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奶奶的催泪散文_有关奶奶的催泪散文经过怎么写
投微刊、上纸刊、出文集:cmj86188(清涟一荷)\x0d\x0a当代文学家出版社
《当代文学家》杂志火热征稿中!
原创•精品清涟文化,致力繁荣!
《520中国最美爱情诗歌经典》征稿启事
□ 美刊佳作 □
祖母的影子落满村庄的草丛(散文)
文 / 也牧云 ( 四川 )1春风散漫的时候,村庄里总会洋溢哺乳的气息气息来自草芥,抢夺风头,见风就长,几天不见,房前屋后到处是草扣花冠:锯齿割面的刺杆苗,纤腰瘦削的蒲公英,青涩的蛇莓儿,载歌的紫堇儿……谁说了一个笑话,把满村的草都给逗笑了?。
笑话应该是祖母说的祖母老是希望看见我,只要我一出现,她泥土般的脸一定即时绽放出花儿,温婉地,盛大地,即使后来成了皱巴巴的,那也是花2祖母有一把镰刀,很弯,很重,把她的腰都拉弯了村庄的天平上,那把镰刀有砝码的魔力。
据母亲分析,祖母要弯着腿、弓起腰,才能和村庄达成一个倾斜的平衡祖母老了,她生命里坚硬的部分都跟着老了,给她买再多的补品也无法弥补我推门的时候,祖母应该正准备出门去踅摸点牛草我的到来只不过让她的趋势停顿一下,漾出一朵花的涟漪,改变不了她的去向。
我夺过镰刀,要替她下地里割草我打小就是割草的好手,到田野遛遛转转,一弯腰一起身,青草就装满了背篼,比我的个头还高祖母说,地里没有草了我愕然,想起我已好多年不曾下地了但地里怎么会没有草呢?这和村庄里没人一样说不通。
田间,沟边,峭岭,滩涂……哪里不是草的天堂?哪里没有携家带口、呼朋引伴的草族?祖母说,科学了,时兴打除草剂,草没了,都换上了庄稼到哪割草呢?祖母说,就村里吧,草都住进了村庄田野活不下去了,草儿就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搬进村庄里和谐。
我悬着的心放下,环顾村庄,这才发现村庄的热闹其实是草的热闹这些草入了村庄的常住户籍,屋前屋后,院里院外,甚至墙头和房顶,都有他们拖儿带母的身影咋说呢?就像祖母,一刻也闲不住!3祖母在前面割,我在后面装不止村庄,包括祖母,我都要重新认识。
恍惚间又回到童年,跟在祖母身后,一根一根草地问也奇怪,很多草都有一个名字,还大都和母亲有关,比如:知母,茸母,杜母,益母,子母,播娘蒿,无娘藤……名字从祖母的嘴里鱼贯而出,就像祖母打草丛里走出来祖母说这些名字是她的母亲的母亲传下来的。
李时珍说,天地造化而生草木,刚柔相交而成根蔓,柔刚相交则成枝干每一株草都刚柔并济,隐忍负重而行叶片、花萼属阳,花朵、果实属阴叶萼主发生,花果主成实,从成长到成熟,有条不紊得灵气孕育者为良草,受戾气侵袭者为毒草。
这说的是草,分明也是母亲,是母亲的母亲,以及她们的成长史和育人经4那时,我还没有抽穗的麦子高,老爱捧一本不太看得明白的书学父亲村人喊我“书呆子”,喊祖母“呆婆”于是我成了婆的定语,轻易就把祖母绑架了因为太小,还跑不动,只能跟着祖母,亦步亦趋,满眼都是麦子的长腿。
它们有时走得很快,有时又一动不动我不时撞到拔草的祖母她低眉看我,微笑像麦花,温软软地撒我一身我仰着头,祖母说我像一株灌浆的麦子祖母拔草,我抱草一老一小的两个人,像泛舟烟波的观音和童子婆,这是啥草啊?看麦娘。
看麦娘是麦子的娘吧,就像我妈也是我的娘吧?是呢,看麦娘是麦子的娘你看,她老是仰着头看麦子笑不对喔,看麦娘是妈,咋还没有麦儿子高?因为麦儿子长大了,看麦娘就老喽不对不对,你都要薅掉看麦娘了,她不痛吗?咋还会笑呢?。
不痛不痛麦子大了,可以另立门户了,看麦娘开心噻……看麦娘真的很有为人母的样子初秋麦子还没下地,她就早早起身,试探土壤的温度、湿度冬天麦子抖抖索索,她努力伸出叶子,为麦苗御寒取暖,那些风啊霜啊,一点点蚕食她的体力。
到了春天,麦子见风长,她就再也撵不上了细瘦,低矮,是看麦娘留给村里人的印象,有些刻板,就像娘给儿女、祖母给孙儿的印象,似乎从来就没有年轻过这不是真的,仔细看,你会看出别样的风情看麦娘不矮,只是老在弓着腰忙活。
忙啥呢?说不清,反正总也忙不完圆柱状的花穗,灰灰绿绿,像铃铛的挂件,被春风推搡给夏风,揉得容颜转黄走近了,仍看不见它深埋的脸,那些花穗,像它露出的狐狸尾巴,摇呀摇,摇得人意乱情迷不要以为狐狸的形容不妥当。
看麦娘的英文名叫Alopecurus aequalis,由alopex(狐狸)+oura(尾巴)+aequalis(相等的)组成,无论直译、意译,都洋溢着美学和诗学的味道看麦娘就是那狐狸,摇动的尾巴有藏不住的爱,守着她的“小王子”长大。
5草的母性铺展在母草里母草的形象和祖母差不多,具体而含混在田野或低湿处,弓着腰,走走停停,铺散成丛偶尔它们抬起头,笑一笑,擦擦汗,花就开了,果就实了母草花果期全年,祖母的爱也是,无休无止有一种妈妈草,就是知母草。
李时珍从药理方面阐述过她的母性:味苦,性寒,无毒消渴热中,清心除热,祛邪气,补不足……祖母也是本草,对症我们所有的痼疾,“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为教化,李时珍还附记过一则传说,考证知母的渊源和母性善念的光辉。
认草认药难认人,能知母者,定也知草,可以造福一方,反哺母亲和母亲的母亲益母草是很常见的草,像极了形影相随的母子“此草及子都充盛密蔚,故名茺蔚”茺蔚,遮住茺的草头就是充尉,或可理解为孩子充当母亲(在我这儿就是母亲的母亲)的校尉。
所以,它还叫益母、益明、贞蔚等此草的传也是茺蔚救母的版本草叫益母草,种子叫茺蔚子,多好母性的善和爱,得到嬗递和传承,就成了生生不息的尘世人老了会白首,儿孙绕膝草老了也是,比如繁缕:“此草茎蔓甚繁,中有一缕。
”茎蔓萦怀,正中端坐的一缕像极了老祖母,所以又叫白头娘草祖母老了的时候,儿孙也大了,就形式地撒手了光阴像一轮阴晴圆缺的月亮,祖母缺的部分,圆在子孙身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象征爱情的玫瑰也叫离娘草了有妈如宝,没妈似草。
没有妈(在我这儿就是妈的妈)就没了根,断了来路和归程人间如此,草间更甚有一种草叫无娘藤,生于荒园古道,宛如吃百家饭的孩子,孱弱地寄生于其他草木的屋檐下“其子入地,初生有根,攀附到其他草木时,其根自断没有叶但有花,白色微红,香气袭人。
”那花和香,是不是它对母亲(在我这儿就是对母亲的母亲)炽热的呼喊和招手?都啼血了!这在另一种植物里,就哭出了声音另一种植物是一种野蒿,叫抱娘蒿王西楼在《野菜谱》里配文道:“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
君不见昨朝儿卖商船上,儿抱娘啼不愿放”母不嫌孩丑,孩不嫌母贫抱娘蒿是触目可见的草,也是比比皆是母子情深图如今年代不同,不用再伤痛“昨朝儿卖商船上”了,但外出打工那些满满长长的车队,画面依然催泪即使拿抱娘蒿入药,也治不愈分合的痛。
写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依然想起祖母6村庄的草都像老姐妹,祖母都熟络,老想着振作蹒跚去串个门好些门紧锁着,屋里没有人没有人就算不上家,草便住下,勉力让房子和家慢慢活过来起初只是关闭的门外三三两两,后来就呼朋引伴拖家带口登堂入室,满院子撒欢。
到一户人家,祖母就能说出一串名字有的名字已远走他乡,有的名字已入土为安名字守不住房子,房子守不住家,家守不住往事,村庄活在村庄的往事里新房子在往旧里活,旧房子在往衰败里活,衰败的房子在往废墟里活祖母明白一些道理,只是她匮乏的语言结构很难整理明白。
比如:草既是目击者也是记录者,草的记忆既是村庄的记忆,也是人类的记忆对于草而言,房子没有新旧,只不过是相遇的早晚而已像留守的老人一样,草最不缺时间它可以在墙角卧上一年,可以攀着院墙边的杂物爬上墙头,抖抖索索站一年,可以顺着屋檐,吊在砖缝、瓦缝里一年,可以跳进院子,在水泥地和墙的关节处,给家悬脉、缝合、包扎。
祖母也拿不准,房里房外的那些草究竟是来自田野的拆迁户,还是这个家早年遗忘的疼痛,悄悄就生了根、发了芽邻家搬迁了,老宅被别人挖地三尺,准备建新宅暂时空置的宅基像被挖眼掏腹,光秃秃一片荒芜只是一个春天,草就把被挖掉掏空的眼和五脏六腑长了出来。
那些草,有些乘知更鸟、坐灯笼花,从田野里迁徙而来,更多的是从泥土里苏醒、起身草的母性,让每个家都长有万丈的根和千年的种,挖不掉,也迁不走祖母是老了,却守护着一个家,给我一个归去来兮的念想7翻开手机字典查找草字的注释,看见其中一项赫然写道:雌性的(家畜)。
草集天地灵气而生,不乏母性的光辉和母爱的光泽,可入药,可充饥,可济世,可喻世草间有田野,有村庄,有母亲,有母亲的母亲没有草的田野还叫不叫田野?没有母亲和母亲的母亲的村庄还算不算村庄?我甚至想,就算是草,就算是留守老人,就算是草一样的留守老人,就算孤单,也有不计前嫌的执守,也有回光活泛的希望。
无处可去的草和无处可去的老人,像是光阴繁复的须根牵手着无处可去的村庄,祈祷下一波过来的风不要太大,不要被吹得一个趔趄8春风走了又来,草族死而复生,年复一年地结伴枯荣对于村庄,他们比我更加忠诚和守信我走马观花的来来去去,并不曾真正深入过村庄的、哪怕一棵草的心扉。
我不敢回头,怕所有草尖的花都把头埋回叶子里,然后悄悄凋谢又或者,哪怕我只是开一个玩笑,也会惹哭它们这些草呀,似乎都沾染了祖母的秉性,越老越像小孩,一个玩笑都经不起2023年4月28日 绵州牧云书屋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微纸同发,双版同印,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本平台集微刊运作、杂志编辑、图书出版为一体,可办理国际(2千起)、国内(2万起)书号,出版正规图书和个人文集。
郑重承诺:本平台(社)办理的所有书号均为合法书号,可查可阅请放心预约书号 所有来稿,包括书稿作品,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富有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且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总编收稿微信:cmj86188【会员、签约作家可联系办理】作者风采四川作家/诗人:也牧云
作者简介:王怀东,笔名也牧云,四川盐亭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词网特邀词人,多家签约作家、诗人,中诗社副总编,名人会古韵主编,岁月中国诗词创研社顾问,地方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特约文史研究员。
在《诗刊》《中华辞赋》《当代文学家》《人民日报》《中国诗歌报》《作家报》等报刊和《学习强国》等媒体发表诗歌、散文、评论、文史研究等作品1000余件,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有关奶奶的催泪散文_有关奶奶的催泪散文经过怎么写
早前,一家人的铺盖用布,都是奶奶一手纺织,一直到人们不稀罕才作罢。土布作床单、被套,冬天里用,暖和,睡觉特别踏实,不同于机纺布:滑溜溜,…
-
散文吧官网_散文吧网站
(散文)歇歇吧( 按语:此文献给渐渐老去的人,祝福天下老人晚年幸福 )你一口气走过了五十多个秋天,你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崎岖不平的印迹。 你…
- 乡愁散文_乡愁散文精选
- 精美散文片段摘抄_精美散文片段摘抄50字
- 英语散文短篇_英语散文短篇小学生
- 新年散文_新年散文诗短篇
- 新年散文_新年散文诗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