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寓言故事100字_简短的寓言故事100字以内
老付说:时间慢慢熬成了解药 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堂实录执教:付雪莲
老付说:时间慢慢熬成了解药
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堂实录执教:付雪莲以下视频来源于老付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异同,学习重读的策略。2.发现寓言故事“千人一面”特点。3.结合生活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一、师生交流,认识寓言
1.回顾寓言的特点师:老师知道,这几天你们读过这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那你觉得什么是寓言呢?生1:能告诉人深刻道理的故事生2:都是比较简短的生3:寓言故事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师:三位同学的答案合起来就说全了,寓言是一个一个故事组成的,篇幅比较短小,但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2.发现题目的特点师:同学们,我要考考你们,既然你们都读过了,那能不能看图来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呢?(出示图片)生:掩耳盗铃生:一叶障目生:堵门防盗师:掌声送给他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三个故事的题目都是——生齐:都是四字成语。
师:这三个故事都是四字成语。但是不是所有的四字成语都是寓言故事,例如这个题目——认真看图,这是?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师:掌声送给他,你们看,寓言故事的题目——生齐:有长有短。
二、重读寓言,温故知新
1.了解“重读”师:既然你们已经这么了解得这么好了,那么是不是这本书我们不用讲了?生:不是,你得理解道理生:不是,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师:你们好像读完了,知道故事,也知道道理了那还有没有别的学习办法呢?当然有。
付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板书:重读)师:有没有同学会读这两个字?生:重读师:你站起来好好跟大家解释解释什么叫重读生:重读就是你看完了一本书,你也明白里面的道理,你可以再读一次加深记忆师:除了加深记忆,你还可以有更多的?。
生:理解和发现2.重读题目,发现共同点师:把掌声给他!这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当你读过之后我们可以再重读,看看有没有更深刻的发现,我们先从题目开始生读题目:掩耳盗铃、一叶障目、堵门防盗师:给你点时间,认真观察这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都是成语故事生:它们都是关于偷东西的故事师:这个发现了不起!你是从哪个字发现都跟偷东西有关?生:盗、障师:障虽然不是偷东西,但是他的目的是偷东西他通过题目的两个盗发现这些故事都与偷东西有关,跟不好的事情有关。
还有发现吗?生:这些题目都是能一下子概括全文的师:也就是说这个题目一下子就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表达出来的所以你以后写作文也是,你的题目要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了不起,还有吗?(黑板画“掩”字)看,请你把这个动作做出来。
(师生做掩耳动作)请你找一找还有哪个字跟这个字意思是差不多的?
生:一叶障目的“障”师:请你做出障目的动作,其他同学也做做看(师生做障目动作)其实就是把眼睛给挡住,还有吗?生:堵门的“堵”师:堵也是把门给堵上,也就是说这三个寓言故事都有这样的动作咱们试试看:耳朵不听不听,眼睛不看不看,门堵上堵上。
(学生做动作)它都是一种拒绝,它究竟拒绝的是什么呢?第一个拒绝的是——耳,第二个拒绝的是——眼,第三个拒绝的是——门这三个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都有用处师:是的,这个用处就是让我们接收到信息,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掌声给她。
把这些能够听到的、能够看到的、能够感受到的事物都给挡住了,他们的结果怎么样?别急,我们刚才说了重读,对吗?我们再把这个故事读一遍,看看你们又有什么发现(生重读故事)3.重读故事,发现故事中的“千人一面”
师:刚才我们比较是题目,现在我们来比较故事,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三个故事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师:我们来分享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故事的结果都是不好的师:他说这三个寓言故事的结局都是不好的。
还有吗?生:他们都是自以为是的,自欺欺人师:掌声送给他,他发现了这三个寓言故事讲的竟然同一个道理——自欺欺人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自欺欺人?生:自己骗自己师:自己欺骗自己,就以为能够?生:瞒天过海,欺骗他人。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你看,三个不同的寓言故事,竟然是一个道理(板书“1”)这就是老师说的“千人一面”原来,同一个道理能体现在生活中的不同方面我们再听听别人的发现生:我发现这里的故事都有偷盗的行为,而且最后那些人都后悔了。
他们都是盲目相信,没有思考过后果师:他们是盲目的相信吗?自欺的时候他是真的不知道吗?再想想看生:他们是知道的,他只是自己骗自己罢了师:掌声给他,这个道理的深刻就在这里他并不是不知道,他知道,但他自己就心甘情愿骗自己。
他觉得骗得了自己,那就能骗别人还有发现吗?生:他们都是想要财富师:好像都很贪婪第一个是想偷别人的——生:铃铛,第二个是想用叶子遮住自己去集市上偷东西,第三是想留住自己家的财富师:留住自己家的财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
生:用错方法了师:那你有什么方法吗?不把门堵上不把窗堵上,还能保护自己的财物,用正当的方式生:买一条狗看门师:掌声给他,其实还有许多的方法,不必把自己完全堵死了,就是对财物太贪婪了,所以用了一种极端的错误的方法。
还有发现吗?生:每个人都想着自己,不想着他人师:他心里只有自己,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标准是哦,这就叫自欺欺人生:他们是只想做,不考虑后果师:他们都只想去做这件事,却预测不到这件事最后的后果,把自己真的就骗了。
还有吗?生:主人公都是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三、联结生活,避免“自欺”
1.回顾生活中的自欺行为师:你们说的全都对,发现了吗?这三个不同的故事指向的都是不好的结果指向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你欺骗自己就以为能够欺骗别人其实,这只能告诉你,你错了同学们,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行为?。
生:我弟弟经常喜欢看手机,一看就跟妈妈说:看10分钟,可是他知道看够10分钟了还在看师:他心里想没事儿,我妈妈不知道我已经看过10分钟了,她肯定还以为在10分钟以内,你妈妈知不知道,他已经超出了那个时间了?。
生:我妈妈是给他定了时间的,不过一响铃的时候,他就直接关掉了师:他装听不见,关掉了,把掌声送给他有点像掩耳,是盗铃吗?掩耳关铃,我不听,那就没到10分钟,可是能骗得了别人吗?生:不能师:这个例子举得真好,还有吗?有没有平时喜欢在下面说小话的?“我跟你讲,我怎么样。
”(师表演)手一挡就以为老师看不见生:一手障嘴(生笑)师:把掌声送给他,这些好像都是不太好的事,是吧?然后以为我“障”住了,老师就看不见,同学又看不见,其实谁都看得见生:我之前去我朋友家,我朋友他妈不让我朋友玩手机,我朋友就把门给锁上了,和我就在里面玩手机。
师:这个就是“堵门防妈”,(生笑)你觉得他妈妈知不知道,其实你们在里面做一些不太好的事儿(知道)这就是自欺欺人做这些事的人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先说说刚才掩耳关铃,你弟弟后来怎么样了?生:我妈妈叫我把手机抢过去,弟弟就哭了,我妈妈就拿着衣架去揍他。
师:揍人是不好的,但是确实是一个不好的结果,而且妈妈很气愤,你以为你关掉了,我就不知道吗?你觉得在课上小声说话,一手“障”嘴的,你觉得那个同学的结果会怎么样?生: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就站着了。
2. 辩证思维,“不看不听”都不对吗?师:刚才你们说的,去赌,去挡,以为能够骗得了自己,最后都是一个不太好的结果,对吗?生:对师:但有的时候不听、不看,就都是不对的吗?是不是挡住了就都是不对的,都是不好的结果,你来说说看。
生:不是的,比如说吸烟,你不吸的话对身体健康,吸的话那就是对身体有害了师:那就是说当别人吸烟的时候,我不想吸二手烟,我把鼻子捂住,快速地离开,这个事情就是对的当别人在看不好的东西时候,我把眼睛挡住,我不看,对我来说也是好的,看来无论是堵啊、挡啊、障啊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这件事情本身它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
四、重读故事,感受寓言“千人一面”
1. 重读故事,发现寓言中的“千人一面”师:付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再读寓言故事,都会有新的感触同学们,其实像这样的“千人一面”——不同的故事,讲的是同一个道理的,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
(出示目录)除了掩耳盗铃,一叶障目,还有堵门防盗,书里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可能是两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同一个道理,也有可能是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道理你先找找看,看你能不能够找得到,开始,再一次重读(学生再次重读故事)
师:有很多同学找到了,谁先上来先讲一个?你来试试看,现在他将做一个示范来告诉你们怎么去表达,你首先要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哪些寓言故事?生:我找到的是滥竽充数师:我明白了,你找的还是与这三个故事是一样的是吗?滥竽充数和这三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道理,都是——。
生:自以为是,自欺欺人师:最后的结果?生:都是不好的师:滥竽充数好像还不太像自欺欺人,他有点像什么?主动地去欺骗别人,稍有一点不同,但确实是很像的,谢谢你还有没有找到其他不同的?生:我找到了河蚌相争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鹬蚌相争,这是第一个你要介绍的你可以说:我找到的是鹬蚌相争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鹬蚌相争讲的是什么生:鹬是一种鸟,鹬想吃蚌,蚌想挣脱,所以它们两个谁都不让对方,结果就被一个渔夫把它们两个都抓了。
师:把掌声送给他,这个故事介绍得很好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生:讲的是蝉在树上休息,螳螂准备去捕蝉,但是它不知道,黄雀还在后面等着它先吃完蝉再去捉它师:这两个故事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生:他们都没有想到后面的后果。
师:都让第三方得了利益,对吗?好,掌声给他你看,两个人相争,最后谁都没有获胜,却让第三方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千人一面”,不同的故事,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回忆一下他是怎么介绍的,他先说的是,我找到的哪几个寓言,第一个寓言讲了什么?第二个寓言讲了什么?这两个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的道理。
现在你们小组内按照这样的方式互相说一说(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2. 讨论交流,发现更多寓言中的“千人一面”生:这次我找到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师:郑人买履讲的是?生:郑人买履讲的是郑国有一个人他想去买鞋,但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又跑回家去拿尺码,回到集市上想再买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
师:讲得真好,“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师:你要给谁买鞋?(自己)给自己买鞋,带尺码有什么用,你不自己已经去了吗?说明这个人做事怎么样?生:太死板了师:把掌声送给他你找到另外一个故事是什么?生:截竿入城,这个故事讲了鲁国有个人,扛着几根竹竿去城里卖,因为竹竿太长,它卡在城墙上,横着拿,竖着拿都卡在城墙上。
师:假如这个就是我们的门,拿一个长长的竹竿,怎么横着拿?(师动作示范)怎么竖着拿,立着拿也过不去,你觉得怎么能过去?(师动作示范)生:这样(生比划动作)师:平着就过去了,对吧?可是他想不到,他就想到横和竖,最后有人给他出了主意,怎么办?。
生:把杆子给切成几段。师:这样是过去了,问题是——生:卖不了好价钱了。师:这个故事它的道理同样是——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太死板,要随机应变,要跟着事情的发展来想出解决方法。
师:要灵活,把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太棒了!同学们,回头看,你发现了吗?之前你们全都读过了,但今天我们通过重读,我们发现了那么深刻的道理,原来好多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道理这些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不断地出现,比如说有挡着手机的,有挡着嘴的,原来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频繁出现,那留一个作业,今天回去继续找,还有哪些寓言故事,讲的是同一个道理,我们生活中又有哪些现象也是同样的道理,咱们下节课再分享。
别急,刚才这个小朋友,有了非常重大的发现,是我上这么多课中,第一个有这样的发现的,她的重读很有价值请你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个故事?生:我找到了梁上君子和堵门防盗,这两个故事不是相同的意思,而是相对的师:听懂了吗?说说看,梁上君子讲了什么?
生:梁上君子他讲的是有一个小偷,为了偷东西,爬到梁上主人看见了小偷,他就教育自己的儿女,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克制自己,勉励自己所谓坏人,不是他们天生就坏,因为养成习惯,不能自制,那个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
师:最后呢?生:最后,小偷听到了,就求房主原谅自己,房主没有把他告上法庭,而是给了他一些东西,小偷谢过了之后就回去了师:他又变成了——生:好人师:把掌声送给她原来不仅仅有些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有些故事的道理还可以是相对的,同样是为了防盗,有的人把自己的门窗都堵死了,自己也出不去了,而有的人却用自己的方法,给了那个偷东西的人一次机会,不仅让他变成了好人,自己的财产也得以保护,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每一次的重读都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发现,好了,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师:谢谢同学们!
观看完整版课堂实录请戳下图
文字整理:升级房子编辑:超级瑶瑶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即是成语又是寓言故事_即是成语又是寓言故事的有哪些
安全寓言故事和典故
-
寓言故事和寓意_寓言故事和寓意有哪些
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x0a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中国自先…
-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_伊索寓言教学反思与评价
- 有对话的寓言故事_有对话的寓言故事200字
- 两则寓言故事_两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 英文寓言故事3分钟_英文寓言故事3分钟演讲稿
- 英文寓言故事3分钟_英文寓言故事3分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