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集_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我高中时候读的一部散文集,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读《文化苦旅》的震撼。进入大学又读了《文明的碎片》,我记得那是冬天周末一个下雪天,吃完午饭之后在学校的餐厅里读这本集子,靠窗的一个单桌,窗外风雪,室内温暖,读着秋雨散文,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我高中时候读的一部散文集,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读《文化苦旅》的震撼语言居然可以像诗一样的优美,感情居然可以这么的内敛,文化居然隐藏在残山败水之间,读惯了“礼赞”,“讴歌”之类的散文,词库已被“啊”,“劳动者”等词汇占满的我,完全被征服。

我选择了几段印象最深的分享给大家。

“开封: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一一《五城记》 幸好,夜航船终于慢吞吞地走到了现代吾乡的水路有了一点好的征兆:几位大师上船了一一《夜航船》 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
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一一《西湖梦》

从文字到感觉,从形式到内容,余秋雨完成了对当代散文界的颠覆他的的文字不是单纯的学术文字,但又比一般的散文更有学术气息这就让杨朔,刘白羽,秦牧等“歌派”散文马上让位学术性的遣词造句使文风更加理性,营造出更加典雅的中国古典文化意境。
一种清新别致的新散文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

我从此成了一个秋雨散文的热情读者进入大学又读了《文明的碎片》,我记得那是冬天周末一个下雪天,吃完午饭之后在学校的餐厅里读这本集子,靠窗的一个单桌,窗外风雪,室内温暖,读着秋雨散文,沉浸在古典文化的意蕴当中。
随后又迫不及待的等待余氏的新书,终于《山居笔记》出版了,马上坐公交车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选择一个极好的时间,满腹好心情的打开去看也没有特别失望,因为从这部散文集里看到了《一个王朝的背影》,《十万进士》,《抱愧山西》等不错的篇章。
但是也仅仅记住这三篇,对其余的颇感无味心中已经觉得,这部未出之前已暴得大名的集子,远远没有《文化苦旅》那么经典

大学毕业之后又买了余氏的《霜冷长河》,印象当中似乎是没有读完就忍不住放下了,因为几乎没有《文化苦旅》的那种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了,通篇都是些小随感,更多是讲人情世故的我留意了此书数的印数:第一版,58万册!但是,我已经相当失望了。
过了几年,又在新华书店翻了一下《行者无疆》,几乎连买的心情都没有了我最后记住他书的名字是《千年一叹》,严格意义上说,这几乎不能算是他的散文集,像是凤凰卫视的电视专题解说词,不过更多带了余氏某些个人印记而已。
关于此书,我脑海中更多的好像是那些美女主持人和欧洲、中东的图片

那几年电视正火,余氏频繁上电视做节目受访谈我已经认识到:余秋雨在千禧之前,是从学者变成文人千禧之年以后,他已经由文人变成娱乐界宠儿出镜率之高,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名望和人的收入2006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余秋雨以1400万元高居榜首。
可见当时华语界有多少余秋雨的粉连金庸也点赞他

可是问题就来了,名气这么大,各方的负面的抨击之声也就更大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朔王朔嘲讽余秋雨是写游记的,这说明王朔的痞气和无知,他对余的评价是不公正的易中天也借抬高另外一位作家来贬低余秋雨,然而易教授所抬高的夏坚勇,写作的《湮没的辉煌》,具有严重模仿《文化苦旅》的痕迹,但矫情之气尤有过之,读完没有一篇印象深刻的。
市场说明了一切,现在有几人知道夏坚勇?

不过,“秋雨热”还是降温了,我这样的忠粉都不怎么读他了。为什么呢?不想坐冷板凳了,于是走出书斋,走进山水古迹写开了文化散文。余老师成功转型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可是问题就在这。

他对外是以文化学者的知性面庞示人,但同时似乎也没有真正进入文学界。鉴于余氏本无派别,也无界别,尽可看作是业余选手吧。这难免会让其他还在爬格子的学者心怀不满。他的“不务正业”也让真正的作家更加侧目。

你这是男足队员打女足联赛,是职业选手去打奥运会,根本不对等 如果余先生不带学者的光环,那么他的文章也不过如此,如果他没有得到那些景点的追捧,如果他没有赶上旅游热,如果他不是很巧妙的把那些文化经典拿来把玩,他的散文也就不会这么一鸣惊人,洛阳纸贵。

余先生可真是文化界的幸运儿,他也确实具有超前的市场意识,敏锐地把握住了当时的文化复兴的时代气息,迅速投身进去,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在名满天下之后,余秋雨又处处显得高调那种西装革履之下,近视镜片之后隐藏极深的自视甚高与孤高排外,一望便知。
他曾经写过《苏东坡突围》,实际上最应该突围的是他自己

说来说去,余秋雨先生只有一本书可以长留人世,那就是《文化苦旅》至于《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等等,那是一本不如一本就好比优秀的影视剧续集往往不好看《山居笔记》很做作,《霜冷长河》没味道,《行者无疆》苍白,《千年一叹》浮夸。
总归是“为赋新愁强说愁”,余秋雨尚未跳出他的文化大散文的范畴

他努力想再造《文化苦旅》的辉煌,努力想寻求突破,然而《文化苦旅》的成功终究不可复制其实,余秋雨先生有这一部《文化苦旅》已经足够了,他凭借此书赢得的巨大声誉,让他在文化热复兴的中国纵横了将近30年后十年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文化越来越多元,国人对余秋雨的关注度明显下降,但他已经高居巅峰二十年,足以让他笑看风云。

虽然自成名之后饱受争议,但他依然是我心目当中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现年已经70多岁,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仅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他依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学者型作家,或者作家型学者。

附录余秋雨散文精选:“南京: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成都:对整个中国版图来说,群山密布的西南躲藏着一个成都,真是一种大安慰一一《五城记》“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
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一一《西胡梦》 景点,景点,总是景点,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风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张爱玲散文集_张爱玲散文集《流言》
比起小说,她的散文更加自然灵动,但人们却知之甚少。《流言》是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网友评论说:“张爱玲的痛苦不显山露…
-
贾平凹散文集_贾平凹散文集在线阅读
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 爱情散文随笔_爱情散文随笔2023最新版
- 秋天的散文_秋天的散文名家名篇
- 冰心散文诗_冰心的散文诗集有哪些?
- 秋雨散文_秋雨散文小说校园作文素材
- 托物言志的散文_托物言志的散文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