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定风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干货满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定风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干货满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07:2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不用去管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缓缓归去竹杖草鞋轻捷远远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披着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从容度过“我”的一生春风料峭,微微凉气,将“我”的酒意吹醒,一转头,山头夕照,笑面相迎,分外美丽。

回头看看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天注释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吟啸:吟咏长啸。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样子。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抒情词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词下有小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人的一生不可避免都会遇到自然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那么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雨呢?。

苏轼这首词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即“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生风雨,又有什么大不了,只需要用徐行态度来对付即可脚步何必匆忙,人生终点都一样之所以要慢慢走,最重要的不是看外面的风景,更重要的是看内心的风景。

故而才有了伟大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是一种人生,骑马乘轿,也是一种人生词人从从前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骑马太守,到“乌台诗案”打入死牢的囚徒,再到现在的“竹杖芒鞋”的黄州团练副使,一下子就看透了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即“竹杖芒鞋”的人生没什么不好,甚至远远胜过骑马乘轿的人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的一种豁达淡定与从容不迫“一蓑烟雨”看似跟“雨具先去”相互矛盾,其实这里只是用典而已“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是写眼前的实景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

与小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相呼应“沙湖”,位于黄州东南30里处“料峭春风吹酒醒”,正如“穿林打叶声”的风雨,同样象征着人生的苦难,然而一转头却看见了灿烂的云霞,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向萧瑟的来时路看去,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说的真好,风雨是一种生命,晴天也是一种生命,好的是一种生命,不好的也是一种生命……不必抱怨,安然接受,那些路过我们生命的,最终也构成了我们自己。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