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_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什么作者是谁

中国古典名著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包括诗歌,小说,喜剧等。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四大名著”现多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前三部作品成书于明朝,而《红楼梦》则成书于清朝。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_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什么作者是谁

 

中国古典名著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包括诗歌,小说,喜剧等在小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那么,今天笔者就聊聊所谓“四大名著”的来龙去脉古代只有四大奇书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四大名著”现多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前三部作品成书于明朝,而《红楼梦》则成书于清朝。

但翻看白话小说的发展历史,民国之前压根没有四大名著这个概念,跟它有点儿关系的,应该是“宇宙四大奇书”。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根据明末清初小说戏曲家李渔的记载,“宇宙四大奇书”这个概念最早提出的可能是明代中后期太仓大文学家王世贞(1526~1590),作为当时最知名的评论家,王世贞自然要对当时的书籍市场指点一下江山,于是他选了《庄子》《史记》《水浒传》《西厢记》四本作品并称“宇宙四大奇书”。

后来,不少文人都沿用这个称呼,提出了他们所认为的“四大奇书”以文体论,这四部作品分别属于诸子散文、史传文学、元杂剧、通俗章回体小说李渔认为,作品的归类当以类相从,因此他更赞同苏州才子冯梦龙的看法,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并称“四大奇书”。

墨憨斋批点《北宋三遂平妖传》有张无咎序(张氏乃冯梦龙托名),其中谈到了小说“奇书”的话题:小说家以真为正,以幻为奇然语有之:“画鬼易,画人难”《西游》幻极矣,鬼而不人,第可资齿牙,不可动肝肺《三国志》人矣,描写亦工;所不足者幻耳。

然势不得幻,非才不能幻,其季孟之间乎!尝辟诸传奇:《水浒》,《西厢》也;《三国志》,《琵琶记》也;《西游》,则近日《牡丹亭》之类矣他如《玉娇丽》《金瓶梅》另辟幽蹊,曲终奏雅,然一方之言,一家之政,可谓奇书,无当巨览,其《水浒》之亚乎。

这是李渔平生的最后一篇文字,在序言中,他对于《水浒》《三国》《西游》《金瓶梅》均给与高度评价,谓之“奇书”。于是,冯梦龙提出的“四大奇书”之说,经李渔的阐扬,得以名传后世。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由于这四本书均为明代人所写,因此又称“明代四大奇书”不过,在李渔之前,“四大奇书”确已是呼之欲出万历年间,李贽将《史记》《杜子美集》《苏子瞻集》《水浒传》《李献吉集》列为“宇宙内五大部文章”;天启三年,烟霞外史序《韩湘子全传》云:“有《三国志》之森严,《水浒传》之奇变,无《西游记》之谑虐,《金瓶梅》之亵淫。

”崇祯元年,峥霄主人《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凡例》中说:“故不学《水浒》之组织世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景,不习《金梅瓶》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崇祯年间,金圣叹提出“六大才子书”,包括《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水浒》。

明末,爽阁主人夏履先《禅真逸史·凡例》中说:“今编订,当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垂不朽,《西游》《金瓶梅》等方之劣矣” 顾起鹤《三教开迷传引》中说:“顾世之演义传记颇多,如《三国》之智,《水浒》之侠,《西游》之幻,皆足以省睡魔而广智虑。

”天许斋《古今小说识语》中说:“小说如《三国志》《水浒传》称巨观矣”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词》中说:“《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清顺治间,西湖钓叟序《续金瓶梅》中说:“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水浒》《西游》《金瓶梅》者,何以称?”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中说:“元施、罗二公大鬯斯道,《水浒》《三国》齐齐正正,河汉无极,论者以二集配伯喈、《西厢》传奇,号四大书。

厥观伟矣!” 这些论说,均出现在李渔之前,其论列作品多寡不一,文体不一,具体好恶也各有差异,但或列之于“五大部文章”“六才子书”“四大书”“三大奇书”,或将其作为评价其他小说作品的参照,足以见出《水浒》《三国》《西游》《金瓶梅》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绣像此后,“四大奇书”偶或有不同的说法,如观鉴我斋《儿女英雄传序》、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评》分别以《红楼梦》《封神演义》取代《三国演义》特别是《红楼梦》横空出世后,人们惊叹这才是“小说家第一品也”,更有人提出《红楼梦》才是“第一才子书”。

于是,就有了鲁迅所说的:“明季以来,世目《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于文人”由此亦可觇知明清通俗小说经典化过程之一斑。

民国初期,研究白话文学史的胡适则认为,“此三百年中,中国乃发生一种通俗行远之文学文则有《水浒》《西游》《三国》……之类”后来又说:“吾国第一流小说,古人唯《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

简言之,直至民国时期,也只有“四大奇书”这一说法,没有四大名著这一说法!那么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四大名著的由来四大名著是现代概念最早这就是一句广告语1919年情人节(也有人说是1912年情人节),当时有个书商找到上海《申报》,请他们给自己打个卖书的广告,广告内容是“。

四大名著特价六折”,但卖的书压根不是这四本这时候,“四大名著”还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想卖哪本就说他是四大名著,比如说“四大名著特价六折”,书目是:《循迹晓讲》《循迹讲堂》《方老师语录》《循迹编辑部杂谈》到了1949年,因为《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出版量很大,一些出版商就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在一起,称之为“四大名著”,但当时“四大名著”的说法并没有流行开来。

直到1951年,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的冯雪峰提出了四项出版计划,这个出版计划包含所涉及的四部书就是《水浒(七十回本)》《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据说,这四部书大量出版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各大学、中学、报馆、图书馆、研究所,甚至一些演剧队都纷纷邀请冯雪峰作报告,解释一下当时政府对古文学的态度这四本书在当时能够重新校对印刷,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古典文学组会议上,各重要负责人一致表示要把古典名著推广开来,因为历史文化必须弘扬据相关部门统计,1949年10月—1966年4月,《水浒传》印了267万册,《三国演义》印了646万册,《西游记》印了379万册,《红楼梦》印了284万册,这四部小说当时在古典文学类书籍中印量靠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四部古典小说的发行确实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195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被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不过,那个时候,仍然没有“四大名著”之说。

1966年,这四部书被特许出版,“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才慢慢流传开来,并渐渐有了雏形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开始大批量重印,到1972年底,这四部书总共发行137万册。

到1973年,《红楼梦》又加印了50万册,依然是供不应求1975年,北京、上海等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水浒传》由于那时候没有网络小说,也没有丰富的课外读物,所以“四大名著”几乎成为人们的必读书1978年—1984年,据相关统计,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几部书,位列前三名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而《水浒传》则排在第五名。

20世纪80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已经广为流传1981年出版的《文学理论》提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中的四大名著,它们是一个完整的“大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这篇文章中,说到《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和它们塑造了众多的典型艺术形象是分不开的。

时间来到1982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吸纳西方文化,这导致大批西方小说冲击了中国小说市场在充分考虑“市场需要”之后,有关负责人决定要在中国小说中,招一批优秀作品跟那些舶来文学分庭抗礼,于是,1982年6月,当时的《红旗》杂志文艺部编的《论文艺与群众》提出,四大名著引用了“四大奇书”这个概念,“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由“四大奇书”发展而来。

之后,真正以“四大名著”的名义出版这几部小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较早的名称是《漫画四大名著》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合订珍藏本)》进入21世纪之后,“四大名著”的说法越来越普遍所以,“四大名著”的叫法并不是某个权威人士的规定,而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几部书大范围出版后所形成的一个不成文的习惯。

也就是说,这四部书之所以被称为“四大名著”,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代表了多么大的文学成就,而是因为读者增多,约定俗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