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即是成语又是寓言故事_即是成语又是寓言故事的有哪些

安全寓言故事和典故

即是成语又是寓言故事_即是成语又是寓言故事的有哪些

 

故事一:曹刿论战《曹刿论战》讲的也是一场战争,因为当时这些小国家啊,打仗是日常的主要工作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鲁国从交战的双方来看,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因为齐国当时是个大国、强国,鲁国是个小国、弱国,这两个国家之间打仗,在常人看来,鲁国必败无疑。

可是因为有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介入,这场战争的结果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弱国鲁国竟然打败了强国齐国,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名字叫曹刿这场战争发生于鲁庄公当国王的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气势汹汹来攻打鲁国。

鲁庄公被迫仓皇应战,鲁国的军事家曹刿主动求见国王见了鲁庄公,曹刿开门见山地问了一个问题:您靠什么有利条件去和齐国打仗呢?鲁庄公说了第一条:我平常有什么吃穿用的好东西,都不敢独自享用,一定分给周围的人,到了打仗的关键时刻,大家一定会出力帮我。

曹刿摇了摇头,这不行,您那点东西能分给几个人呢?鲁庄公又说了第二条,我祭祀神灵时,对祭品的数量绝不缺斤短两,从未欺骗过神灵,所以,神灵一定会保佑我曹刿又摇了摇头,这也不行,不欺骗神灵,这是起码的道德水准,神灵不会因为您这一点儿小小的诚实就保佑您打胜仗。

鲁庄公急了,忙说,我还有第三条:我经手的国家大事小情,每一件我都办得合情合理,问心无愧曹刿听到这里,站起身来,深施一礼,说:只有您这第三条才是值得依靠的,因为您这样做,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不过仅有这一条还不够,必须我跟在您身边,由我亲自指挥,才有可能打胜这场战争。

鲁庄公看着曹刿一脸自信的表情,同意了他的请求

齐鲁两国军队在长勺这个地方摆开了战场,鲁庄公和曹刿共同乘坐一辆指挥战车,看到齐军强大的阵容,鲁庄公想要先下手为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忙下令冲锋,被曹刿拦住了,曹刿告诉手下将士先耐心坚守,等待敌人的进攻。

齐国看鲁国半天没有动静,沉不住气了,高声呐喊冲了上来,可是连着冲了三次,都被鲁国的弓箭手那如雨的利箭挡了回去,齐国军队气喘吁吁跑了三个来回,无功而返,他们纷纷议论,看来鲁国军队是被我们齐国军队吓傻了,只会防守,不会冲锋了,我们歇一会,再发起第四次冲锋。

谁知话音未落,鲁国军队突然如下山猛虎一般,声震如雷,冲了上来,齐国军队猝不及防,慌忙四下奔逃鲁庄公有些看傻了,当他醒过神来时,连忙命令军队全线出击,追击齐国军队这时,曹刿制止了鲁庄公的追击命令,曹刿一纵身跳到指挥车的扶手上,手搭凉棚向远处眺望,又跳下车来,仔细观察齐国军队撤退的战车辙印,然后指挥旗一挥,命令鲁军追击齐军,结果鲁国军队大胜。

安全生产管理解析:这个故事是我们中学的一篇文章,很有名气,这篇文章能给我们带来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那些启示呢?1、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中“您靠什么有利条件去和齐国打仗呢?”那么我们安全管理者也应该也经常问一下自己:“我们靠什么有利条件管理好安全生产呢”?靠人脉好吗?靠和尚和道士的风水吗?鲁庄公已经给了答案:就是安全工作大事小事都要认真去做,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关注风险,不能随意的抓一两个大事儿就行了,这就是作为安全管理者的态度问题。

2、其实这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正好相反,那个打仗要趁敌人立足未稳,这个是面对已经准备好的敌人怎么办呢?曹刿说:避其锋芒!这个道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可以应用到抢险救灾方面,我们都知道,初期火灾或者事故抢险是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整个“势”还没起来,最容易处理掉的;一旦势头起来了,就应该理性的处理,整个道理看似简单,但现实中却未必做的到,比如有一次参与一个金属钠渣着火事故处理,火势已经起来了,又不能用水,环境还狭小,我们建议等他着完或者最旺的火过去了再说,但领导不同意,非要尽快灭火,结果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还弄出了200吨的危险废物,劳民伤财!

3、能在历史上留下的典故必然有他的可取之处,这篇也不例外,比如在对阵之前的准备,和我们很多应急是不是很像呢?准备的越充分,胜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应急物资的准备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别等敌人来了才发现没有弓箭,一切悔之晚矣!

小结:笔者的兴趣就是历史和安全,所以很愿意把两者联系起来,也许会有些牵强,但不重要,好玩、有用就行故事二: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韩非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做些珠宝生意。

有一天,他准备了一些珠宝,打算拿到郑国卖为了招揽顾客,卖上好价钱,他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一个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并且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同时,他选用不同名贵的香料,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气迷人。

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他想,要是把珠宝放到这些盒子里,肯定能吸引郑国人,说不定他们会抢着买他本人的珠宝,到时候就能大赚一笔这个珠宝商人小心翼翼地把珠宝放进特意做好的盒子里,带着这些珠宝,满怀信心地动身去了郑国。

抵达郑国之后,他在一条热闹非凡的街市上展出了他的珠宝果真不出所料,展出没多久,很多郑国人便都聚拢过来欣赏他盛放珠宝的盒子眼见客人越聚越多,他心中暗暗高兴,以为肯定能赚到不少钱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郑国人感兴趣的并不是他的珠宝,而是装珠宝的木盒子。

他们两个一堆三个一伙,议论的话题都是盛放珠宝的木盒子,样式多么特别,装饰多么美丽这不免令他紧张起来,额头上冒出细汗为了把众人的视线转移到珠宝上去,珠宝商扯开嗓子叫卖着,推销他的珠宝有多好有多漂亮,可是周围的人个个充耳不闻,还是关心那些盛放珠宝的木匣。

这时有个郑国人拿起盒子,仔细端详了一番,喜爱得不得了,便想出高价买下它珠宝商看到终于有顾客上门了,激动不已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郑国人把钱交给了珠宝商,就带着盒子走了可是他刚走了没几步,却又折回来了珠宝商以为他改变了主意,想退掉珠宝。

谁知那人走到珠宝商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珠宝递给珠宝商说:“刚才走得匆忙,竟然没发现盒子里有颗珠宝这肯定是先生您放到里面去的,我是专程来归还珠宝的”   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

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安全生产管理解析:看到这里你一定很奇怪,这个寓言故事和安全生产有关系吗?只要脑洞大,肯定是有关系的!其一段时间笔者参加一个会议,有几个小微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找我咨询问题,感到甚是奇怪,就告诉他:这些东西你们公司的安全评价报告和设计上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和说法啊,为什么不知道呢?他们说:那些资料我们公司都有,检查的时候拿出来,平时不怎么看的!笔者就说:你们回去看看那些资料我们再沟通好吗?过几天见到其中的几个人,他们很高兴的说:确实像你说的那样,原来都有啊,连标准的出处都有!感觉一下子清晰和进步了很多啊!这种情况是不是和上面的寓言故事很相似呢?那么在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还有那些“买椟还珠”的事情呢?索性罗列一下吧!

1、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设计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对于大多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如果能够把这三本报告的内容搞清楚,可以说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已经满足了,包括合法合规和风险分析管控的内容都是有的,如何和实际有些出入,可以再去查证,整个过程搞下来,如果能全部掌握,口才稍微好点,出去当个专家忽悠一下应该没啥问题了。

2、反应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报告这两个报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但如果你的企业有的话,一定要学会应用笔者审过一个里面有反应评估报告的项目,结果发现评价报告和反应风险评估报告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就提了一句做了反应风险评估工作,如果这样的话,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呢?风险分析报告更是如此了,笔者检查过一家很大的企业,该企业花了100W做了一本很漂亮的HAZOP分析报告,装订也十分精美,都存在了档案室,外部检查拿出来一下,解决了“有没有”问题,但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任何体现,是不是“买椟还珠”呢?我们都知道安全管理其实就是管风险,你把风险分析报告束之高阁,并且和安全管理毫无关系,这样好吗?。

3、外部专家检查、辅导由于目前专家泛滥,很多企业和安全管理者都对专家嗤之以鼻,但你要知道,专家里也有真才实学的,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这里说的专家是指可以有用的专家我们企业很喜欢请外部专家来企业帮扶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但来了之后呢?让他们安全检查!有一次一个国内宗师级别的专家无比无奈的感叹道:本来是来帮你们搞顶层设计的,结果你们把我当安全员使!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发挥专家的最大作用呢?不能谁来了都去查隐患,都当车间安全员使唤吧?。

4、其他资料由于现在的文山会海,导致我们对不管什么文件都一概当成了形式主义,然后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回应,这样那面会出现沧海遗珠的事情,很多很好的东西都错过了,一边喊穷,一边任由珠宝从面前溜走,怨谁呢?故事三:莫向外求

严格来说这个不算寓言,但笔者这一段一直在思考这四个字,正好和上面的寓言故事可以延申,索性解读一下吧!莫向外求”意思是,专修佛法,不向外道去“求”,不用去寻求外力的帮助,如同照镜子一样,去探寻自己就够了,即去除我执。

莫向外求,固然有不求外道的意思,但是更多的,应该是“求”自己的内心,愿行一切善,愿除一切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为,积累自己的福报我们的心都是向外追求攀缘的,认为外在有我所需要的从生命的源头上来说,一切都是本来具足的,本来就圆满的,无须向外追求,自心中本来就具足一切法。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莫向外求,反求诸己,是灵修或修佛之道心即是佛,莫向外求,性净明体为本体,佛名号和咒为用体用不二,都是自性咒即是心,心就是咒开悟是拨开遮障,见到清净自性的本体,恰恰是念佛持咒拨云见日的结果。

安全生产管理解析:由于我们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买椟还珠”,就造成了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要经常“外求”,找专家、找领导、找中介等等,长期以往,造成了企业和人员从来不去自己动脑子了,什么事情都去求助外力,就丧生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功能,变成了真正的弱者和附庸,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安全管理人员,能有发展的可能呢?当然,莫向外求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真正的情况再去外求,而不是自己连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可以说外求了,在我们安全生产管理中,我们要先找到自己的哪些呢?

1、知道自己企业的风险及管控情况这就好像我们要去看病一样,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吧?自己的身体底子如何吧?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你自己都不清自己的风险,让别人去告诉你,你觉得合适吗?2、知道自己的安全管理缺什么?很多企业为什么请了专家都是让做安全员的活呢?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缺什么,就觉得自己每次检查隐患多,想着请个高手一下子把隐患查出来完,然后整改完,这样再次检查就没有了。

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一次体检后全部治疗好,以后就不生病了,人如此,企业更是如此3、知道自己要去那里这个就是方向性问题,如果不知道我们去那里,就不可能进步,如果方向错了,也会距离我们的目标越走越远,方向对了,没走一步都是进步!。

4、知道自己在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动,那么你远大的目标是不是就是空想呢?“莫向外求”对企业如此,对个人更是如此,共勉之!四 . 一些和安全有关的成语1、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上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居安思危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哲学理论告诉我们,安和危、福和祸之间不是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就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反思。

不能反思昨天的隐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事故2、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他发展。

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被制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防微杜渐,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比如:安徽芦岭矿仅仅因为一名电工违章操作,带电打开瓦斯探头接线腔盖板这样一件"小事",而造成了震惊中外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夺走了86条鲜活的生命。

其次要狠刹"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已成为煤矿安全的最大隐患"三违"不除,矿无宁日安全工作只有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

3、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羊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扩大损失古语"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是说"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

安全事故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相当于我国GDP总量2%,而且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平均每年100万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4万左右。

血的教训不吸取,不"补牢",还会"亡羊"后果将不堪设想4、长治久安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意思是建立永远安定太平的政局,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实现长治久安,一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政治站位的高度,抓严抓实;二要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严格准入制度,要把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整治、安全评估结合起来,以安全标准化检验安全整治、安全评估的效果,以安全整治、安全评估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努力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三要变生产安全为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安全不生产5、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此段大意是客人让主人把直的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离灶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却不听,时间不长,主人家果然失火。

原指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 这些安全成语来自哪儿?你知道几个?抱薪救火:出自《史家·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尽”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避坑落井:出自《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意思是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创巨痛深:出自《荀子·礼论》:“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意思是伤口很大,疼得很厉害比喻遭受重大的损害    朝过夕改:出自《汉书·瞿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意思是早上的过错,晚上就改掉了形容改正错误迅速  积羽沉舟:出自《战国策·魏策一》:“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意思是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了力量;坏事虽小,积累起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堤溃蚁孔:出自汉·陈宠《清盗源疏》:“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意思是堤坝因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剜肉补疮:出自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未雨绸缪:出自《朱子家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养痈遗患:出自《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意思是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扬汤止沸:出自春秋时代文子的《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备无患: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声明:文章来源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立即进行处理。)

了解更多航空维修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方法。点击“在看”支持一下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