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寓言故事_望洋兴叹寓言故事 原文
0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
0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庄子《庄子·秋水》【译文】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 秋天按时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的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
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
:“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 河伯看到海洋而兴叹,是他走出了自我生活的狭隘空间同样,人应从世俗狭隘的人间生活小天地的局限中走向无垠的宇宙自然,才能拓宽知识视野,使个人从封闭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去认识宇宙自然的无穷奥妙 这个寓言还告诫人们,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庄子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望洋兴叹寓言故事_望洋兴叹寓言故事 原文
我有一次去黄河边烧烤,我是和好朋友还有我爸爸妈妈一起去的。
-
朝三暮四寓言故事_朝三暮四寓言故事原文
41.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 有机会就要当…
- 朝三暮四寓言故事_朝三暮四寓言故事原文
- 伊索寓言是哪个国家的_伊索寓言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 水滴石穿的寓言故事_水滴石穿的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 此地无银三百两寓言故事_此地无银三百两寓言故事原文
- 此地无银三百两寓言故事_此地无银三百两寓言故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