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散文精选_亲情散文精选800字
5月3日早晨,孩子舅打来电话,说老母亲......
芦苇文苑【第472期】亲情不会逝去作者:李振起 诵读:刘斌
5月3日早晨,孩子舅打来电话,说老母亲不舒服来医院检查了老伴儿和我急忙赶到医院,见到我们,岳母很高兴,有些不好意思地指着腹部说,里面咕咕响,有些涨呢86岁的岳母身体很健朗,上楼下楼都不用人搀扶拍片、B超、验血,一番检查后,大夫说无大碍,开了些胃口药先服用,这让我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岳母谢绝了我们的挽留,吃过饭,就在两个儿媳和两个孙子的陪同下返回乡下老家了过了两天,老伴说想去看看老妈我读懂了她犹豫的眼神,因为自从我患病后,她每次去娘家都是当天就回为了鼓励她,我潇洒地说,瞧,身边有儿女,楼下有饭店,别说几天,几十天都没问题!。
老伴回娘家第三天的晚饭后,我正想打电话询问岳母的情况,顺便告诉她明天我也去时,手机响了,是孩子大舅来的姐夫,老妈走了!走了?我不信,你瞎说啥!喝多啦?!不是啊,姐夫,他哭着说,是真的啊,眨眼的功夫老妈就没了啊!。
犹闻晴天霹雳,我懵了岳母耳聪目明,和儿媳住对面屋,隔着堂屋可以婆媳对话老伴儿做针线活认不上针时,岳母会说,拿来吧,我给你认,瞬间就成;岳母腿脚麻利,孙子接其搬家,常抱怨奶奶比他走的还快;岳母爱干净,不分酷暑严寒,每天都要洗澡或擦一遍身子,即使冬天在冷屋子里也从不感冒;岳母的胃口好得更令人羡慕,记得疫情前我们去看望,买去老人家爱吃的烧鸡,不大的功夫,两只鸡腿就下肚了,而且还从冰箱里拿出一根雪糕,客气地让我说,他姐夫,你也来一根……这么好的身体,怎么会一下子就走了呢!。
为岳父岳母过生日合影当我心急如焚地赶到乡下时,岳母的遗体已经入棺等待火化了惨淡的灯光下,孩子舅哽咽着向我讲述了岳母去世的经过 睡过午觉,岳母说去晒晒太阳吧正好孩子姨也来了,娘几个就在院子里散步晒太阳。
岳母还甩着胳膊在院里走了几圈见老妈平安无事,孩子姨就决定回家,在众人送她的功夫,岳母自己解了大便,不料却喘起来老伴奇怪地问,妈,怎么喘啦?岳母笑着说,累得呗!那就上炕休息吧,老伴儿说着把老妈搀到炕上躺下。
只一会儿,岳母说躺着喘气更费劲,老伴儿就把老妈扶起抱在怀里当村医的孙子接电话后迅速赶来,用听诊器一听就打电话要救护车,岳母阻拦说,不要救护车,我不去医院!救护车到了村头时,岳母还说不去医院,几分钟后车到家门口,岳母却停止了呼吸……。
几天后,料理完岳母的后事准备回县城,众人簇拥着我们上车的刹那,老伴儿回望老妈住过的房子,悲从中来:妈,你不在了,叫我怎么回家呀!一声哭喊,人群里响起了呜咽声,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因为我知道,老伴儿凄凉的哭唤不仅是伤心,还有担忧:妈没有了,团结温馨的大家庭还有吗?。
一晃,七天到了,乡下有习俗,人去世的第七天叫“一七”,要到坟地举行祭祀活动为了不让众人久等,大清早我们就赶到了乡下走进村头,远远望见在昔日岳母眺望的地方,人们聚集门口在迎接我们,顿时,我和老伴心头涌生一股暖流。
为了遗像前香火的燃续和接待来家吊唁的乡邻,年纪最大的我和年龄最小的妗子留下看家,其余的人都去坟地人们走后,妗子说,姐夫,你去屋里瞅着香火,我去和面和面干什么?我疑惑地问包饺子呀!包饺子?不去饭店吗?妗子嗯了一声后莞尔一笑便去和面了。
舅爷妗子们带家人来看望作者和老伴走进岳母去世时的房间,我将岳母爱吃的水果摆在遗像前,又燃上一炷香望着岳母慈祥的遗容,泪花涌出我的眼窝,往事如袅袅轻烟弥漫开来老伴儿行大,有5个弟弟1个妹妹,连同大爹家3个弟弟,姐弟共10人。
岳父在世时,人称三爷,是个很有家国情怀的老党员十几岁就和在区小队的哥哥参加抗日活动解放后任过村贫协主席、生产大队长老人家的哥哥49岁就病逝了,撇下了3个年幼的儿子,岳父义无反顾地撑起大家庭的重担,不但操持了侄子们娶妻成家,还在生产队解体时把两家的田分在一起,有地一起种,有活一块干。
甚至连我家的农活,岳父也几乎包揽,常常起早贪晚率领舅爷们驱十几里路赶来帮忙岳父不但是村人眼中做人的楷模,更是子女们心中的一座丰碑娘家是老伴儿的依恋,也是她的牵挂岳母小岳父4岁,但生日却是同一天从岳父60岁时,我们就开始为老人过生日,一直到岳父母都去世,整整过了30年。
2006年,孩子二舅患了尿毒症,大夫告诉说,透析只能维持,要想活命只有换肾可是,昂贵的费用对一个农民来说那是天文数字呀!内弟想放弃,老伴儿不干,她说,我是大姐,都听我的,一条肠子爬出来的兄弟姐妹,一个也不能少!她动员孩子们拿出了存款,还和我星夜赶到乡下,组织了十个兄弟姐妹的捐款活动,二舅妻子家兄妹九人也参与了捐款,两天的时间凑齐了手术的所有费用,使得二舅成功换肾。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依然健康无恙,人们感叹地说,这不仅是幸运的奇迹,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见证啊!
女眷,二排左三为作者妻子弟弟们也真诚地敬爱着姐姐离开农村到县城,28年来,弟弟们包下了姐姐全家的食粮每年新谷收获,第一袋米要先送给姐姐,就连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青棒子、青蒜苗、新鲜鱼虾,骑车几十里也要送给姐姐家尝鲜。
2009年7月,在湖南医科大学的侄子放假回家,听说姑父患病住院,他连家都没回,直接去了医院,和我的儿子、侄子一起守候了20多个日日夜夜有妈在,回娘家成了老伴儿的自豪最小的弟弟结婚后,父母开始独住,又给了老伴儿常回家看看的理由和动力。
特别是岳父去世后,岳母在弟弟家轮住,十天一班已经60多岁的老伴几乎每班都要回娘家,加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年看望母亲不下几十次就连疫情期间不让出门,还隔三差五与老妈视频聊天村里人都羡慕地说,看看人家,这才叫妈在家就在啊!可现在,老妈不在了,家,还在吗?。
下坟地的人回来了,开始包饺子精明强干的大侄媳自报奋勇剁菜馅,她双手执刀,上下翻飞,刀落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博得众人啧啧称赞肉馅是妗子们买肉时就绞好的,但因为和肉馅有讲究,就由被誉为大厨的连襟亲自动手了。
女眷们一展身手年轻的侄媳、侄女们擀饺子皮,纤纤玉手,飞快灵动,擀出的饺子皮大小一样,薄厚一致;包饺子的是干了半辈子农活的妗子们,略显粗糙的大手竟然也格外灵巧,捏出的花纹,精美得犹如工艺品人们一边拉着磕一边包着饺子,话语声声,亲情融融,满室温馨。
不长的时间,几盆子面和馅都变成了无数小巧玲珑的饺子
团团圆圆包饺子令人惊奇的是,孩子舅家竟然还保存着能移动的大锅灶一层层摆上饺子,盖上屉帽,两个大灶锅同时点火熊熊的火光,不但使人涌生怀旧之感,还使人萌生众人捧柴火焰高的启悟 舅爷的话使我的疑惑顿开:“老妈爱吃饺子,姐姐也爱吃饺子,所以就决定不去饭店,就在家,一家人团团圆圆包饺子,和老爸老妈一起吃饺子。
我们还商定,以后姐姐回家,不论去谁家,我们都一起来陪姐姐,包饺子……”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先给老爸老妈遗像前供上,然后几十人围了三大桌舅爷们动情地说:“老妈走了,弟弟们还在,我们的家就是姐姐的家。
”妗子们的话更令人动容:“老妈在,姐姐来看老妈;老妈不在了,我们去看姐姐,姐姐的家就是我们的家……”激动的泪花,从老伴儿的脸颊上无声滚落。
作者简介:李振起,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宁河区人。曾任东棘坨公社文化站长、宣传干部、宁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管委会副主任、总公司副总经理。出版过小说集和散文集。
主播简介:刘斌,笔名岚丁,天津市宁河区人。之前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曾任播音员、编辑、主任编辑。如今喜翻旧书、 闲暇弄花草,偶尔诵读为趣。
点击以下蓝字阅读李振起先生往期精彩芦苇文苑/原创散文/作者:李振起(姑爷与老丈人)芦苇文苑/骑车去北京/作者:李振起芦苇文苑/歌声里的故事/作者:李振起芦苇文苑/原创散文/大哥/作者:李振起,诵读:清泉洗心
芦苇文苑/原创散文/我的生产队长/作者:李振起/诵读:宏图芦苇文苑/原创散文:邻居二哥/作者:李振起/诵读:清泉洗心芦苇文苑/散文/一兜馒头/作者:李振起芦苇文苑/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作者:李振起芦苇文苑/母亲节专刊/夜空,有一双眼睛/作者:李振起
芦苇文苑/想起父亲/作者:李振起
投稿要求1、歌词、诗歌3~5首,古典诗词5~8首,散文2000字左右2、附个人生活照片并100字以内作者简介3、所有作品都应为原创,且未在其它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文责自负4、格律诗词作者自行验好格律5、外地作者请留联系电话。
6、投稿邮箱:2970500039@qq.com7、关于赞赏:读者赞赏金额70%作为作者和朗诵者的稿酬,30%用于平台运行维护费用赞赏金额低于10元的不予结算同题诗、歌词和两人以上合刋的赞赏金不发放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转。
顾问:石瑞生 总编:刘庆珍 副总编: 李振起 傅连君 执行总编:李宝贵 美编: 黄建强 编委:王颖 董建玲 王志霞 金牌主播:建华 海畔 梅
宏图 水墨子 文竹 刘斌 谢福军 清煜 本期制作:原始森林
感谢关注 芦苇文苑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亲情散文精选_亲情散文精选800字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和爱人为记录孩子成长而编印的一本书《彤年曼步》,印99册,馈赠给我,很是珍稀。我选了该书中的3篇亲情散文:《我的姥…
-
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_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抒情曲
母亲节题材朗诵伴奏+朗诵素材文稿合集)(207期)
- 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_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抒情曲
- 朱自清散文特点_朱自清散文特点与风格
- 散文的结构特点_散文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 散文的结构特点_散文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 感恩的心散文_感恩的心散文诗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