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_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麦田人偶”! 考研助力 导语“考研助力”是“麦田人偶”专为中文系考研者开设的栏目,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麦田人偶”!
考研助力 导语“考研助力”是“麦田人偶”专为中文系考研者开设的栏目,每天推送1-2个科目的考研参考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各校考研参考书(会注出来源),以知识点整合的形式助力考研!科目共十门,包括:①文学概论(或称文学理论)
②中国古代文学史③中国现代文学史④中国当代文学史⑤西方文学史⑥东方文学史⑦比较文学概论⑧美学概论⑨中国文论史⑩西方文论史欢迎订阅!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先秦文学:先秦诸子散文五、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整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①概述 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㈠发展阶段 ⑴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论语》《墨子》《老子》 ⑵战国中期——对话体和寓言体——《孟子》《庄子》 ⑶战国后期——专论体——《荀子》《韩非子》 ㈡孔孟
孔子(前551—前479)和孟子(前372—前289)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㈢老庄 老子和庄子(前369—前286)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㈣发展特点 ⑴思想上,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⑵语言上,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⑶文体发展上,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中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⑷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㈤影响 ⑴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深厚,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和作品的审美风范,影响了后世的创作风格 ⑵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
⑶寓言以对话方式描写人物,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 ③《老子》 ㈠思想内容 ⑴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 ⑵辩证法思想 ⑶社会政治观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 ⑷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提出“小国寡民”的主张。
㈡文学特色 ⑴(语言·语风)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⑵(语言·句法)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⑶(语言·音乐)韵散结合,采用大量韵语 ⑷(语言·修辞)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如“治大国,若烹小鲜” ㈢句摘 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⑷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⑹治大国,若烹小鲜 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⑼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④《论语》 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㈠思想内容 ⑴政治思想:“礼”(“克己复礼为仁”) 和“仁”(“为政以德”),民本。
⑵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⑶美学思想:善与美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⑷宗教思想:“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 ㈡文学特色 ⑴(叙事)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具体描绘,或记述一些生活场景和事件,或设置一定的故事情节,来揭示事理,从中也反映出说话人的思想性格及风貌,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⑵(语言·语风)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多用口语,富有哲理和感情色彩,形成平易雅正、隽永含蓄的风格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⑶(语言·修辞)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㈢句摘 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⑸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⑤《墨子》 ㈠思想内容 ⑴“兼爱” ⑵“非攻” ㈡文学特色 ⑴(文体与章法)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 ⑵(叙事)大量的生活现实和历史事实的简括叙写。
⑶(语言·语风)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⑷(语言·语风)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富有逻辑性 ㈢句摘 ⑴兼相爱,交相利 ⑵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⑶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⑥《孟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说的核心是“仁政”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㈠思想内容 ⑴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⑵民本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⑶人格论:“此之谓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⑷人才论:君子有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⑸诗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
㈡文学特色 ⑴(语言·语风)长于论辩:或顺应对方心理,启发诱导,如《梁惠王上》中在“齐桓晋文之事”一节谈“仁政”;或迂回包围,引人入彀,如与淳于髡辩援嫂与援天下;或设问反诘,步步紧逼,如与陈相、许行之徒论辩,甚至曾逼得国君“顾左右而言他”。
文章因此显得跌宕多姿,富于雄辩性和说服力 ⑵(语言·语风)文风气势浩然文采华赡,清畅流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很富于鼓动性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⑶(语言·修辞)长于譬喻: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如在《告子上》中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喻生与义不可兼得,从而表达“舍生而取义”的志向;如“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寓言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 ㈢句摘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⑶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⑦《庄子》 ㈠思想内容 ⑴哲学观:“道” ⑵人生观:提倡率性任性的自然人生;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采取安命与齐物的人生态度;追求超脱于自由的精神境界。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天下》) ⑶社会政治观:接受并发展老子“绝圣弃智”、“小国寡民”的主张,把重点放在对“民之常性”的肯定上 ⑷美学观:追求自然率真,崇尚“天地之美”;自然无为之美是最高层次的真正的美;美不可言,只能意会。
㈡文学特色 ⑴(文体与章法)奇诡的章法结构,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轮辐式结构,如汪洋恣肆的《逍遥游》;且多形象诙诡的论辩,如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⑵(叙事)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善于想象与虚构,将诗意与哲理熔为一炉。
⒈寓言的特点:首先,在于虚构,神话故事有的有原型,有的是杜撰;虚构的物象有罔两、无足、知和等;历史人物大都面目全非其次,在于浪漫色彩,想象的奇特和夸张,如《逍遥游》中的鹏程万里再次,对人、事细致的描绘,常寄寓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如《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
⒉寓言的分类:首先,揭露社会风气的黑暗,讽刺统治集团的虚伪污秽,鞭挞一切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如《列御寇》中的“曹商使秦”其次,对理想盛世、理想人物的热烈追求和礼赞,宣扬无所待的自由思想,标举其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
最后,处世哲学,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借题发挥,寄寓深刻的哲理,如《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 《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等 ⑶(人物)奇特的人物形象,如“御风而行”的列子、《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养生主》中的庖丁。
⑷(语言·语风)奇异的语言风格:汪洋恣肆,奇诡谲怪,自由洒脱而富有诗意,如“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⑸(语言·音乐)多用韵,声调铿锵,有和谐的节奏感,如《逍遥游》开篇“北冥有鱼”一段。
㈢“三言” 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又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三言”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其中寓言式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㈣影响 ⑴(精神·人格)对塑造文人学士的人格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魏晋士人的影响极其深远 ⑵(风格·文格)汪洋恣肆的文风影响深远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㈤句摘 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⑵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⑶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⑷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⑧《荀子》 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㈠思想内容 ⑴主张性恶 ⑵崇尚霸道 ㈡文学特色 ⑴(语言·语风)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⑵(语言·语风)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
⑶(语言·音乐)排比句法或用韵语,增强气势,调谐音节,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⑷(语言·修辞)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 ㈢句摘 ⑴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⑶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⑷国无礼则不正 ⑨《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
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是指学者、言谈者、工商者、患御者、带剑者五种人 ㈠思想内容 ⑴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排斥仁爱。
⑵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 ㈡文学特色 ⑴(文体与章法)文体多样,尤善驳论 ⑵(叙事)寓言故事最具文学意味,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⑶(叙事)题材平实,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如《外储说左上》“棘刺母猴”)。
⑷(语言·语风)明切犀利,冷峻峭拔,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 ㈢句摘 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⑶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如果有所收获,请您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吧!欢迎持续关注“考研助力”!
麦田人偶微信:jackstraw0813
在存在与时间中守望长按二维码关注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先秦诸子散文_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简称,它相对于经学、史学来说,又称子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
-
伤感散文_伤感散文随笔看了心碎
不曾说起,不曾记忆,不曾爱上失去你的过去。
- 伤感散文_伤感散文随笔看了心碎
- 老舍散文集_老舍散文集代表作品
- 老舍散文集_老舍散文集代表作品
- 短篇散文_短篇散文经典名篇
- 优美的散文_优美的散文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