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散文_关于夏天的散文作文
夏日里的泪珠(范玉康)
夏日里的泪珠作者|范玉康2021年7月1日深夜11点钟过后,我的手机几次响起,家乡邓峪村的几位朋友相继告我说,建明于刚才去世了噩耗传来,在夜幕下为之震惊,在惋惜中为之掉泪这、这这……夏日里的泪珠顺着面孔一滴接着一滴滚下,寄托着对逝者默默的追思。
他,姓名:郑建明,生于1956年3月,中共党员,人民教师退休前,在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上耕耘了四十余年我们之间是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的同班同学,所以,面对他不幸去世的消息而悲痛的动情动容在我的记忆中,建明在邓峪上小学和初中时,学期时段经常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拉下的课时多半靠拉长自习时间补齐。
是他“捣蛋”?还是他“贪玩”?都不是,是他家庭条件“特殊”,出现这一现象实属“无奈”,同时,可能也是他父亲结合实际情况与学校老师提前沟通好的建明还很幼小时,他母亲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他父亲一直没有再婚,与膝下的俩个儿子相依为命(建明和建明的哥哥),一家三口人的他们,在过早失去贤妻良母的现实面前,含辛茹苦地生活着。
当年,建明的父亲在村里既当过主任,又当过书记,操劳集体工作,做的样样走在前在家里为他俩个儿子既当爹,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地将他俩拉扯大建明和他哥上学时,轮流兼顾为因集体事业忙碌的父亲做饭打理家务,正是他经常旷课的缘故。
建明的父亲是一位抗日战争负过伤的老八路,老党员、老干部右腮上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留下的一道深深伤残(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寇射来的一颗子弹侧面橫穿),陪伴着老人家走完了八十多岁的人生路建明的哥哥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庄稼汉,一年四季,晴天雨天都闲不住,务农务工都在行,夫唱妇随勤劳忙。
他哥嫂一大家人日子过的殷殷实实,红红火火,是上级和乡亲们公认的“勤劳致富光荣户”建明自幼丧失母爱,饱尝了当“没娘孩子”的痛苦,在他的心灵深处打下了不消失的记痕有一天,已经长大并走向社会的我们几个同龄人,在建明家老院的两间西房里聊起了找对象的事。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坚决找个‘家庭妇女’做妻子好在进了院有热家,进了家有热炕,火灶上有热锅,揭开锅有热饭我回家她就在,我出门她还在冬有干净的棉衣冠,夏有清凉的薄装穿……”振振有词的一席话,道出的是这位男子汉对未来贤内助标准的渴望,道出的是常上锁的家门不要在他组建的又一辈家庭里重演。
时来运转,苍天成就了建明的愿望在他二十六岁时,如愿将之前“印象型”妻子娶进家门他俩口子几十年如一日,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一往深情……建明辗转于郝北镇一一岚峪乡一一郝北镇的有关村小学任教,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榆社县重点小学之一,华峪小学校担任起校长一职。
建明的妻子勤劳恋家、勤俭持家,担当着在家庭教子育女的天责两个孩子长大就读中学、大学后,勤奋智慧的她经营起了便民商店,用诚信和微笑服务着街坊邻里接下来把时空拉回到近十年近十年,建明和他妻子随儿子儿媳在太原定居(儿子儿媳现分别在两所大学任教),照顾两孙饮食起居、阴晴冷暖、游园赏景、接送上学等,他们在忙碌中分享着天伦之乐。
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学会使用,我们之间的联系也顺应着比以前多了起来不是微信聊天,便是视频见面他是我拙作发布后的热心读者,我是他网热搜的点赞粉丝2021年清明节,我们不约而同地都回老家给各自的已故长辈扫墓曾匆匆忙忙见了一面,但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竟成了最后的永别!。
接下来大约两周后,我给他发去微信视频,老接不上话,过了一会儿他接上话后,主要说了两件事一是他小孙孙拿着他的手机玩,一问要就哭闹,以后彼此通话他选时机主动拨打给我二是有一段时间了,他觉得身上乏力,测体重也下降了许多。
我回答道,身体健康最重要,一定要赶快到医院针对性地检查一下至此之后,我们时有打字交流和表情图案方式互通一些信息,我时常期待着对方打来电话农历五月初四下午我终于接到了他手机发来的视频通话,还没来的及看屏幕,我的第一句话便是:“手机现在在你手上?咱们快聊聊吧”!没想到,他给我的话是微弱的哽咽声:“我住医院了,是什么什么病,手朮也不够成功……”的哭泣叙说。
紧接着守侯在病床旁他的妻子、孩子们通过视频让我看了建明消瘦的面孔和浑身插的多根输、排医用管子后,双方考虑到为让病人减缓激动,肃静休息,便结束了本次通话当日之后连续三天,我按照他妻子的建议,连续三个上午每次用七八分钟时间,用手机录音说给他听一番关于思想开导和精神安抚之类的话,都期盼有助于他向好的方面发展。
第四天早上,他妻子在电话里说:“第一、二天听了你劝说后还颇露一丝微笑,到第三天听时精力就显的不行了”又隔了几天,他妻子在电话里说:”疫情期间,院方严格禁止探视住院病人外来人员,你别来了计划近日出院回老家,准备后……”。
7月1日上午由家人将病人从太原护送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没想到本日夜晚就可怜的停止了心脏跳动,永远闭上了双目建明灵柩出殡之日,正逢是三个月前我在他院相见的时间点,三个月前的那天,面对前段他侄子出资,将其宅院重装一新,为之介绍而谈笑风声,三个月后的这天,面对哀乐低回,他儿女及旁系晚辈们披麻戴孝而泣不成声。
仅仅时隔三个月,怎说走就走了呢?问苍天?问大地?竟无回应,止不住的泪珠又夺眶而出,顺着面孔洒落下由夏日里的泪珠联想到建明生前对党的忠诚他继承父亲遗志,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持之以恒,在患病的日子里,还坚持抱病在线上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充分彰显着忠诚、干净、担当精神由夏日里的泪珠联想到建明生前对事业的热爱他无论在教师岗位,还是在校长岗位,都不忘初心,始终做到了是在为人民服务岗位上的郑重承诺充分彰显着尽职、尽责、奉献精神由夏日里的泪珠联想到建明生前对团结互助的珍惜。
他时刻把“工作形成合力”视为力量源泉的第一要务,无论在同吃一锅饭、同点一灯油,教职员工在个位数的“小学校”,还是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教职员工在两位数的“大学校”,他都与大家亲同手足,并肩前进充分彰显着同心、一致、共勉精神。
由夏日里的泪珠联想到建明生前对耿直品格的执着他的一生,平凡而非凡,低调而高尚从不搬弄是非,从不在背后议论别人,从不说一加二和说三道四,这是他的一大可贵特点充分彰显着厚道、友善、包容精神由夏日里的泪珠联想到建明生前对艰苦朴素的追求。
他一路走来,苦尽甘来,但对本色恪守不渝于公于私都秉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节俭理念,用镜子照自已,用镜子亮别人充分彰显着淳朴、本份、憨厚精神由夏日里的泪珠联想到建明生前对幸福家庭的眷顾他敬重长辈和哥嫂姐,爱恋妻子和儿女侄。
将一片爱心无私无畏地温暖着家庭将种子浇注成苗,将苗浇注成花、将花浇注成景,将景分享给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充分彰显着亲情、爱情、深情精神人死不能复生,生者挥泪送别,逝者入土为安灵柩在“一片白”和“一片花”的沉痛拥簇下,缓缓离开了他的宅院,又徐徐离开了途经的街巷,在密布的乌云下,向墓地行去……。
此时此刻,建明生前的亲朋好友、同事邻里络绎不绝地前来为其送上最后一程,并用真诚表白抚慰着早已哭泣成泪人的建明遗孀夏日里的泪珠挂在了大家悲痛欲绝的面孔上,洒落在了脚下这片见证岁月的黄土地上有到是:“那怕架上药有尘,但愿世间人无病、人无病、无人病……”。
作者简介
范玉康,网名:巍斌,榆社县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林业生态基层工作四十余年,曾荣获省总工会、省林业厅“五好职工”称号退休后,依然关注社会发展,敬畏绿化事业,喜欢写作,热爱生活——往期回顾——【榆社文学|乡情】古村幽深寺韵多(韩鲜芬)。
【榆社文学|王利民专辑】寿圣寺 我不是过客(散文)【榆社文学|争鸣】和小朋友们谈写戏曲(四)(张炳昱)【榆社文学|王跃东专辑】 生活记事(诗歌)【榆社文学|王利民专辑】乡愁 此心安处是吾乡(散文)
【榆社文学|散文】千年古槐——板坡人心中的图腾(姚会明)【榆社文学|王利民专辑】穿着月亮坐火车(散文)【榆社文学|散文】 忘不掉的记忆(范玉康)【榆社文学|散文】 双脚常踏太焦路(范玉康)《榆社文学》欢迎赐稿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学生优秀习作等均在征稿之列,择优发表纸质媒体。
3.来稿文责自负,字体格式为宋体5号,首行不空两格,以word文档形式 投稿,不接收链接或PDF格式稿件。来稿请注姓名(笔名)、2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
4.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榆社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主办单位:榆社县作家协会主编终审:水银月亮本期主编:水银月亮主要成员:水银月亮 沧浪之水 轻风 枫 一声轻叹声 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品均属原创,未经授权允许不得转载。■写作交流 ■文化传播 ■思想争鸣
扫码关注榆社文学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写初冬的散文_写初冬的散文诗
作者:香袭书卷
-
写初冬的散文_写初冬的散文诗
拼尽全力,逼自己优秀一把,所以,我要珍惜,珍惜花甲之人今后的大好时光。散文诗:初冬作者:赵凤宝昔日里,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正在恋恋不舍地…
- 中国当代散文家排名_中国当代散文家排名榜
- 散文体裁_散文体裁有哪几种
- 散文诗是什么_高尔基的代表作散文诗是什么
- 散文诗是什么_高尔基的代表作散文诗是什么
- 公司庆典20年征文散文_公司庆典七周年的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