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性散文的特点_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有哪些
回忆性散文与传记都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所选素材都是人物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回忆性散文与传记在事件描述中通过外貌、人物的语言、动作与侧面描写等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一、回忆性散文与传记的特点我们用回忆性散文与传记的异同比较来感受它们的特点:相同点——1.真实性回忆性散文与传记都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所选素材都是人物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2.人物形象的刻画回忆性散文与传记在事件描述中通过外貌、人物的语言、动作与侧面描写等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3.合理的想象为了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在选择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者往往通过合理的想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4.都有作者情感的体现比如传记《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自己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回忆性散文《背影》表达了朱自清对父亲的爱的感动以及无以报答的情感不同点——1.文体不同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只是在叙述上采用回忆过去的方式,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传记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他传,有自传2.记叙人称不同
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回忆亲身经历,一般以第一人称“我”来贯穿全文传记中的他传则是用第三人称来讲述3.情感表达的不同呈现方式回忆性散文无时无刻不在抒发“我”的情感,作者的记叙事件、刻画人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自我情思。
《藤野先生》既抒发了鲁迅对自己老师的怀念、感激、崇敬等情感,又抒发了自己渴望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怀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更为明显,第一自然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的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以及文章最后四段都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对母亲去世的悲痛而传记文中,则少有作者自身情感的明显表述,但并非没有,而是蕴含在字里行间中可以想见,茨威格为列夫·托尔斯泰作传,对他必定是满怀崇敬的;艾芙·居里为母亲玛丽·居里写传,对她必定是满怀敬爱的。
二、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喻外貌?文章中,茨威格这欲扬先抑的手法可谓极尽其能事,脸是一个人的门面,见到脸就是见到了整个人,茨威格将这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夸张到让人不忍看,用部分转喻整体,形成认知的反差

我们来看这些夸张的运用:眉毛——纠缠不清的树根(树根本不规则,这是怎样的眉毛!)额头——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朝天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这样的一张脸庞可不就是“低矮的陋屋”?
列夫•托尔斯泰的脸——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低矮的陋屋——碰头、掉土、漏雨、空空、凄凉用“低矮的陋屋”比喻外貌,更加形象,可见这张脸庞的不堪,这是抑扬:用“低矮的陋屋”衬托“天才的灵魂”,即托尔斯泰的那一双眼。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指托尔斯泰的脸)——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在这样的陋屋里,有着一束摄人心魄的光——它如手术刀、X射线揭开隐藏的秘密;它如猎鹰,不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
它如匕首,直戳要害。这犀利的眼光之下,是列夫•托尔斯泰犀利的思想与灵魂。#秋日生活打卡季#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离别的散文_离别的散文名句
【散文】 人性的感悟之二 永远的别离
-
离别的散文_离别的散文名句
秋天,如果是一场生动的遇见,那该多好,偏偏是一场别离。从学生到教师,突然的身份转换,不仅仅是不适应,更重要的是教师怎么当,课怎么给学生…
- 散文作文500_散文作文500字左右
- 张小娴最经典散文_张小娴最经典散文作品
- 散文阅读题_散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 散文阅读题_散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 写景散文500字_写景散文5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