共同确认确实为同一个人我读来不甚唏嘘,有人用文字为英雄列传,有人在文字外寻寻觅觅,一朝相逢,便似烈火浇油。

由文字转向真实,那文字便活了过来,真正地形成了一个“人”

人人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她写自己经历过的人生时,语言质朴、自然,所思所想都很容易让人把自己带入进去,情感上,无论是怀念的,还是批判的,甚至是惊喜的,她用的第一人称,都让人轻易的随她的文字而喜,随她的文字而悲。

但是她谈及城市与建筑的时候,数篇都偏概念化、名词化、严肃化,或许更像是论文汇报,同样的第一人称,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代入感整体而言,书的前半部分比较符合我的口味,后半部分对我而言有些勉强,甚至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我听说过一个理论:读书要适配自身的知识阶段。或许,如今的我就是习惯轻松、可读性强的内容,而不习惯严肃理性的篇章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