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散文_状物散文名篇
梅振铎,成都石室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从教以来,期待以阅读的理性唤起生命对生命的自由流淌,渴望以审美的感性激发思维。
梅振铎,成都石室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从教以来,期待以阅读的理性唤起生命对生命的自由流淌,渴望以审美的感性激发思想与思想的肆意坦荡抑或左手执鞭寻求抵达真理的边界而接近别样的你,间而右手扺掌力图捍卫常识的尊严以省察未竟的我。
致力于将“思辨读写”引入教学,尝试冲破阅读的定式,还原思考的理性与清明曾获“文翁杯”教师技能大赛文科组一等奖,在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学语文》、《中学语文》以及《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多篇。
写景状物散文经典名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被收录进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2019年版)第七单元,旨在比较视野中还原山川风物的描写之美,并以深厚的人文内涵彰显写景状物散文的特质不过,语文统编教材对于如何写好“难状之景”,只给出了立足“情境”范畴,设置“程序性”与“任务性”的写作要求,但缺乏整体关联、走向实践的“写作支架”与“思维方法”。
为此,笔者尝试设计以“具体情景为载体”的写作任务群,搭建多元认知的写作支架,试图打通写景状物散文在“定形聚神”、“含蓄暗示”、“演绎变化”三个层次的逻辑关联,进而确定“写景状物”的写作思维边界,在开放认知的任务关联中完成“效度写作”的思维建构。
一、为何写景——明确写景状物散文的写作目标笔者在方案设计中一直追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写景?这一问题的提出,源于学生在写景状物散文的写作过程中,常常言不由衷,出现了“为了写景而写景”的状况那么,写景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从古典诗学“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断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那就是:写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有鉴于此,写景写得好的段落,一般做到了描写和抒情的有机结合相反,如果只是单纯的写景,或者借助景物简单描画物的存照,这就容易沦为以“看上去很美”的方式来“人为造景”为此,写景要写出情绪、情感,笔下的景物才能真正体现出存在的价值。
《人间词话》中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的心境决定了眼中景物色彩的明暗和差别,不同的心境必然有不同的审美效果所以在景物的选择和描写中,一定是要有情感预设和情感投入的其次,有些虽然也有情感,但是情感与景物不一致,或者关系不明显,写景问题的症结也就在此。
解决这些症结,是引导学生进行写景状物散文写作的目标二、怎样写景——搭建写景状物散文的写作支架笔者从“写景状物的问题文段”出发,集中呈现学生在景物描写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去之无损,留则无味”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写景状物边界在哪里”的思考,意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景技巧,让景物描写鲜活起来且富含情感变化。
故而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意在把教材中不成体系的“写法借鉴”进行“专题化、一体化”的思维建模首先,引导学生辨析作品《原野之稻》这一习作片段是否存在写作雷区随后总结写好“难状之景”的雷区:“为写景而写景”随后提醒学生仿真“樱花盛开”的自然情境(提供实物场景照片),提醒学生从“认真观察、捕捉印象、注重细节”等角度出发,去观察、捕捉 “樱花”的现场特征。
以此启发学生状物的写作理路:在抓住樱花“形似”的基础上,还需要抓住体现自然之美、纯真之美、性灵之美的“神似”这就是 “写好难状之景”的第一个写作思维支架——特征综合,定形聚神其次,从谢榛的《四溟诗话》、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提炼关于写景状物的评论,用来启发学生“写景状物”还要“移情入境”。
随即利用洛夫的《烟之外》、王媺媺的《荷》、王一飞的《我心随秋》、余光中的《碧潭》等经典写景诗文来总结“移情入景”的思维方法:他们有意识地把“情感关键词”直率地“嫁接”到写景状物中,从而直接抒发与自己心境相吻合的思想感情,嫁接的载体就是“情感与景物特点的共通处”。
据此,就可以提炼出“写好难状之景”的第二个写作思维支架——预设心境,嫁接情语最后,继续追问学生,是不是经过还原景物的形神特征、有效地融情入景,写景状物的写作理路就完美无憾了?为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要求学生认真体会比对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原文和笔者提供的删改段,试归纳状物大师郁达夫“写秋”的方法跟“嫁接情语”有什么不同。
经过深入的探讨,学生发现郁达夫通过动词、量词、形容词和色彩词来还原“故都的秋”随形敷色、染化清净的特点他把眼光集中在北平生活的场景中,借助大量关于秋的“意象群落”去触发秋的特征,点染出所要表达感情的关联点:丰富的状貌简洁地写,深刻的内涵淡淡地写,浓烈的情感含蓄地写。
以朴素、含蓄、克制的方式抒发热烈深情,传达东方式审美:含蓄之美、隽永之美、深婉之美以此提炼出写景状物的进阶思维写作支架:境中之静美——含蓄暗示,景语传情此外,笔者利用朱自清《荷塘月色》“三次写柳”的经典片段,向学生追问。
:在解决段落写作之后,还得面对写景状物的最后一公里 “篇章写作”,又该怎么办?通过探讨,学生明白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柳,通过“柳”三次不同面相的变化,感受到他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牵掣的复杂情感。
如果要对这个经典的写景理路进行提炼,那就是写景状物的高阶思维写作支架:一景多像,演绎情感的变化三、写景如何——明确写景状物散文的写作边界笔者纵观整个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写好难状之景”中“为写景而写景”的写作雷区,激发学生对“写景状物边界在哪里”的思考。
随后针对学生的写作盲区,结合名家经典写景的实例,反思提炼出写景状物散文的写作逻辑与“三阶思维”:“定形聚神”、“含蓄暗示”、“演绎变化”,从而唤醒学生对高阶写作思维的关注,力求有创意有技巧地表达自己对“难状之景”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不过,正如魏小娜教授所说:“写作的充分效度,它与知识对人生成的意义相关,与个体经验相关,也与学习者的学习情境相关”所以,笔者通过蕴含“定形聚神”、“含蓄暗示”、“演绎变化”元素的多元任务所搭建的写作思维支架,在写景状物过程中只是一种“写作理路的应然”,而并非“写作理路的实然”。
因为,语文统编教材在“散文试作”专题中富含写出“难状之景”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创生。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后收录于《石室教育》第3期)往期经典1、一位新教师的五步备课法2、如何给抗疫人物写颁奖辞3、逃离自己的学习舒适区4、石室学子,请亮出你的第二张名片
5、在“装教师”中学会做教师6、且看这位化学教师如何“偷懒”7、私人定制的班级公约8、阿坝州高考状元说:我以前从未注意过周围的大山9、一位生物班主任的离别散章10、最后一课:语文高考考场应对十策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毕淑敏散文集摘抄赏析_毕淑敏散文集佳句
品读行报班热线:85656603
-
父爱的经典散文_父爱的经典散文有哪些
6月21日是今年的父亲节。父亲节(Fathers Day)约始于二十世纪初,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每年6月的第…
- 父爱的经典散文_父爱的经典散文有哪些
- 龙应台散文四篇_龙应台散文诗
- 歌颂祖国散文_歌颂祖国散文朗诵3分钟
- 冰心的短篇散文_冰心的短篇散文100字
- 冰心的短篇散文_冰心的短篇散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