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温馨提示1.需要资源原件请点击文章最后面的“阅读原文”下载,下载的资源如果没有更新,可凭下载截图向小编免费索
温馨提示1.需要资源原件请点击文章最后面的“阅读原文”下载,下载的资源如果没有更新,可凭下载截图向小编免费索要最新版,小编微信139739641302.公众号所发布的教学资源,大部分都是小编上课或准备上课用的,仅仅只是给各位提供一点参考,由于时间匆忙,发布前没有来得及仔细审核检查,其中存在着很多错误,敬请理解并诚恳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教学设计和课件内容(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借鉴了不少名师的构思和创造,很多内容来自网络媒体,由于涉及面广,没能一一注明出处,敬请原谅,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所发资源尽管参考了不少资料,但绝不照抄照搬某一资料,任何一个教学资源都融入了小编自己的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思考。
3.资源购买:每课5元,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件涉及到的视频音频资源等整册购买的目前有:必修一至必修五每册100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部分每个单元50元,散文部分每个单元30元,共240元;《外国小说欣赏》120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0元;《语言文字应用》110元;《统编新版必修上册》240元;《统编新版必修下册》240元;《高中作文系列》150元。
整册或整单元购买的打包发邮箱或者百度网盘分享人教版所有资源正在陆续更新中,购买时如果发送的是更新前的资源,更新后可以免费发送(仅限整册购买,请保留凭证)谢绝讨价还价,敬请理解4.目前能查找到的教学资源目录索引(点击后进入相应教材)
高中语文必修四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言文字应用高中作文系列资源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三、五已经删除,正在重新陆续发布中)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导读1.导入:选取两段中西诗歌,由学生比较阅读,产生感性认识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其二: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格雷《墓地哀歌》)由学生对两首诗歌做简单评判2.了解作家: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
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3.该文的写作背景、针对性:针对中西诗歌差异、优劣的不同评价,钱钟书先生于
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发表了一番演讲,即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二、初读初读全文,解决以下问题1. 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试着在原文中找出来)(原文: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2. 面对不懂中国诗的西方听众,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述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个论题的?(立足点:比较文学)3. 作者将什么与中国诗进行了比较?(西方诗歌)4. 文章哪些段落将中、西方诗歌进行了比较呢?得出了什么结论呢?(2——7自然段将中西方诗歌进行了对比。
结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5. 划分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总)第二部分(第2—7段):将中西方诗歌进行了对比,解说中国诗特点(分)第三部分(第8段)
:得出结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总) 教师提示常见的行文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注意关键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三、研读1.准确筛选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下面的表格。
2. 学生总结这些信息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并归纳其中的规律教师总结:列举例子,必有观点;使用修辞,重点强调;直述观点,不能漏掉3. 总结提炼信息的口诀,学生齐读通览全文,顾全篇常见结构,记心间段首段尾,抓关键。
列举例子,找观点直接强调,要提炼修辞使用,是重点四、精读精彩语段赏读1.思考:“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明确: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本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
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用居高望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2.如何理解: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明确: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3.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明确: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句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流毒无穷地聪明”,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4.如何理解: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明确: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5.如何理解: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
“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明确: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6.如何理解: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明确: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7.研读第八段: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思考作者谈中国诗的目的明确: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谈中国诗的目的:反对本位文化,提倡文化共融。
五、拓读1.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将思维方式和视野拓展到其他领域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示例:北京狗只是狗,它该是狗,比它是“北京的”更重要苹果手机只是手机,它该是手机,比它是“苹果的”更重要
犹太人只是人,它该是人,比它是“犹太的”更重要2.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说,“‘不知’得多撩人”请赏析下面两首诗中“不知”的妙处(任选一首分析)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内容上,表达了主人公由爱而生怨的深切情感艺术手法上,富于暗示,耐人寻味)寻隐者不遇松(贾岛)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内容上,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艺术手法上,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更新版)资源目录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课件《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课件《边城》教学设计《边城》教学课件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课件《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学课件《逍遥游》教学设计《逍遥游》教学课件《陈情表》教学设计《陈情表》教学课件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课件《说木叶》教学设计《说木叶》教学课件
戳这里,阅读原文,获取资源原件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散文读后感_散文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范文汇总30篇
-
散文读后感_散文读后感200字
《朱自清散文精选》内容概要:朱自清散文以其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朱自清散文精选》选取了朱自清…
- 余秋雨的散文_余秋雨的散文《秋》
- 余秋雨的散文_余秋雨的散文《秋》
- 随笔散文_随笔散文摘抄作文
- 随笔散文_随笔散文摘抄作文
- 毕淑敏散文集_毕淑敏散文集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