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摘抄_优美写景散文摘抄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一、坚持生本理念,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明确深度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的建构过程,学生才是深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一、坚持生本理念,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明确深度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的建构过程,学生才是深度学习理念中的实施主体,语文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选择教学活动内容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参与、探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本篇文章是老舍先生描写济南冬天的一篇写景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语文活动课程。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篇,学生在学习第一篇写景散文《春》时已经学习了一些景物的描写方法,也对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有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同学们,你们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引发学生关于冬天的讨论,炒热语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
在走近作者环节后,开展多样化诵读活动,使学生整体上体会作者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自主阅读、探究,进一步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找到重点字句,如圈出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评价性的词语或短语,发现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相比是无风声的、响晴的、温情的,通过对比说明济南是“宝地”的看法。
学生阅读并找到文章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探析写作手法的运用对作者的情感表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从整体到细节对文章进行赏析。
二、利用教材插图,开展探究活动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源,教材插图、文本内容共同构成了语文教材,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文本内容的解析上,忽视了对插图的学习,语文教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语文教材中的元素都是经过细致筛选保留下来的精华内容,插图作为其中的构成要素,不仅起着美化排版的作用,更与文本内容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插图开展语文探究活动,找到插图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辅助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实现图文思维的连接、转化,实现文本的深层解读。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台阶》一课为例,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不同,也是贯穿于全文的线索,全篇文章围绕“台阶”开展,多次提到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太矮,在父亲与台阶的故事中生动刻画了父亲的形象在学习本篇文章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的情感,从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面对人生的心态。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台阶》,从中找到能刻画和反映父亲人物形象、精神的语句,对父亲的形象有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分析插图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是从哪个元素中感觉到的,将文本内容与教材插图结合来看,让父亲的人物形象更立体、全面。
文章以“台阶”作为行文线索,教师提问:“父亲在文中几次提到家中的台阶太低,分别都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家中的台阶最后达到父亲心中的理想高度了吗?”“父亲建了几级台阶?”“为什么建9级台阶?”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台阶在父亲心中的地位,父亲是如何将家中的台阶从
3级修建到9级的?让学生在台阶数量的变化中感受父亲朴实、不屈、积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父亲的赞扬之情,实现对文本内容全面的深入理解三、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归纳能力初中语文学习中会有很多的经典文章片段节选和名著导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开展整本书阅读,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联结。
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多是中外经典名著,一般章节较多、人物数量庞大且形象丰富、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为了能更好地梳理作品内容,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以便于更直观地掌握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情感等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归纳能力,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某一线索进行梳理,并将其进行归纳,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文章的梳理方法,树立归纳整理意识,提高对思维导图的利用能力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一课为例,本节课中的内容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美经典语句摘抄、作品解读和阅读技巧指导。
教师在开展名著导读课程时可以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提问:“你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引发学生的讨论,并引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观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教师在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时,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将重点字句圈画出来,对经典语句进行摘抄积累,方便后续进行内容温习,积累语言表达素材每读完一小章节,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总结、精炼,将主要人物、情节标注出来,最后将阅读过程中精炼出来的内容进行梳理,按照层次要点进行重新归纳,形成作品结构思路图表,让整个作品的文章结构和内容更加清晰,方便学生对其情感进行梳理,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理解文章内容,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善用对比分析,提升辨析能力深度学习需要的不仅是思维上的纵深发展,还需要横向上的思维比较能力,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在同一主题不同文章、同一作者不同文章等的对比分析中,了解同一思想的不同表现方式,丰富自身的认知,拓展知识体系,学生也在对不同类型、不同表现方法的文章分析过程中提升思辨思维,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的《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为例,两首诗歌均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找到壮志难酬的不同之处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通过“归无计”“征夫泪”等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对朝廷无人整顿军备、当局缺少正确政策、导致边防军人久居“塞下”、将老却不能回归家园的怨愤,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则是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的豪装阵容和气概,对自己沙场经历的追忆,表达自己想要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以上是从作品意象内容角度进行的对比分析,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表现手法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词内容的认知。
【工作单位】永靖县黄河中学,甘肃 永靖——《新课程》杂志(节选)初审:张俐丽 复审:李琴芳 终审:郝二军校对:赵飞飞 编排:郭美艳关注《新课程》杂志社如下媒体(咨询\购书更方便)淘宝店:新课程杂志社
【http://chinaxinkecheng.taobao.com】官 微: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官 网:新课程杂志社【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新课程》杂志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散文《遇见》朗读_散文《遇见》朗读视频
轻吟荷语陶墨轩出品, 西芮老师精彩诵读《相遇一朵莲》作者:蒋辉。
-
描写冬天的散文诗_描写冬天的散文诗短一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读书是一件惬意的事,让我们都捧起自己心爱的书籍,一起到书海中畅游吧!…
- 描写冬天的散文诗_描写冬天的散文诗短一点
- 秋天散文_秋天散文经典片段
- 短散文_短散文名篇
- 有关冬天的散文_有关冬天的散文名篇
- 享受读书唯美散文_享受读书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