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_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x0a叶公好龙、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对牛弹琴、刻舟求剑、井底之蛙、郑人买履、黔驴技穷、囫囵吞枣、打草惊蛇、班门弄斧、望梅止渴、邯郸学步、缘木求鱼、雪中送炭、悬梁刺股、毛遂自荐、自相矛盾。
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寓意: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寓意: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别人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牢:牲口圈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 ~~~~~~~~~~~~~~寓意: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寓言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寓意: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寓言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偷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偷走可是钟又大又沉,他根本搬不动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就是由掩耳盗钟演变而来的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寓意: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出处
:《弘明集 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寓意: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寓意: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方)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郑人买履[zhèng rén mǎi lǚ]寓意: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出处: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黔驴技穷[qián lǘ jì qióng]寓意:黔地无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放牧在山里老虎看见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老远就躲开了后来逐渐靠近,加以戏弄,驴大怒,踢了老虎一脚。
老虎看透驴的本事不过如此,就把它吃掉了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再无办法了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寓意: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寓意: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出处: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寓意:鲁班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的木工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寓意:《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及《世说新语·假谲》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寓意:《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
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寓意:有人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有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雪中送炭[xuě zhōng sòng tàn]。
寓意: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寓意: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寓意: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比喻自己推荐自己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寓意: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
他无言以对。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处:《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及《韩非子·难势》。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_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邯郸学步、鹬蚌相争、囫囵吞枣。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快来说说看吧。…
-
寓言故事还有哪些_像坐井观天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哪些
百童讲坛【话说寓言】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西安小学 三年级二班 岳夏天故事感悟:坐井观天说的是青蛙坐在井底看…
- 寓言小故事50字大道理_寓言故事视频
- 含寓言故事的成语_狐假虎威含寓言故事的成语
- 伊索寓言好词_伊索寓言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目录_伊索寓言故事大全目录的概括
- 史丹利的寓言全部结局_史丹利的寓言全部结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