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读书笔记_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一、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群星闪耀、人才辈出”的辉煌时代。
一、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群星闪耀、人才辈出”的辉煌时代“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及秦汉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共有189家,后来发展到上千家,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医家、农家、小说家、杂家等。

儒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思想学派,由“至圣先师”孔子创立孔子之后分为八个派别,其中孟氏之儒(以孟子为代表)和孙氏之儒(以荀子为代表;西汉因避汉宣帝刘询讳称“孙卿”)对后世影响最大孔门七十二贤:孔子最有成就的72个弟子。
孔庙“四配”:“复圣”颜回(箪食飘饮)、“宗圣”曾参(啮指痛心)、“述圣”子思(孔子之孙)、“亚圣”孟轲(民贵君轻;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墨家:先秦时期三大哲学体系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墨家盛极一时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兼爱”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亲疏厚薄,反对儒家“有差等”的“仁爱”“非攻”不等于“非战”,反对“攻伐无罪之国”,主张“诛灭无道之君”。
“尚同”主张任人唯贤,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思想。“节用”“节葬”反对奢侈浪费行为,反对儒家提倡的丧葬之礼。
道家:创始人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an),被道教尊为教祖相关道家的常识有一篇文章专门摘记了,可以查阅《庄子》被后世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老子》《庄子》《易经》合称“三玄”
法家:提倡“以法治国”的学术流派,渊源可上溯至管仲,创始者为战国初期的李悝(kui),代表人物有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子管仲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思想;商鞅重“法”,提出公平、公正、公开等法治原则,对后世法家思想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申不害重“术”,告诫君主对群臣进行监督、考查、防范等“阳术”,还必须学会使用“阴术”,设置耳目,及时了解、掌握臣下情况,后来发展成了特务活动慎到重“势”,势指权位、权势,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认为。
君主是由百姓供养的,其权力是百姓授予的,不是自己取得的,因些君主应该为国家、民众做事这是其思想中最闪光的地方韩非子是韩王之子、荀子之徒、李斯同窗,兼采众长,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代表著作,自相矛盾、讳疾忌医、三人成虎、智子疑邻、郑人买履等寓言故事均出自该书。
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出将入相)、孙膑等人“兵圣”孙子:孙武,著有“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孙武:孙武的后代,庞涓的同窗,被庞涓捏造罪名施以膑刑,后来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大败庞涓,迫使庞涓自刎身亡。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完璧归赵是寓言故事吗_完璧归赵是寓言故事吗?回答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
-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_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100个
小学语文
- 圣经中的寓言故事_圣经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 小学生寓言故事100篇_小学生寓言故事100篇二年级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_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原文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_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原文
- 四大寓言_四大寓言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