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汪曾祺散文_汪曾祺散文名篇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汪曾祺散文_汪曾祺散文名篇

 

一、作家介绍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执笔改编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迅速获得"解放"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代表作京剧《沙家浜》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打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经典!有读者留言:窦跃生的写作风格、语言特色酷似汪曾祺。

于是,我精心研究汪曾祺二、原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 dǎn ]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

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

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 绿茵茵 唱个唱, 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篎篎篎篎”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

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三、赏析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热爱生活)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细节的放大)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

(起得早,练书法,读书,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强调主题:热爱生活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复沓) 凡花大都是五瓣(对花的仔细观察),栀子花却是六瓣(花中的另类,在普遍中寻找个性)山歌云(用山歌来画龙点睛也是修辞手法,民谣、儿歌等等):“栀子花开六瓣头。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细写栀子花的形状、颜色、味道、个性,像画国画的大写意)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 dǎn ]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平民花儿,接地气。

从爱花儿这个细节反映从作者热爱生活)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特别精彩、经典拟人化修辞手法平民花儿的粗俗个性,不受文雅人待见粗人说粗话,粗花儿的口气生活气息特别浓厚。

作者亲民情结的流露语言的老道,真是达到了文狐级别,老妖精一枚啊!)”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卖花姑娘也是平民),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白兰花的形状、颜色、味道、个性,同样惜墨如金,像画国画的大写意,),为上海长三(cháng sān高级妓女)堂子(高级妓院)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对妓女花儿的描写)。

我觉得红“倌人”(红倌人意思是卖艺又卖身的女子她们不光有着清丽脱俗的外表,也会读书写字、吟诗作画同时需满足买主的兴趣)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船娘指摇橹撑船的人,特指女摇橹掌船人)髻边花更为刺激(将花儿比人,栀子花好白兰花,写从三种人间烟火气的女人)。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介绍各种夏天花的个性)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一笔带过地介绍平民花儿)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这些野草花儿,不名贵,但生命力旺盛粗粗地列举)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

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有个性的详细写)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 绿茵茵 唱个唱, 把狗听(这个花儿讲解得很详细,细节决定成败)。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

“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对西瓜的描写很具体有声有色:喀嚓有声,黑籽红瓤)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有声有色,让人过目不忘)。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篎篎篎篎”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有声有色)。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瓜果、昆虫分层次写) 乘凉(这一段只有两个字一个句号惜墨如金)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

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平民百姓的乘凉方式,比起贵族要妙趣横生许多吧自由自在的舒服,不讲形式。

看天上变幻无穷的景色)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很像新闻消息的写作,结尾戛然而止,三个排比句子了,了,了。

鸡头米给人留下余白,越想越有味)四、主题情怀但汪曾祺笔下的夏天,却更显恬淡韵味汪曾祺的散文非常有名,他的散文总给人一种“闲话”的感觉,朴实但又很有生命力,充满诗意有人曾问汪曾祺:“为啥总写没主题的文章?”,汪曾祺却非常郁闷:“我哪篇文章没主题啦?”。

那么,大家就来看看汪曾祺的《夏天》究竟有没有主题?作者通过对夏天花草、瓜果等植物,及蝈蝈类动物,还有月亮等景色的观察、描写,通过对夏天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吃的感受,表达了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中心思想很明确,就是第一段重复两句的“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五、艺术特色1.意境美早晨讲到植物,再讲瓜果和蝈蝈,晚间的乘凉赏月,最后又回到吃上去了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船娘髻边花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

“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2.意象新颖别致很多文人墨客也都写过夏天三毛写: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老舍写:天气是热的,可是一早一晚相当的凉爽,还可以做事。

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会不受到暑气的侵袭……但汪曾祺笔下的夏天,却更显恬淡韵味汪曾祺的散文非常有名,他的散文总给人一种“闲话”的感觉,朴实但又很有生命力,充满诗意不写夏天的烦躁,而写“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随后,汪曾祺开始谈那些夏天里的植物,有香气浓烈的栀子花、甜俗的白兰花、幽静的珠兰、晨开午谢的牵牛花,还有秋葵、凤仙花、狗尾巴草、马齿菜、苍耳、“巴根草”、“臭芝麻”……可谓是种类多样。

3.吃的艺术汪曾祺真的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除了留神观察草木之外,对于吃也是非常有研究的,很多关于吃的名篇都非常诱人把西瓜、香瓜写得馋涎欲滴而在《夏天》里,他也提醒读者:“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真的是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吃的汪老4.语言老辣生动活泼拟人化的语言,使之具有人的灵性,令人伤情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写出剖瓜时的声响和感受,给人丰富的想象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引用山歌“栀子花开六瓣头”佐证栀子花是六瓣,引用童谣“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写“巴根草”的顽固,都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六、延伸阅读欣赏秋天的原野 睡莲红艳的湖,柿子盈枝的树,风动月来的亭,高歌报喜的鸟,红砖蓝瓦的家……在这一步一景、一步一画、一步一诗的美丽乡村采风,心中激荡起铿锵欢快的旋律: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金秋时节,一群作家到金华镇参观美丽乡村 金华,距南阳城区只有几十里的路程我们沿着两旁开放着格桑花的公路,一马平川入画屏 到了乡亲一声:“回来了!”顿时,亲爹亲娘似的笑容绽放,一股暖暖的乡情围绕在心房四周。

回家的感觉让我疾呼:有一个故乡,叫金华 原野一派原生态天高云淡,蓝天白云,澄澈得没有一丝丝污染父老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在农田里叠印他们在弥散着野菊花香的农田里,薅花生、刨红薯、挖芋头、摘辣椒、掰玉米、拔萝卜……那弯下的腰身,那高举的双臂,搭建起丰收的凯旋门。

我崇拜,这橘红色的秋天柿子的橘红、玉米的橘红、丰稔的橘红、秋阳的橘红……就连那《大自然文学》杂志的封面都扎染成橘红了 和大作家一起采风,是我的荣幸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周同宾,全国人大代表、文联主席廖华歌,殷德杰、水兵等等。

我们是来美丽乡村采风的,是来采摘文学的,是来收获秋色的 回来了,回到园林式的家--大徐营小刘庄村踏着泥土芬芳的阡陌,绿漪湖映入眼帘这一泓盛开着睡莲的荷塘哦,乳白的花朵、艳红的花朵,睡成一帘又一帘幽梦我在遥想,梦中朦胧的荷塘月色,足可以妙曼成一篇清丽的散文诗。

我怀疑,是不是回到了周大新《香魂女》中的香魂塘畔? 圈养在城市楼群单元里的孩子,拿这乡村的荷塘与公园假山水池相比,会发出惊叹:“啊--这可是真大海呀!” 村边,一口百年老井仿佛诉说着故乡的编年史一口老井,定位了故乡的坐标。

现如今,井,退休了,用一通石碑屏蔽了,却成了一道风景早在五十年前,每个村庄都有一口井井,的确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毛主席在江西瑞金的时候,在那里挖了一口井老百姓立碑纪念曰:“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村中的风动月来亭即便是在下雨天,乡亲们在这亭子中,能听原生态的风,可观原生态的雨柿子树,好励志的柿子树哇,像极了励志的主人橘红色的果子挂满枝头,映照着村庄的笑脸,骄傲出村庄的表情一根指头粗细的枝条上,就结着十几个硕果。

于是,这风景便成了人们拍照的道具 这被丰收压弯了腰的柿子树是我的家人哦留下三五枚柿子吧,留下来,这是父老乡亲的恩典,给茫茫的雪原、给皑皑的寒冬,留下橘红色的灯盏,足以照亮漫长的冬季,给孩子们讲述甜蜜冬天里的童话。

留下来,给越冬的鸟儿一点儿暖心的食品让鸟儿们品尝感恩的回馈也让鸟儿们的徒弟--人类,学会对上苍的感恩,对原生态的孝敬 回来了,回到意景园艺基地这是一个花卉苗木的家园花园门口站着大酒店门童一般的紫薇树像招牌。

像形象代言这棵刚刚美发造型过的紫薇树,可是大有来头的我把这紫薇命名为“紫薇花王” “谁能猜出,这紫薇价值多少钱?”大家面面相觑正在忙碌的公司负责人郑大强笑眯眯地介绍,这棵紫薇,有客商出价七万,没有卖现在嫁接了国外天鹅绒新品种的紫薇花枝条。

这一嫁接,价格要翻两倍,价值二十多万元呢一棵紫薇花,价值二十万?我惊诧,这次真的让我这只“井底之蛙”见识了大世面 嫁接,令我想起两件趣事前苏联有一位搞植物嫁接的科学家--米丘林,曾经被全世界的学术权威痛骂作:开植物妓院,丧失道德伦理。

还有一个逗笑的故事二月河的父亲喜欢搞植物嫁接他把西红柿和土豆嫁接后,土地上面结西红柿,土地下面结土豆而十几年之后,有报纸爆出新闻,特大奇观:西红柿与土豆嫁接成功 从浮想联翩中回来,徜徉在花木林丛海洋各色花卉苗木使人眼花缭乱。

突然,看到高大树木上的喜鹊窝,这可是存放喜报的百宝箱啊,这可是生态文明的实物标本啊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在晴空上为原生态的故乡,朗诵着一首赞美诗是啊,这里,每天都有喜报让蓝天阅读;每天,都有喜报让大地唱颂 回来了,回到邓唐营小李庄村。

小桥流水、红砖蓝瓦、农谚满墙柴瓦房,不是居室了,而是艺术品,是一片乡愁尖尖的屋顶,是一撇一捺组成人字人家的人,家人的人墙,是一个口;门,是一个口;窗是一个口家里有几口人的口两扇窗,四目相对,能望穿秋水的两扇窗啊,多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口,多像两个白头偕老的口,老两口的口。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连房前屋后的野花,诸如凤仙花(乳名指甲花)、青葙、百日草(乳名叫步步高)、红蓼花之类,也开放着纯正的乡音,也开放着原生态的方言我小心翼翼地采撷着,采撷这饱含浓浓方言的野花的种子。

我要把花种子带到城市去,我要把故乡的方言带到城市去,我要让城市新居的阳台天天绽放老家的芬芳,我要让城市卧室的席梦思夜夜听到故乡亲亲的、白发亲娘般的呼唤我要让子子孙孙,不管是讲英格丽馨,还是讲普通话的子孙们,都能听得懂故乡的爱,都能听得懂生态文明哼唱的摇篮曲。

回来了,回到谢氏文化苑这是远古时代古谢国的故乡远游的赤子倾情赞助,金华镇投资一千多万元复兴谢国文化苑,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已经初具规模一条僵石河从这里擦身而过,一股清流涓涓母亲河的乳汁窄窄的田埂上,苍耳子生养出一群一群酷似刺猬的孩子;牵牛花一朵蓝、一朵红地飞黄腾达,似乎真的要牵出一头水牛来。

回来了,回到东谢营一口荷塘在致辞,在致一篇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那些英姿飒爽的荷叶在鼓掌参观农村公路五十年文化巷,让我们回味着“要想富,修公路”的味道生态的画笔,描呀,描,描出故乡的色彩金黄的玉米堆成戴蓑笠的粮仓,橘红色的玉米晾晒在谷场;还有红玉米呀,从老乡痖弦的诗集中蹦哒出来,多像村姑长长的头发辫子,挂在瓦房的屋檐下,亮丽我的故乡。

这可是我童年珍藏的故乡的记忆么?走出小巷,踏上康庄大道在暂别故乡的那一刻,我们恋恋不舍地在古木亭子前合影,留下一个念想乡亲们把花生和芝麻送进油坊,磨成香喷喷的小磨香油,让家的味道更加浓郁乡亲们用一串串火红火红的辣椒,精装修着农业。

装点着美丽乡村喜悦的殿堂这,秋天的金銮殿哦 我终于明白,金华,可以解读为金色年华金色年华哦,我的故乡这明净的蓝天,这深情的土地,让我跪拜我跪拜这秋阳暖暖的天空,我跪拜这原生态的土地,我跪拜这生命的根本,我跪拜这万物的摇篮,我跪拜这橘红色的乡情,我跪拜皇天后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