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_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内容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列子》寓言故事11则11则 列子(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列子》寓言故事11则11则 列子(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5年之间),东周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东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被尊为“冲虚真人”。
他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其先后著书20篇,后人整理的《列子》仅余8篇 《列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1、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2、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
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3、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4、余音绕梁【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
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5、齐人攫金【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6、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汤问》(节选) 。
【大意】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弹琴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7、纪昌学射【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两年以后,即使锋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
于是就去告诉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必须练好眼力才可以学射箭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显著,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瞪着它。
十多天之间,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再看看其它东西,都如山丘一样他便用燕国牛角加固的弓、楚国蓬杆制成的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却没断绝于是,纪昌又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将起来,拍着胸膛说:“射箭的奥妙你已经得到啦!”。
【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8、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列子·天瑞》(节选)【大意】杞国有一个人担忧会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因而憋得茶饭不进,睡眠不安的人。
【寓意】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9、歧路亡羊【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节选)【大意】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的人返回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寓意】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10、疑邻盗斧【原文】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列子·说符》【大意】有一个人丢失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动作态度,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态度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1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他还没有完全掌握秦青的演唱技巧,就自以为已经学会了,便向秦青告别,准备回家秦青并没有挽留他送别的那天,秦青在郊外的大路旁用酒菜设宴给薛谭送行,自己还打着节拍,高声唱了一首慷慨悲壮的歌曲。
那动人心弦的高吭的歌声在树林中回旋荡漾,美妙的嗓音直冲云宵,连飘动的云彩都停住了薛谭听了这才明白,自己并没有完全学到老师的本领,便打消了回家的念头,立刻向老师秦青道歉,并向老师请求能够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薛谭再也不敢提回家的事了。
【寓意】俗话说“器小易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切不可有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的心态。学习时不能浅尝辄止,而应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持之以恒。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_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内容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一、孔子见荣启期有一天,孔子到泰山去游玩,当走到郕(今泰安市宁阳县东北的一个地方)的郊外时…
-
寓言故事 儿童_寓言故事少儿
一年夏天,学校刚扩建完毕,很多地方需要清理。杜威的班级蚊子特别多,尤其傍晚,学生被叮咬得根本无心上课。…
- 一什么寓言_一什么寓言填量词答案
- 经典寓言故事在线听_经典寓言故事免费听
- 经典寓言故事在线听_经典寓言故事免费听
- 寓言故事免费下载_寓言故事免费下载完整版
- 短篇寓言故事100字_短篇寓言故事100字 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