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诸子散文_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典籍和古老丰富的历史文献,散文的传统悠久而丰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是一种仅次于诗歌的主要文学形式。先秦散文可以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_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典籍和古老丰富的历史文献,散文的传统悠久而丰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是一种仅次于诗歌的主要文学形式先秦散文可以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有《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尚书》亦称《书》或《书经》,是殷商的典册,它实际上是一本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内容收载的主要是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政治文献。

其中追述传说中虞、夏时代的《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是由后来的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在甲骨文与钟鼎文之外,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散文由于时代相隔久远,它的文辞简古,读来估屈聋牙,很不易懂现在流传的《春秋》,则是经孔子修订过的鲁国编年史记,它提纲絮领,微言大义,极为简略,其文学价值不及《尚书》。

古代最初记载帝王言行和历史事件的是史官东汉班固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这种记言、语录,就成为后代语录体散文的始祖记事,就成为历史散文的始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书写物质条件的改善与史学的发展,就出现了《国语》、《左传》、《战国策》这样几部历史散文,它们在记叙的生动、描写的形象、议论的深刻方面大大超过了《尚书》和《春秋》的表现力。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变化急建,社会矛盾错纵复杂,无论是政治斗争的曲折变幻,人事更替,成败兴亡,还是天时地利,人心向背,这些都要求人们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估价,历史散文就是应这种时代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这些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的,要推《左传》与《战国策》。

诸子散文作为记录学者的学术思想的著作,它们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比较优秀的为《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散文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未有文字之前,早有口头诗歌,而散文产生于有文字之后生产力发展了,才有书写工具,如竹、帛、绢、笔之类随着社会上手工业的发展,文化工具有了改进,书写日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才为长篇大论的散文和有组织、有系统的散文著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先秦诸子是当时新兴阶层的“士”,他们多凭借自己的学术和游说,向统治者献计献策而各诸侯列国,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也招徕贤能之士为其自身利益服务于是掌握各种知识的士阶层,在阶级斗争和社会斗争的要求下,纷纷登上了政治舞台。

他们进可以取相卿,退可以著书立说,成为当时的显赫力量“士”阶层的流品很杂,其中著书立说者主要为学士,如儒、墨、道、法各派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苟子等这是些具有各种不同倾向的思想家,他们标志着整个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这些学士各立门户,聚徒论道,到处游说,著书立说,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孕育和发展着的各种矛盾斗争,在哲学和思想上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活跃的学术局面这些争论是复杂的、剧烈的、崭新的当他们要系统、细致、深入地表达自己意见时,原来的四言二拍的诗歌形式就远远不敷需要了,就采用了新的宜于说理的不受拘束的散文形式。

可见,散文形式的发展,是社会生活斗争促成的,是时代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文学的新的使命

诸子散文风貌各异,墨子注重说理的辟(譬喻)、伴(衬托)、援(引证)、推(推理)等方法,他的文章富有很强的逻辑性孟子讲究文章的气势,他的文章锋芒毕露,气势逼人庄子说自己为文有三种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卮言是合于自然的无成见之言,为夸张、推衍手法;寓言是寄托寓意的故事,借以推广其道理;重言是假托要人之言,以示其真实可靠这些,正是《庄子》散文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原因所在其他诸子散文,也各树其帜,独具特色,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呈现出百花争艳、璀灿夺目的壮丽景象。

我是“胖黑妹子”,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