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作品散文集_《史铁生散文选集》,史铁生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评选拉开帷幕。月报君邀您共同回顾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今晚分享第六届百花奖获奖作品《第一人称》创作谈。明天也是作者史铁生先生逝世六周年,同时推荐2004年他与复旦大学学生对谈实录《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评选拉开帷幕本届评选办法、选票与《小说月报》2015—2016年候选篇目,已刊载于《小说月报》2016年第12期,网上投票通道将在微信发布月报君邀您共同回顾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今晚分享的是第六届百花奖获奖作品《第一人称》创作谈。
明天也是作者史铁生先生逝世六周年,推荐2004年他受王安忆邀请访问复旦大学,与学生对谈的现场实录《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希望能与您一起通过这些文字,重新领会这位优秀作家对于生命与写作的独特思考
史铁生(1951.1.4—2010.12.31)最后的眼睛文│史铁生写作者,未必能够塑造出真实的他人(所谓血肉丰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写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前人也这样说过你靠什么来塑造他人?你只可能像我一样,以史铁生之心度他人之腹,以自己心中的阴暗去追查张三的阴暗,以自己心中的光明去拓展张三的光明,你只能以自己的血肉和心智去塑造。
那么,与其说这是塑造,倒不如说是受造,与其说是写作者塑造了张三,莫如说是写作者经由张三而有了新在,这受造之途岂非更其真实?这真实不是依靠外在形象的完整,而是根据内在心魂的残缺,不是依靠故事的点水不漏,也不是根据文学的大计方针,而是由于心魂的险径迷途。
文学,如果是暗含着种种操作或教导意图的学问(无论思想还是技巧,语言还是形式,以及为谁写和不为谁写式的立场培养),我看写作可不是,我希望写作可不要再是写作,在我的希望中只是怀疑者的怀疑,寻觅者的寻觅,虽然也要借助种种技巧、语言和形式。
那个愚钝的人赞成了我的意见,有一回史铁生说: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船那一回月朗风清,算得上是酒逢知己,我们“对影成三人”简直有些互相欣赏了寻觅者身后若留下一行踪迹,出版社看着好,拿去印成书也算多有一用。
当然稿酬还是要领,合同不可不签,不然哪儿来的“花间一壶酒”?我想,何妨就把“文学”与“写作”分开,文学留给作家,写作单让给一些不守规矩的寻觅者吧文学或有其更为高深广大的使命,值得仰望,写作则可平易些个无辜而落生斯世者,尤其生来长去还是不大通透的一类,都可以不管不顾地走一走这条路。
没别的意思,只是说写作可以跟文学不一样,不必拿种种成习去勉强它;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上厕所也得弄清楚进哪边的门吧历来的小说,多是把成品(完整的人物、情节、故事等等)端出来给人看,而把它的生成过程隐藏起来,把作者隐藏起来,把徘徊于塑造与受造之间的那一缕游魂隐藏起来,枝枝杈杈都修剪齐整,残花败叶、踌蹰和犹豫都打扫干净,以居高者的冷静从容把成品包扎好,推向前台。
这固然不失为一种方法,此法之下好作品确也很多但面对成品,我总觉意犹未尽这感觉,从读者常会要求作者签名并好奇地总想看看作者的相貌这件事中,似乎找出了一点答案——那目光中恐怕不单是敬慕,更多的没准儿是怀疑,尤其对着所谓“灵魂工程师”,怀疑就更其深重。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某贵妇寿诞,有人奉上赞美诗,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众目惊瞠;第二句“九天神女下凡尘”,群颜转悦我总看那读者的目光也是说着这两句话,不过每句后面都要改用问号我便想,那些隐藏和修剪掉的东西就此不见天日是否可惜?岂止可惜,也许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那塑造与受造之中的犹豫、徘徊,是不是更有价值?拆、组取舍之间,准定没有更玄妙动人的心流?但这些,在成品张三身上(以及成品故事之中)却已丢失为了要个成品,一个个仿真人物、情节和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值得把这些最为真切、甚至是性命攸关的心流都扔掉?为一个居高从容的九天神女,就忍心让谁家的老祖宗不是人?。
在创作意图背后,生命的路途要复杂得多在由完整、好看、风格独具所指引的种种构思之间,还有着另外的存在一些深隐的、细弱的、易于破碎但又是绵绵不绝的心的彷徨,在构思的缝隙中被遗漏了,被删除了所以这样,通常的原因是它们不大适合于制造成品,它们不够引人,不够流畅,不完整,不够惊世骇俗,难以经受市场的挑剔。
听说已经有了(或终将会有)一种电脑软件,只要输入一些性格各异的人物,输入一个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比如是战争,是疑案,是恋情,是寻宗问祖,行侠仗义……再输入一种风格,或惨烈悲壮,或情意绵绵,或野狐禅,或大团圆……好了,电脑自会据此编写一个情节曲折的完整故事。
要是你对这故事不甚满意,你就悠然地伸出一个手指,轻轻点一下某键,只听得电脑中“嘁哩咔嚓,嘁哩咔嚓”地一阵运行,便又有一个廻异于前的故事扑面而来如是者,可无穷尽这可真是了得!作家还有什么用?但很可能这是件好事,在手和脑的运作败于种种软件之后,写作和文学便都要皈依心魂了。
恰在脑(人脑或电脑)之聪颖所不及的领域,人之根本更其鲜明起来惟绵绵心流天赋独具,仍可创作,仍可交流,仍可倾诉和倾听,可以进入一种崭新但其实古老的世界了那是不避迷茫,不拒彷徨,不惜破碎,由那心流的追索而开拓出的疆域。
就像绘画在摄影问世之后所迸发的神奇因此我向往着这样的写作——史铁生曾称之为“写作之夜”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很可能是第五只眼睛,第三他不是外来者,第四他也没有特异功能,他是对生命意义不肯放松的累人的眼睛。
如果还有什么别的眼睛,尽可能都排在他前面,总之这是最后的眼睛,是对白昼表示怀疑而对黑夜秉有期盼的眼睛这样的写作或这样的眼睛,不看重成品,看重的是受造之中的那缕游魂,看重那游魂之种种可能的去向,看中那徘徊所携带的消息。
因为,在这样的消息里,比如说,才能看见“我是谁”,才能看清一个人,一个犹豫、困惑的人,执拗的寻觅者而非潇洒的制作者;比如说我才有可能看看史铁生到底是什么,并由此对他的未来保持住兴趣和信心幸亏写作可以这样,否则他轮椅下的路早也就走完了。
有很多人问过我:史铁生从20岁上就困在屋子里,他哪儿来那么多可写的?借此机会我也算作出回答: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无边短篇小说《第一人称》,作者史铁生,原刊《钟山》1993年第2期,责编傅晓红,《小说月报》1993年第6期选载,获《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
本文后编入《病隙随笔》,小说《第一人称》与创作谈收入《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史铁生在八十年代我总感到,在各种学(包括文学)之外,仍有一片浩瀚无边的存在;那儿,与我更加亲近,更加难离难弃,更加缠缠绕绕地不能剥离,更是人应该重视却往往忽视了的地方我愿意把我与那儿的关系叫作:写作到了那里就像到了故土,备觉亲切。
到了那里就像到了异地,备觉惊奇到了那儿就像脱离了这个残损而又坚固的躯壳,轻松自由到了那儿就像漫游于死中,回身看时,一切都有了另外的昭示 ——史铁生
《史铁生散文选集》(新百花散文书系),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写作(这里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成为少数人的职业,我总感觉有点荒唐因而我想“专业作家”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世界上那么多人,凭什么单要听你们几个人叨唠?人间那么多幸福快乐困苦忧伤,为什么单单你们几个人有诉说的机会?几十亿种生活,几十亿种智慧和迷惑。
为什么单单选取你们的那一点点儿向大家公布?我觉得这事太离谱儿小说或散文若仅仅是一处商业性的娱乐场所倒也罢了,总归不能人人都开办游乐场但文学更要紧的是生命感受的交流,是对存在状态的察看,是哀或美的观赏,是求一条生路似的期待,迷途的携手或孤寂的摆脱,有人说得干脆那甚至是情爱般的,袒露、切近、以命相许、海誓山盟。
这可是少数几个人承担得起的么?作家都自信道出了世事众生的真相,即便夸张、变形、想象、虚构、拼接、间离……但他们必说那是真或是本质的真虽对真的检查见仁见智,但有一条肯定:自命虚假的作品绝无然而人间浩翰复杂瞬息万变,几位职业作家能看见多少真呢?有一副旧对子:百行孝当先/万恶淫为首。
据说有位闲人给上下联各添了十三个字:百行孝当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自古无完人迹可察,但心可度么?我还听一位“文革”中遭拷打而英勇未屈者说过:要是他们再打我一会儿我可能就叛变了,我已经受不住了正要招认,偏这时他们打累了。
我有时候猜测:那个打手一定是累了么?还是因为譬如说他与某个女人约会的时间到了?当然还可能是其他原因,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只要当事人不说,真相便永无大白之日还是那句话,要是成千上万的人只听几个人说(且是小!说,是散!文),能听见多少真呢?充其量能听见他们几个人自己的真也就难能可贵。
扬言写尽人间真相,其实能看全自己的面目已属不易其实敢于背地里毫不规避地看看自己,差不多就能算得圣人记得某位先哲有话:“语言,与其认为是在说明什么,不如说是在掩盖什么”形单影只流落于千差万别的人山人海中,暴露着肉身尚且招来羞辱,还敢赤裸起心魂么?自亚当、夏娃走出伊句园人类社会于是开始之日,衣服的作用便有两种:御寒和遮羞;语言的作用也便有两种:交流和欺瞒。
孤独拓展开漫漫岁月,同时亲近与沟通成为永远的理想在我想来,爱情与写作必也是自那时始,从繁衍种类和谋求温饱的活动中脱颖而出——单单脱去遮身的衣服还不够,还得脱去语言的甲胄让心魂融合让差别在那一瞬间熄灭,让危险的世界上存一处和平的场所。
可能是罗兰·巴特说过,写作者即恋人所以有人问我,你理想中的小说(或散文)是什么?我想了又想,发现我的理想中并没有具体的作品,只有一种姑妄名之的小说环境或日创作气氛,就像年轻恋人的眼前还没有出现具体的情人却早有了焦撩着的爱的期待。
于是我说,在我的理想,中甚至是思念里,写小说(或写散文)应该是所有人的事,不是职业尤其不是几个人的职业,其实非常非常简单地是每一个人的心愿,是所有人自,由真诚的诉说和倾听所有人,如果不能一同到一个地方去,就一同到一种时间里去,在那儿,让心魂直接说话,在那儿没有指责和攻击当然也就无需防范和欺瞒。
在那儿只立一个规矩:心魂有袒露的权利,有被了解的权利,唯欺瞒该受轻蔑所以我希望“职业作家”是暂时现象我希望未来的写作是所有人的一期假日,原不必弄那么多技巧,几十亿种自由坦荡的声音是无论什么技巧也无法比拟的真实、深刻、新鲜。
我希望写作是一块梦境般自由的时间,有限的技巧在那儿死去,无限的心思从那儿流露无限的欣赏角度在那儿生长当然当然,良辰一过我们还得及时醒来,去种地,去打铁,上下班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引自《随笔十三》第四节)
中篇小说陈 河 义乌之囚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10期周李立 坠落选自《芒种》2017年第1期宋小词 直立行走选自《当代》2016年第6期短篇小说夏天敏 酒摊选自《北京文学》2016年第12期
秦 岭 幻想症选自《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12期陶丽群 清韵的蜜选自《民族文学》2016年第11期白 琳 Munro小姐选自《青年文学》2016年第11期开放叙事90后作品小辑(之一)王 棘 驾鹤
选自《作品》2016年第2期庞 羽 操场选自《西部》2016年第7期重 木 无人之地选自《山西文学》2016年第7期琪 官 谁能带我去东京?选自《西部》2016年第12期赵振杰“亚成熟”状态下的90后写作
(评论)封二专题作家现在时:陈应松《小说月报》2017年第1期,2017年1月1日出刊,总第445期小说月报2017 小说可以更好看《小说月报》邮发代号6-38,每月1日出刊,定价10元;《小说月报》大字版
邮发代号6-37,每月16日出刊,定价10元;《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邮发代号6-139,每年4期,定价15元《小说月报》在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销售了解订阅办法,请点击:2017,小说月报对你说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订阅小说月报微信
小说,就是小声地说小说月报微信 刊物最新动态,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创作感言,读者阅读心得,文坛潮流脉动,随时随地向您报告。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史铁生作品散文集_《史铁生散文选集》,史铁生
史铁生最经典散文诗歌小说集,内附吴冠中灵动画境,精装美图,典藏之选。史铁生留给世界无价的礼物,命运、信念与爱的小说经典。…
-
关于爱国的散文_关于爱国的散文作文
【篇一:坚持激情红五月】五月是青春的节日。五月充满激情,五月乐于奉献,五月洋溢和谐。只有身处五月,才能感受到…
- 中国散文网首页_中国散文网
- 荷花的散文_荷花的散文诗截短篇
- 荷花的散文_荷花的散文诗截短篇
- 散文杂志_散文杂志投稿
- 汪曾祺散文特点_汪曾祺散文特点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