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_优秀散文适合摘抄
现把该文从构思到投稿,再从用稿到发表的心路历程回顾一下,和师友们一起分享我的煎熬和快乐。
从构思到投稿 从用稿到发表民众中学/邹杰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语文月刊》2020年第5期刊登了本人一篇题为《悖论语境视域下马克·吐温亦庄亦谐语言张力探析》的文本解读文章,艰辛的付出有了回报,现把该文从构思到投稿,再从用稿到发表的心路历程回顾一下,和师友们一起分享我的煎熬和快乐。
一、文章的选点、查阅资料和构思写作过程首先是选点作为语文老师,语文教学的起点当然是文本解读、文本细读,而绝大部分教师包括我本人基本是满足于教材、教参的解读,长期的依赖导致解读能力的匮乏,故而我有了自己尝试解读一篇文章的想法,并决心在。
“教材文本”这个要求范畴内解读出文章的新意,力求创新而不越位,深挖而不偏离适逢新课教到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马克·吐温所写的游记散文《登勃朗峰》,这篇文章记录了马克·吐温和友人们登勃朗峰时的游览经历,以散文的笔法描写了上山过程中所见的沿途美景,又以小说笔法叙写了下山过程中所见之人所历之事,秉持着马克·吐温作品一贯以来的诙谐和幽默风格。
但是这篇文章是新入选的篇目,教参对该文的解读已经貌似很透彻,但总感觉有“隔靴搔痒”之惑此外,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期刊对该文的解读文章很少,反而是一些大学外语系或者中文系研究外国文学的一些文章对马克·吐温的研究所积累的文章倒有不少。
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可挖掘的创新点一定有不少,于是就锁定这篇文章,决心要写出新意其次是查阅、整理资料虽然教参的解读一般会比较常规,但不意味着教参的解读就不能采用,所以我在仔细研读文章后,还是老老实实地研读了教参,并在教参的指引下先熟悉文本。
但这个做法不是为了迎合教参,反而是要回避教参已有的解读,力求另辟蹊径,在“多元解读”“多元有界”的引领下,尽可能占有更多的资料进行分析好在中国知网这个平台可以下载大量的资料,我先后搜集一些关于《登勃朗峰》的解读文章、作者马克·吐温生平及其他作品的研究文献,还有西方文艺理论比如“悖论”“陌生化”等理论文献以及孙绍振“还原分析法”等国内文本解读的范例,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阅读分析、摘抄批注。
对有关《登勃朗峰》的解读文章,我采用的是“求同存异”的归类整理方法,找出前人已有研究中的相同点,再列出各人研究的不同点;对马克·吐温生平及其他作品的研究文献的梳理主要是为《登勃朗峰》这篇文章找到具体的出处,比如我找到了《登勃朗峰》英文原版,并和课文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研究点;对国内和国外一些文艺理论文献的关注,我主要是查找适合这篇文章的解读方法,比如“陌生化”理论、“悖论”“矛盾分析”等等,为我解读这篇文章时提供了极有力的辅助。
最后是构思、动笔在选好解读点以后,我便开始构建这篇解读文章的架构,在动笔之前还是先要大量阅读揣摩文本解读类的文章,提炼这些文章在章法上的共同特点,再参考写作组提供的写作框架指引几经努力,终于草拟了一份写作框架,题目的关键词就聚焦在。
“悖论语境”“语言风格”两处,整篇文章设置了三个一级标题,每个一级标题下面再分成三个二级标题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充实,指向一级标题的论述就会充分,而且能够很有力度支撑一级小标题在搭建好框架后,就开始动手写作,只要写作思路清晰了,成文的过程并不十分费事,后面的修改也比较顺利。
二、文章投稿前的选刊、修改、投稿首先是投稿前的选刊自己写好的文章,就像是自己的女儿一样,一定要给她找一个“好婆家”,并不计较有没有“彩礼”当然,找到好婆家的前提条件是自己的女儿要足够“优秀”,“内外兼修”,这样才能为顺利“出嫁”创造足够的条件。
为能使这篇文章得到好的“归属”,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先观察各大语文期刊的编排体例、特点,包括一篇文章所占的版面,字数要求等最后把国内几大知名的语文期刊都细细刷了一遍,最后聚焦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语文月刊》,理由有下:一是《语文月刊》是广东省老牌知名期刊,在省内的影响力较大,还曾是国内语文期刊中的“核心刊物”,有地位;二是《语文月刊》的办刊有高校的背景支持,不像有些刊物只有出版社的背景,为养活刊物其办刊的目的并不十分纯粹,故而该刊有品味;三是《语文月刊》的体例里面有文本解读类的栏目,适合我这篇文章的口味;四是《语文月刊》以文章的质量取胜,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并不显示摘要、关键词和注释之类的附属文字,在文章初稿的排版上要求不苛刻。
其次是修改选定刊物后,就要投稿了但是为了学术端正,在投稿之前还是要做好精美的排版,让文章在文面上能入编辑挑剔的法眼此外,还要做好文章的查重对于我们这些菜鸟写手,难免在行文过程中要“借鉴”一下别人的观点,所以很有可能会超出刊物“重复率”的要求。
用PAPERPASS查重,我这篇文章的重复率约22%,并不符合刊物的要求,于是便修改“降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降至15%左右后来在一些帖子上看到,不同的查重软件计算的重复率并不相同,在PAPERPASS等软件上查重的结果在知网查重时可能很高,有时在PAPERPASS查的结果很高,但在知网上查重出来的结果并不高,网友说这是由于各软件参考的数据库不同造成的,网友们还是比较认同知网的查重结果靠谱一些。
但我想知网查重的价格会高一些,而且又不是学位论文,PAPERPASS这类软件已经够用了也有朋友说不必查重,写好就投,这当然可以,但我想用稿的机会一转就消失,还是查一下会保险一点最后是投稿虽然说这篇文章是直奔《语文月刊》而去,但是在投稿之前还是在知网平台上查看了国内其他知名语文期刊的投稿注意事项,比如《中学语文》《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期刊,几经比较还是比较倾向投向于《语文月刊》。
当把文章成功投到《语文月刊》编辑部邮箱的一刹那,终于松了一口气,反正“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投出去后就静静地等结果吧,如入不了“公婆”的法眼,就另寻下家,反正决心要风风观光“嫁出去”,而且不能陪嫁妆投出去后,就是陷入了等待的状态,抱着无尽的期望,但也做好被拒稿的心理准备。
三、文章投稿后的等待、用稿、发表首先是等待众所周知,有些知名期刊,由于不愁稿件或者其它原因,要么审稿时间漫长,要么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让投稿人很纠结如果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得到的是拒稿的通知,会更令人崩溃。
我之所以对《语文月刊》会另眼相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朋友投稿经验的启发主要是审稿的速度快,而且用稿不用稿都会有一个明确的通知,一般时间为一至二周时间这样就不会浪费撰稿人的宝贵时间,可以迅速修改另投下家就这样,我开始了等待。
其次是用稿终于在投稿的两周后,有一天邮箱里面跳出了一个邮件提示,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邮件内容,只见里面写着“经审核,这篇文章不符合用稿要求”,我知道这一次又落空了,精心教养的“闺女”嫁不出去,当时的心情实在难受,我又一次感叹“天地之大,居然没有一处能容小儿之所”,随后默默地打开文档,又准备再一次为这个“女儿”梳妆打扮,准备另寻“婆家”。
但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准备再投下一家时,邮箱里又跳出一个邮件,我再次打开邮件内容,里面写着“经审核,该文将于2020年第5期刊登,具体以出刊为准”,我揉了揉眼睛,这是真的吗?我宁愿相信这个意外的惊喜,但随后我又疑惑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后来我想明白了,也许是另一个编辑看上了这篇文章,经过内部的再次审核决定用稿,后面一个邮件是确认用稿的信息,而且是原文刊发,不用再次修改。
但我又想是用稿要在2020年第5期,这中途会不会出现变故呢?不管了,等吧!于是,又再一次陷入漫长的等待之中,这一等就是半年时间最后是发表据说《语文月刊》是有稿费的,虽然不多,但代表着杂志社对撰稿人所提供稿件的肯定,于是我便在等待着杂志社的稿费通知。
终于在2020年4月份,邮箱里再次出现《语文月刊》杂志社发来的邮件,这一次是要求我提供支付稿费的联系方式和银行账号,我看到这个邮件,我终于确定文章最终是要发表了,不用再怀疑了其实,我也知道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稿件是否最终被刊用,但我又相信“是你的逃不掉,不是你的求不来”,所以我一直就在等待,还好等来的是好消息。
我把信息填好,再写上表示感谢的话语,发出去后就等着文章发表和收稿费了5月份,我到民众中学收发室终于见到了样刊,稿费也收入囊中,那种满足感难以言表,只记得那天吃啥都是甜味“苦心人,天不负”,这篇文章从动笔写作到最终发表,历时大半年时间,最终获得《语文月刊》的青睐,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一道云烟,代替的是厚重的铅字,“闺女”终于找到好人家,足矣!
往期回顾【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若男:等待与意外——发表背后的故事【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袁丹纯:课堂转型,路在何方?【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运生:教学路上,且行且思——读《教师花传书》有感【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娜:无尝试,不成长——记我的第一次讲座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詹茹冰:研究,是一种态度——读《有效教学》有感【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苏来娣:教研之路的开篇【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菲:聊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优秀散文_优秀散文适合摘抄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
-
父亲写的散文诗李健_父亲写的散文诗李健歌词
“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我一定不顾一切去看你,让你看看我的儿女,长得像我又像你”近来,相声演员岳云鹏写给过世父亲的一首歌…
- 林语堂散文_林语堂散文名篇原文
- 林语堂散文_林语堂散文名篇原文
- 散文诗精选_林徽因散文诗精选
- 散文诗精选_林徽因散文诗精选
- 爱国散文_爱国散文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