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点_散文特点六要素
浅谈安黎说理性散文的特点及其担当文|鹿丁联阅读过安黎散文的读者几乎有个共识:安黎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思想型作家,一个勇于担当的作家思想是个人化的思考和发现的呈现,与人
浅谈安黎说理性散文的特点及其担当文|鹿丁联阅读过安黎散文的读者几乎有个共识:安黎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思想型作家,一个勇于担当的作家思想是个人化的思考和发现的呈现,与人云亦云的大众思维迥然有别思想的前提是对既存事实和现象的有效分析与精准诊断,从而找出病理,开出药方。
不具备这种能力,就成了“葫芦僧再判葫芦案”式的胡言乱语读安黎的散文,他的站位、立论和思考,总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深层思考他的散文,如天籁般地化解人们心灵的郁结,打通认知的盲区,引导读者从狭隘走向开阔,从歧途步入正轨。
2022年春天我有幸参编《安黎开讲——新语文读写公开课》丛书,系统地赏评了他204篇散文佳作在赏评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安黎思想认知的深邃,人文情怀的厚重,谋篇布局的精湛,语言文字的魅力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我对安黎散文特点的感受,那就是多元、理性、精辟和生动。
具体说来,在安黎笔下,其散文所展现的,是“多元的世界图景,理性的思维方式,精辟的认知概括,形象的描述延伸”也就是说,他带给不同层次读者的:是视野的开阔,思维的开启,认知的提升,描述的多样性,论述的多元化。
可以说,通过这二百余篇散文精品的悉心阅读,在认知与表达上,读者将会有较大的拓展和提升同时,他那种诗意的书写,带给读者的是阅读的惬意与陶醉这里,我仅围绕安黎的说理性散文谈谈对安黎为文与为人的一些肤浅的认知与感受。
一.哲理点染,启迪思考安黎的说理类散文,和他的描述类纪实性散文一样,充满了人文情怀与人性关爱,给读者以心灵的启迪和思维的启发,但同时,又以极强的辩证思考与哲理予以引导这类散文在他的文集中俯拾皆是,《拔苗未必能助长》《独到之文与寻常之人》《在乎“小”,方能成就“大”》《进步与退步》《加法与减法》等百余篇皆是。
以《食古与食洋》为例略作阐述作者开篇这样写道:“世界上的万物,究其内在的原理,皆互通互融,正所谓千条江河归大海,万件物事理相似人之身体与人之精神,就其所需的养料而言,在逻辑上并无二致身体不能偏食,精神亦不能偏饮。
偏食偏饮,是身体健康之禁忌,亦是精神蓬勃之避讳”其站位高远,立论辩证,从身体和精神两个角度切入,一下子切中了行文的内核论述中,作者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两个极端:一种是从小看着国外的图画书和动画片长大,并在家长的循循善诱下,对洋人的举手投足刻意模仿,全盘照搬,满脑子的洋理论洋教条的崇洋者;另一种是吃着五谷杂粮长大,脚步从未跨出过院门,对墙外的花红草绿一概无知自恋者。
接着予以阐述:任何一种偏执,皆为精神异常的症候偏执于某一种嗜好,固守于某一座牢笼,对人精神的生成,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用一种文化的价值,去否定另一种文化的价值,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皆不可取要强健自己的体魄,壮大自己的格局,就应博览世间群书,遍览文翰美景,杂取百家,借鉴中外,汲取不同文化中的各种养分。
不论是食洋或食古,都要将其消化,切不可不加选择地生吞活剥作者从精神的生成,文化的价值等角度予以阐述,指出“食洋或食古,都要将其消化,切不可不加选择地生吞活剥”言简意赅,道出观点,明确途径难能可贵的是,对一些矛盾体和社会热点,安黎从不回避,他总是直面社会现实,予以观察和思考,带着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悟,表述着自我的人生体验和认知。
譬如就个体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等问题,他以《“我”是“他人”的人文环境》为题,予以论述由一棵树、一株草、一片庄稼和一池鱼虾中,提炼出“环境是一个人身心能否康乐、生命能否闪光的核心要素之一”的观点并明确指出:想要“他人”不入地狱,“我”得先不入地狱——互为地狱,人皆受其祸;互为“天堂”,人皆享其利。
要使自己不成为“他人”的地狱而成为“他人”的天堂,就要在日常生活里力避相互暗算,而致力于相互帮扶;力避相互拆台,而致力于互相搭桥;力避相互争夺,而致力于互相谦让;力避相互计较,而致力于相互体谅;力避相互仇恨,而致力于相互爱戴……要做到这些,最为基础的,是要在不懈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方面下足功夫,唯有如此,才能使“我”成为一个让“他人”伴之舒心处之惬意的“优良环境”。
抽象的道理,用地狱和天堂来形容,设身处地,辩证分析,正反说理,入情入理,妙语如珠,其论述春风化雨般地浸润着读者的心田他的见解和阐述,对于陷入阅读迷雾中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和妙方读者在谈论安黎散文阅读感受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安黎的文字很有哲理。
哲理既是人生经验的凝聚,更是深入思考的结晶经历过人世沧桑的安黎,总是以智慧的目光洞察历史与现实,其行文洞彻而不滞涩,空灵而不浮华,带给人们的是哲理的启迪,思维的提升,认知的豁然开朗阅读他的那些文章,无论是吟咏历史,还是观照现实;无论是品鉴旧物,还是关注文坛,都透着一种独特睿智的认知和思考。
二.诊断景致,穷尽事理安黎的散文自带光芒,认知独特而睿智这种独特睿智的认知,源于对事理的穷尽探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批判性思维的特质,透露着他殷切真诚的文学呵护与剔除杂质的真挚期待《给散文泼点凉水》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中国当下的散文,参与者众多,源源不断产出的作品,仿佛田畴里满地滚圆的大小西瓜,一眼望不到尽头但就质量而论,却令人甚为遗憾,瓤不红,味不甜,啃起来更是如同嚼蜡一篇篇枯草般零乱而恣肆的散文,宛若一个个臃肿的胖子,虚火旺盛,疾病缠身,貌似魁梧,实则羸弱不堪。
”在这里,作者俨然一个资深的病理诊断师,给散文把脉诊病,描摹病体,深挖病灶,以引起文坛的重视和疗治的希望在《文坛综合症》一文中,这种诊断同样深刻,心态同样真切,他善目观览万物,善心体察民疾,用笔墨的显微镜呈现人性的病灶,用文字的手术刀解剖世俗的脉络。
刊发于《中国文化报》的《文学的高贵性》一文,则将视角投向民族之魂魄、精神形态和价值坐标等意识形态领域,挖掘着文学对人类精神的塑形和滋养意义将文学与社会风尚,人性色度加以联系,铺陈联想,告诫人们:文学的纯净良善,与人性的纯净与良善密不可分;文学的邪恶与低俗,源于人性的邪恶与低俗。
文学高贵,源于人性的高贵从而指出,“当今部分国人道德水准的泥沙俱下,是由文学造就的”,“文学至少在其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因而,他呼唤人性的纯净与良善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彻和悲悯,将批判性思维的触角,直抵文学之腹地,人性之高度,具有敢言天下先之勇气。
其言铮铮,其意恳切,令人钦佩,使人信服带着批判性思维的安黎,从当今文学想象力的匮乏,创造力的缺失,结构的老套,语言的干枯等外在表现上,窥探到深藏于内质里的“精神的猥琐,骨血的苍白,思想的虚空”等,罗列病症,深挖病源,像憎恶病毒魔怪般的义愤填膺,恨不能驱之灭之。
在他眼里:“文学的高贵性一经缺位,便和尿壶马桶无异,人浸泡其中,只能越来越堕落”其情恳切,其意深长 带着批判性思维的安黎,即使对无比敬重的前辈作家陈忠实先生的“文学依然神圣”说,也毫不隐瞒自己的质疑“依我之见,文学并未达至神圣的层级,如此反而失却其本应有的烟火之气,普通人也难以够得着它。
但文学的高贵性特征,却是必须保持和捍卫的文学坐拥尘埃,不能把自己沦落成尘埃;文学描写垃圾,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垃圾文学应该是一股清流,而不是浊水,应该是站立的,而不是跪着的,应该是挺直脊梁的,而不是低首弯腰的。
”据理思辨,以理发问,直言所思,不掖不藏,其胸怀之坦荡,于文学之虔诚,感人肺腑,启人思考其文学使命的担当,何其真诚!三.探究人性,犀利深邃正因为如此,在安黎的散文中,那种对文学回归本真、回归人性的思考,随处可见。
例如,在《地之语》中,作者以冷静中肯的笔触,述说着大地的劫难,鞭挞着贪婪的人们对大地的掠夺与对大地内脏的挖掘,将“大地赐人以祥福,人回报大地以狼烟”之现状,血淋淋地展示于读者眼前思考之忧深,悲悯之情延伸之辽远,读来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不仅如此,他还书写出一组十七篇的系列,来表达自己对天地万物的思考,歌颂自然之无私旷达,鞭笞人们之贪婪自私譬如在《门之语》中,作者针对矛盾而又统一的门和墙,从而引申拓展,说它们“一会儿是同伙,相互协作着;一会儿是叛徒,门将墙力图封堵的野心,一把撕碎”。
他历数着城门、院门、家门、屋门等门类,述说着提防、拒绝和排斥的大众心理并从门中引申出“心门”这一概念予以联想阐述:心门敞开,心就会变得一片豁亮,一脉草绿花香;心门若持久关闭,心就变成密不透风的幽暗牢狱,坐牢的心,必然郁闷而窒息。
把心门打开,接纳别人,接纳世间的万物,其实也是在拯救自己结尾处揭示主旨,使读者豁然开朗美好的愿望,借助着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论说,辩证论述,使读者脑洞大开,萦绕在脑际耳畔的是低语式的警语与启示在《不要只看上半身》中,他从“上半身”与“下半身”引发出诸多的联想,应景与生活,台上与台下,清欢与烟火……都进入了他思考的领域,有着别样的感悟。
《戏子误国》,由“戏子”一词延伸开来,言及社会生活各领域中戏子般形形色色的表演者以曲笔描摹,挖其病灶,绘其病状,言之切切,力度颇深,曲笔直抵其内脏在《莫把自己的喜剧演成悲剧》中,他告诫人们,“人前的风光,掩饰的是人后的落寞;舞台的喧嚣,掩映的是独守空屋的孤独”。
以深刻而睿智见长的安黎先生,对娱乐圈透视着剖析着,发出理性的拷问,启迪着人们深沉的思考《优秀的作品不关乎选材》表面去看,这是安黎的微言碎语,仔细去品,无不带着独特的生命体验“高就是低,卑就是贵”细腻深刻的写作感言,同样散发着辩证的思考。
真诚而中肯,独到而富于个性四.文学担当,责无旁贷安黎看待事物的出发点:哲思,辩证,深刻,批判其诊断景致、穷尽事理的思考与文字,犹如一剂剂良药,既医治着人性,医治着社会,也医治着文学,医治着散文而他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责任与担当,则彰显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铮铮铁骨。
不说远的,仅从2024年8月下旬成立的安黎书院来看,其宗旨明了而直接他以“各尽其力,共植新绿”为题所致的答谢词,其团结文学同仁,以繁荣和发展绿色文学事业为宗旨的担当精神可见一斑其深埋于心底的唯一愿望,就是“拥有一片由自己和同行者协力打造的文学净土,营造一畦文艺的野生林地,在彼此的帮衬和提携中,在相互的借鉴和欣赏中,共获知识的滋养、观念的更新和智慧的启迪,从而孵育和培植出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大树”。
他直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现状:“在投机者汹汹、钻营者涌涌,沽名者熙熙,导致文化的基本伦理、基本操守和基本精神日益沉陷和异化的现实环境里,我深知常识的普及是何等地重要,理性的言论是何等地弥足珍贵,启智的声音又是何等地具有拨云见日的现实价值和历史功效。
拯救人心,改良人性,重塑素洁、真诚和高贵的文艺品格,让文学回归文学的轨道,让艺术遵循艺术的规律前行,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书院尽力而为的深远目标”从内容上看,这种重塑文学形象、拯救人心的意志与使命感,迫切而直接;从情感上讲,对于文学回归正轨的期待,散发出发自内心的急切和热望,涌动着一种切肤的责任和担当。
“面向文学,背对文坛”这是安黎对自己所书写的警示语面向文学,不遮掩,不回避,直视现实,尊重自我;背对文坛,不虚夸,不献媚,不邀功,殉道而行,书写历史,书写人生安黎以规范文风为己任,呼吁文学同仁“在污水横流里,做一股清流;在虚假泛滥中,固守真实与良知——这是书院的操守,也是我的行为准则”。
他以自己的言语与行动,践行着对于文学的呵护与重建不说别的,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安黎公众号就推送出一组关于散文写作的文章八篇见出安黎对散文写作现状的在乎,其医治散文写作病灶的急切仅阅读这一组散文的题目就可知他对于文学的虔诚,对于散文写作回归真善美的期盼:《散文表达中的分寸感》《散文,不能虚火过旺》《写作,起始于模仿,成就于创造》《散文语言的歧途》《散文的形式与骨血》《写作不是照相》《散文的“硬伤”》《散文的“讨巧化”倾向》……三个月内,大凡八篇,全是围绕着诊治散文病灶而书写的良药妙方。
由此可见安黎的文学担当与使命感这种担当和使命感,在安黎的许多散文中都有所流露他为《安黎开讲——新语文读写公开课》高中卷所写的卷首语《散文的“真”》,其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很多散文写作者,尤其是那些见风使舵尾随时势而翩翩起舞的写作者,都是在以无比的真诚,书写着无比的虚假。
他们并非一定心怀造假的故意,甚至不乏满腔的赤诚,但因书写的对象是纸糊的高楼,书写的主题违逆基本的人伦人性,于是注定其作品只能昙花妖娆于一时,而难以恒星闪烁于天际”其对虚假文风的厌恶,对于违逆真实的写作危害性的描摹与嘲讽,可见一斑。
他对散文回归真诚的希冀,含蓄而炽烈那种唤醒个性意识,点燃思想火焰的期待,那种扶持作者和读者的使命感,像洪流海浪般的汹涌澎湃于他的心间
鹿丁联: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协会会员,全国中高考作文辅导名师,《西安晚报》《华商报》专栏作家,《华文月刊》封面作家在《西安晚报》开设高考作文辅导专栏十二年发表散文及评论百余万字出版有《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评》、散文评论集《逐光前行》(两卷本)、长篇小说。
《丁香花开》,受邀担任《安黎开讲——新语文读写公开课》丛书(六卷本)的赏评专家与读写教练(已出版)参编陕西省乡土教材《语文精品阅读》等十多部20余本教辅书作品散见于《美文•青春写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华文月刊》《西岳评论》《西安晚报》《教师报》《陕西工人报》等报刊。
被誉为“文学青年的启蒙者”“语文教师的榜样”作品获首届“世界华文评论奖”
来源:安黎
✿【散文】王洁:冬至阳生春又来✿【散文】张焕军:初雪散记✿【散文】梁实秋:愿你的生命从容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散文精选摘抄_史铁生散文精选摘抄
i.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ii.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
-
你一生应诵读的50篇散文经典_你一生应诵读的50篇散文经典文库
前言 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影响广泛、备受广大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
- 历史散文_历史散文有哪三体
- 历史散文_历史散文有哪三体
- 优美散文 短篇_优美散文 短篇摘抄
- 优美散文 短篇_优美散文 短篇摘抄
- 杨绛散文_杨绛散文代表作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