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作者_中国寓言故事的作者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体裁丰富,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突出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快速阅读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体裁丰富,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突出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快速阅读 学习《寓言四则》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和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分析就结束课堂实为可惜。
根据本文的课后积累拓展部分的要求,提示我们可以重新设计过去读过的寓言故事,赋予其新的寓意基于此我们可以让课堂更有创意和深度一些,只要相信孩子,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寓言作家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判断和审美创造,切合本单元的学习要素突出想象的重要性,
我将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讲讲你读过的寓言故事此环节体现和落实语文素养的文化自信,通过讲述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读课文寓言故事,明确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短小精炼、有故事情节、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使人或人格化的动、植物。
三、探索发现中外寓言故事的异同点: 不同点:1.两则外国寓言故事都是选自《伊索寓言》,外国寓言故事有专门的书籍;中国的寓言故事是选自不同的书籍2.文章所选的寓言《伊索寓言》以主人公为题;中国寓言则以故事内容为题。
3.《伊索寓言》后面附有寓言的寓意;中国寓言则是把寓意蕴含在寓言故事当中 相同点:1.都有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2.四则寓言故事都有细节描写 四、创作寓言故事 反思:《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第二学段(3-4年级)就强调让学生主动阅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叙事性作品,要求能向人讲述,能按照童话、寓言等文体样式,运用联想、想象续讲或续写故事。
而在中学初一阶段又强化对寓言故事的学习,那么基于此,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文体呢? 如果只是停留在阅读鉴赏的层面,则没有挖掘出寓言故事应有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而《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指出思维能力就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要求做到能运用语言文字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阅读与鉴赏四则寓言故事后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则是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创造等核心素养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较为合理 今天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创作一则寓言故事,刚开始学生觉得不敢相信:我怎么能写出寓言这么“高不可攀”的文章呢!明显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畏难情绪,为了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根据本班学情,我须进一步给孩子们创作寓言搭支架。
在学习把握寓言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锁创作寓言的密码,可以首先从寓言拟题入手,发现寓言故事的题目多是故事的主人公(《伊索寓言》中:《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或者是能概括故事内容的短语:《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等);
其次内容上一是寓言故事虽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所写的主人公原型和故事内容却和生活有着的密切的联系,不像童话有着明显的夸张变形性;最后寓言故事的寓意与其情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或是寄寓某一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某一类人。
深入了解寓言的这些知识点后,孩子们学以致用,很快就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放手让学生去创作,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从开始的畏难情绪到最后能创作出优秀的寓言故事,让我眼前一亮,到最后下课了有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创作的寓言故事给我看,我感到很欣慰。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猴吃西瓜寓言故事_猴吃西瓜寓言故事原文
寓言故事《猴吃西瓜》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今天给小朋友…
-
中国现代寓言故事_中国现代寓言故事精选
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在中国,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故事说的是,晋国大夫赵简子率众到中山去打猎,飞箭射伤了一只狼腿,他穷追不舍。…
- 小寓言_小寓言故事
- 持之以恒的故事和寓言_持之以恒故事典故简短
- 持之以恒的故事和寓言_持之以恒故事典故简短
- 佝偻承蜩寓言故事_佝偻承蜩寓言故事原文
- 佝偻承蜩寓言故事_佝偻承蜩寓言故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