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散文名篇_母亲散文催人泪下最感人
赵志军同志利用工作之余和闲暇时间,耗时八年“磨一剑”,用真情写昨天写感恩,以饱蘸血泪之心怀念父母,以爱家爱国之笔为后人留传所著的优秀散文集《滚烫的记忆》一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我在丁酉年腊月十九立春之日,新书首发式上欣赏赵志军同志的精美散文集《滚烫的记忆》后给我的第一感受2018年2月4日上午,我参加平鲁区本土作者赵志军同志在八年时间里,用真情和心血凝聚而成的散文集《滚烫的记忆》新书发行会后,我利用欢度新春佳节放假休息时间,像品茗赏花般一字一句认真通读了这部难得而不多见的好书后,脑海里倏然间冒出了这样一句话:“真情为什么这样浓?”。
何谓好书?何谓真情?我认为最能打动人心的书才是好书,而最能感人肺腑的书才是真情;教人向善向美的书才是好书,让人催人泪下的书才是真情;给人力量激发励志的书才是好书,去掉虚情假意,故事暖流涌便周身的书才是真情。
我为赵志军同志所著散文集《滚烫的记忆》一书用白描朴实的手法把亲情、友情、同学情和乡情等不遗余力,以满腔热血倾注到这部二十一万字的散文集中而感到欣慰1《滚烫的记忆》一书让我认识了一位最可亲可敬的老英雄记忆深处,我在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著名作家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讲述了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最惨烈的战斗——松鼓峰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十四位志愿军战士,他们为了保住阵地,为使主力部队赶上,这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年轻战士与三百多名敌人同归于尽。
志军同志的父亲——赵鉴赵老先生,从1945年8月参军,在部队从一名普通战士到唐金龙军长警卫员;从副排长一直到团作训处处长,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战役,前后参加战斗44次,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特别是先后荣获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解放战争纪念章、抗美援朝功臣纪念胸章与和平万岁功臣胸章各一枚,1955年被授予上尉军衔,这一切让我发自内心萧然起敬。
读了本书中“秘密使命”、“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滚烫的记忆”等文章后,使我认识了这位“最可爱的人”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英雄父亲2《滚烫的记忆》一书让我见证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是一名业余文学创作者,也是一名偏爱散文作品的文学阅读者。
我平素读过不少写母亲的散文作品,比如高尔基、朱德、贾平凹以及赵丽宏等等的伟人与名家名篇,但那些都是名家或领袖人物的文章,似乎离我们太远了,但是,今天我近距离阅读本土作者赵志军同志写母亲的文章,真的是让我动心、让我动情、让我流泪。
作者的母亲王凯女士六岁丧父,八岁就独自浇菜园,她老人家有过和作者大妗子结伴乞讨的苦难经历,还有过她们姊妹俩田间地头劳动时差点被狼吃掉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母亲是一位苦命之人作者母亲在短短五十九岁的人生历程中,都是在艰难困苦和精打细算中过日子的。
最为可贵的是作者母亲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她老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勤俭节约,为人厚道,扶贫济困,助人为乐,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并且对孩子、对丈夫、对亲人给予无微不至关怀爱护的贤妻良母作者在“母亲”一文中记述了妈妈赡养奶奶、关心三叔、痛爱大妗子的一双儿女、孝敬姥姥,而且,对所有亲人和邻里乡亲们都是那么关心和照顾,这一切让人敬佩、让人感动、让人温暖。
特别是母亲从不嫌贫爱富的人品更加令人钦佩,比如每逢听到乞讨人员上门讨叫时,母亲总是让他们进门坐在炕上吃饭,普通人有谁能做到呢?正如作者撰文在母亲去世后,在悲痛中对母亲总结道:“相夫教子近五十年无怨无悔!”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真情······。
3《滚烫的记忆》让我了解了作者家风的延续传承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每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家风的延续和影响认真拜读赵志军同志的散文集《滚烫的记忆》一书,使我深深感到作者父辈良好家风给赵氏家族带来尊老爱幼、邻里相亲、关爱他人、扶危济困的无穷力量。
在“父亲插队的日子”一文中,我看到赵老在下乡工作中带领村民劳动,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永远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乡亲们亲昵地称他为公家人;在“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一文中,我看到赵老先生在生命生涯的最后时刻,从昏睡后醒来对作者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把欠的外债还上!”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一位老革命、老军人、老党员的人格尊严与信守承诺;还有非常感人的一段文字,就是赵老病情恶化期间,作者每天就是观察父亲排除的粪便颜色及闻气味来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如此孝顺父亲的儿子天下难得啊!作者三叔对他老哥道:“兰生(作者小名)真孝顺。
从你病下,没有离开你一晚上,娃心里边哭,装出笑脸,那么胖的身体瘦成啥了!”那一刻父亲哭了在父亲病重期间作者瘦了整整三十多斤,这样孝顺的好儿子真的是感天动地;再看“父亲的遗产”一文,赵老柜子里没有金钱,没有贵重物品,有的却是摆放整齐的军用品:皮带、杯子、水壶、干粮袋以及抗美援朝时的棉衣、单衣;还有1955年授军衔时的一套服装,上面配备的上尉军衔的肩章和帽衔,从中可以看出赵老先生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记忆与对荣誉的无比珍重;读“父亲的情怀”一文,我看到了作者及弟兄姐妹从父亲身上接受到了吃苦、坚强、感恩和报答等许多做人的道理。
赵老先生经常对后辈儿孙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短短八个字道出了赵老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父亲;细读“母亲,我永远记着您”一文,作者称母亲是他一生中的活佛,母亲一生省吃俭用,热情待客,心灵手巧,艰苦耐劳,深深懂得请人就得大方,过光景就得仔仔细细的道理;阅读“奶奶”一文,我了解了作者奶奶也是一位吃苦节俭,精明能干的老前辈,奶奶持家过日子是一把好手,精打细算不浪费一点一滴财物,更不敢奢侈一顿美食,细水长流过日子。
在过去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奶奶在院子里种上了葱和韭菜,把葱叶子和韭菜切成碎末腌制起来,亲朋们来了、下乡人员来了就拿出来招待客人,奶奶说这叫人门子,不撑门子没路走,好多在奶奶家里吃过饭的人都赞叹奶奶好客热情。
4《滚烫的记忆》一书让我深刻懂得了做人诚实的重要性资深出版人、文艺评论家、著名作家苏华曾在一次读书研讨会上说:“不管是写书,还是读书,都必须有一个人格上的基本要求,那就是诚实!”从头到尾细心品读赵志军同志的散文集《 滚烫的的记忆》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作者做人诚实、作文诚心。
该书收集的许多篇散文作品,不论读哪一篇文章,都给人以娓娓到来,真诚实在地叙述故事的感觉,没有哪一篇作品有矫揉造作,或者有华丽词澡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篇篇文章全部是用平鲁人朴实厚道的做人笔法,诚实而原质原味地书写父母亲人和自己工作、生活的片断,给人一种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写老实文的淳朴感觉。
作者在开篇之作《从战士到警卫员》一文中,用讲故事的笔法真实记录了父亲当年胆大、心细、机智、出手快的年轻战士形象,正因赵老机智勇敢,所以不久做了旅长唐金龙的贴身警卫员;作者在“我的姥爷一家人”中,记录姥爷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那些‘毛驴’我不想见,快败兴了。
”一句最实在的话,预言了日寇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与最终下场;作者在“我们和二叔的未了情”一文中,记录二叔在病重期间,作者二姐走到二叔跟前哭道:“二叔,我一直把你当作我老父亲······”一句疼爱有加的话道出了她们姊妹弟兄对二叔的由衷敬意之情。
多么朴素的话,多么深情的道白,多么孝敬的心里;作者在“传奇的三姨姥姥”一文中,用平鲁最朴实、最真挚、最乡土的语言书写了敬爱的三姨姥姥聪明、能干、善良、人品好、礼貌待人、认亲好客的老一辈形象;还有如“那一个个恩人我都记得”、“延安顺”、“重返第二故乡”以及“四十二年后的重逢”等篇篇是作者用真诚、白描的笔法讲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情真意切的感恩与难忘故事。
读后让人深深感到一个本土作者厚道、率真、直爽、义气的做人本质5《滚烫的记忆》一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作者赵志军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作者赵志军同志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而我是一名粮食系统的普遍工作者十多年前,作者赵志军在区委宣传部工作时,他知道我爱好文学,有一天打电话,就是想和我坐一会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并认识作者的,在俩个人闲谈与拉呱时,作者与我谈到了他写得一篇演讲稿的内容,并要我看后提出修改意见。
这次见面让我看到了赵志军同志是一位性格直爽、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宣传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的人格人品而今天我读了赵志军同志的真情散文集《滚烫的记忆》一书后,使我更进一步地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赵志军同志的作品与为人品格。
《滚烫的记忆》一书,是我近年来读到得最出色、最完美、最引人注目的一本好书正如新书发行会上省三晋出版社顾问苏华先生所言:“赵志军同志是平鲁、朔州乃至山西文坛上杀出来的一批‘黑马’”《滚烫的记忆》这本散文集是我近年所读最好的散文文体之一,此书的出版发行在朔州文坛乃至山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也是为该书作序的范和平老师评价此书是一本有高度、有厚度、有力度的好书。
通读《滚烫的记忆》一书,使我重新认识到赵志军同志是一位为人正直豪爽,作文情真意切、处世大气实在的好同志他更是一位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亲人、不忘同学、怀念故乡、帮扶弱者、关怀儿女以及对领导、对同志、对朋友重情重义的大写的男人。
赵志军同志利用工作之余和闲暇时间,耗时八年“磨一剑”,用真情写昨天写感恩,以饱蘸血泪之心怀念父母,以爱家爱国之笔为后人留传所著的优秀散文集《滚烫的记忆》一书,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于2018年1月出版,并于2月上旬召开发行会。
该书二十一万字,由三十四篇精美散文组成,并由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和平作序;由作者本人写后记;还由人民大会堂正门《迎客松》作者、“松柏”画王、“兰竹”中国第一人榜书大师——刘晖先生提签书名,为本书增色不少,同时配有五十多张极为珍贵的照片。
我利用新春佳节品读这本图文并茂、装帧美观、内容丰富,故事引人,感情丰富的沉甸甸的优秀散文佳作,使我饱食了一顿丰富的精神佳肴,我为作者父亲赵老先生的人生传奇而感动,我被作者赵志军同志用真情书写父辈的精神而鼓舞,我为平鲁文学创作上闪亮登场的这部文学精品力作而感到由衷高兴。
虽然因出版时间关系,文中一些个别词句和语言不够斟酌,但瑕不掩玉,无论怎样评价这部厚重的文集,都挡不住书中放射出的真情而催人泪下的耀眼光芒《滚烫的记忆》一书出版发行,为我市文学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道德精神,提供了非常优秀的图书读本;更为我们今后文艺创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者陈宝君,男,出生于1967年5月,朔州市平鲁区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国散文诗报》、《中国粮油市场报》、《山西日报》、《生活晨报》、《山西工人报》、《火花》杂志、《校园生活》杂志、《朔风》杂志以及《朔州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学、新闻作品80余万字,创作文学作品200余万字,结集散文集《追梦人生》。
A编者按1度,打造原创情感故事,碰撞经典影视影评,倾吐喜怒哀乐心情,直抒小诗美文情怀!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分享你的芬芳馥雅!邮箱:15135077472@163.com 微信号:ywdq0901 fjh871017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最感人的亲情散文_最感人的亲情散文800字
父亲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备尝了生活的艰辛,经历了他人生中的许许多多不幸。小时候,父亲无比地疼我爱我,而今已风烛残年的…
-
亲情散文精选_亲情散文精选800字
5月3日早晨,孩子舅打来电话,说老母亲......
- 亲情散文精选_亲情散文精选800字
- 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_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抒情曲
- 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_散文朗诵配乐轻音乐抒情曲
- 朱自清散文特点_朱自清散文特点与风格
- 散文的结构特点_散文的结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