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_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原文
【教学目标】1.认读“待”“宋”等 5 个生字,理解“耕者”“株”“释其耒”“冀复得兔”等文言的意思,学写“守”“株”等 9 个生字2.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背诵课文3.借助
【教学目标】1.认读“待”“宋”等 5 个生字,理解“耕者”“株”“释其耒”“冀复得兔”等文言的意思,学写“守”“株”等 9 个生字2.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读懂故事,初步掌。
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明白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流程】一、亮文体,明晰学习目标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2.回顾故事情节:以前读过这个故事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
3.古今文对比:看,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它有什么特点?总结:有人说,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很多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言版的《守株待兔》,尝试读懂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设计意图:这篇《守株待兔》有着双重。
“身份”:文言文,寓言因此,学生首先需要读懂文言文,其次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两个语文要素与选文的双重身份是匹配的《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学生并不陌生,课堂伊始,教者让其回忆故事的内容就是要唤起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降低文言文的阅读难度。
】二、读故事,促理解(一)初读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1.生字词检查: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出示:
2.课文朗读检查:字词难不倒大家,课文也一定会读了谁来试一试?3.师范读:老师也想读了仔细听,看看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4.指名读:谁愿意再来试一试?试着读出其中的节奏(二)借助注释,读懂故事1.回顾阅读方法:这个故事是用文言写的,短小却不容易读懂。
怎么办呢?谁来支个招?(借助注释、借助插图、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2.复习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的方法:如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呢?谁来举例示范一下?(板书:一一对照)3.“初”读注释,读懂“文言”的意思:接下来,大家就尝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然后按照学习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出示学习要求: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4.“深”读注释,读出“文化”的传承。预设 1:聚焦注释中容易被忽视处。(1)注释①让你们读懂了哪些信息?出示:
(2)对于《韩非子·五蠹》有想知道的吗?(师简介《五蠹》)预设 2:聚焦现代不常用词汇,延伸拓展(1)借助插图,形象化理解:刚才这个小组借助注释理解了“株”和“耒”,谁能在课文插图中找到它们?原来,“株”就是树桩,“耒”就是一种农具。
小结:借助插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2)借助字根,拓展理解“耒” “耕”和“者”。出示:
什么样的人是耕者?(农夫)那古代把经常捕鱼的人就叫——(渔者)驾驭马车的人就叫——(御者)专门研究学问的人就叫——(学者)提到耕者,我们会想到哪句诗?(指名答)小结:是呀,封建时代的农夫每天辛勤地劳作,就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3)指导朗读:开头短短 5 个字却包含着很多信息谁来读?预设 3:聚焦古今差异处:“走”“因”(1)注释中,有两个字的意思和现代用法有很大的区别,你们发现了吗?(2)这里的“走”,注释将其解释为“跑”,你觉得有道理吗?。
出示:
(3)看,这是“走”最初时候的样子。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
对,“走”本义就是“跑”后来,字义发生演变,才有了现在的“行走”的意思(4)现代不少成语中还保留了文言的用法你们看!出示:走马观花(知道是骑着怎样的马看花吗?)飞禽走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奔走呼号(
háo)(一边奔跑一边呼号)鸡飞狗走(鸡乱飞,狗乱跑)总结:文言文虽然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但是我们依然能在文字中找到文言的影子【设计意图:借助注释读懂故 事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策略之 一对手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篇文 言文,如何借助注释读懂故事依 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注释看似 简单实则包含着编者的“独具匠 心”,其中的词语不仅是读懂课文 的关键,还是暗藏古今文化传承 的载体教者如何带领学生从注 释的意思层面走向文化的理解层 面呢?本教学环节抓注释中“容易 被忽视处”“现代不常用词汇”以 及“古今差异较大的词汇”,链接 现代汉语中的相关知识,目的就 是帮助学生发现贯穿文言和现代 语言的那根文化发展线。
】(三)小组合作,编写注释⑧1.课文中还有很多的字词没有注释,如果让你继续编写注释⑧,你准备把哪个字编进去?2.小组合作: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写注释,完成下列学习要求。出示:
3.班级汇报交流。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1)“释”这个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字典中有 4 个解释,你为什么选择③?出示:
(2)哪些成语中“释”的意思和它一样?出示:
(3)现在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4)农夫为什么要丢下农田不种,整日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呢?把你的理解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吧(5)指导书写:“释”是个生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左侧是。
釆(biàn)字旁,本指兽蹄印因古人追逐野兽,根据蹄印判断、辨别踪迹,所以引申为“辨别”的意思【设计意图:借助工具书是文 言文阅读的另一个基本策略借 助工具书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最 大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具体的语 境选择义项。
本教学环节不仅对 如何结合语境选择义项进行了示 范,还将上一环节中结合现代成 语理解文言的方法再次进行了迁 移与巩固】三、还原读,在反复吟诵中记忆1.去标点尝试读出节奏:古书 一般是没有标点来断句的,现在去 掉标点,你还能读正确吗?请你根 据理解,在认为需要停顿的地方拉 长声调表示停顿。
(全班交流,有不 一样的地方则陈述理由)2.变换形式反复吟诵,意在记忆变成竖排文字读变成篆书读【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课后 习题中明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就 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言,只有让学生 兴趣盎然地反复吟诵才能达到不 知不觉记忆的目的。
本教学环节先 去掉标点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断 句读,然后改成竖排文字、篆书进 行吟诵,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 同时,达到记忆的目的】四、读故事,明道理1.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轻声读一读,找一找,你觉得故事的道理藏在哪句话里?说说你的理解。
2.宋国人会怎样嘲笑这个农夫呢?(指名答)
3.韩非子在故事的原文中这样写道——出示:
(1)借助注释,轻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它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2)读懂了吗?韩非子的这个 故事是讲给谁听的?他想告诉他 们什么道理?(韩非子想通过这个 寓言故事告诉治理国家的君王, 新的问题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
)(3)他为什么不直接说道理,而要先讲故事呢?小结:是呀,古代的谋士们向 君王献言进谏需要采取一定的策 略,不仅要观点鲜明、论说有力, 而且还要注意表达委婉这样君 王才更容易采纳其主张(4)同桌表演,讲述故事。
现在就请同桌两位同学,一 个当韩非子,一个当国家的君王, 由韩非子来向这位君王讲故事表 达自己的主张(同桌练习后班级 表演交流)【设计意图:读寓言故事明白 其中的道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之一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学生常 常是心里懂但表达却不容易抓住 要领。
本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宋国 人会怎样嘲笑农夫,就是为学生提 供表达的支架接着,教者出示原 文的结尾,带领学生追本溯源,目 的就是了解这个寓言产生的社会 文化背景以及其存在的价值】五、联系生活,设置情境,尝试应用
1.《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是韩非子写给君王看的,编者为什么要把它编入我们的课本中呢?2.它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3.小组合作,尝试应用。
张大伯的问题出在哪里?今 天咱们学了《守株待兔》这个寓言 故事,你们能不能借这个故事来 劝劝张大伯?现在就请小组合作, 一位同学当张大伯,其余同学一 起完成这个劝说任务吧(小组表 演并班级交流)小结:韩非子讲述的寓言故 事中我们熟悉的还有《自相矛盾》 《老马识途》《滥竽充数》《郑人买 履》等,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 作者的智慧,课后我们可以找来读 一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韩非子。
4.推荐阅读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 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每 一个寓言故事都凝聚着创作者的 智慧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中 国寓言故事》,希望小小的故事能 够给我们以更多的启发。
5.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是生活 的折射,寓言的重要价值在于能 够指导生活本教学环节通过创 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 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将寓言和生活进行了巧妙的 链接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将其 与生活相连,这样的知识才会变得 鲜活,才会更显其价值与意义。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_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原文
从前有个农夫在田间耕作时,看到一只兔子撞上树桩折颈而亡。农夫捡起兔子享受了一顿美餐,此后他放下农具天天守在树桩旁,期待再有兔子…
-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_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原文
11月22日第一节课,唐颖老师在学校录播室展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文言文课《愚公移山》。整堂课内容丰富充实,勾连旧知识学习,充分调动学…
- 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_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二年级
-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_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_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 三年级寓言故事_三年级寓言故事300字左右
- 克雷洛夫寓言思维导图_克雷洛夫寓言思维导图怎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